有人病得明白,有人病得糊涂——明白的想让糊涂的明白

快来观看自己的秘密吧

作者/黄集伟

2018(第15周)2018-4-9~2018-4-15


本周单字权,权力之权,权利之权。上周至本周,那桩20年前的性侵案被重新提起,清明小长假期间,北大、高岩、沈阳等成为高频热词刷爆社交媒体。循例,这类爆点新闻内幕进展、翻转狂飙突进——从申诉到举报到提议公开信息被阻,繁复斑驳往事已是路人皆知。“性侵”事件本身也成为气温诡谲、雪雨冰寒交错的这个四月早春里有关权力乃至权利最为务实的讨论,多维多元。

 

在高校,师生恋可以休矣——作家张丰认为,师生关系如今已是权力关系,“这种权力不但是知识赋予的,也是高校的管理体制赋予的”,因而,“任何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都是值得警惕的……尽管师生恋也有美好的,一个成年人和另一个成年人交往,也并不违背法律,但是,鉴于师生关系的权力本质,如果真有美好的感情,为什么就不能等到学生毕业,或者自己辞去教职呢?”

 

在高校,权威应服从于权利——凤凰文化本周重刊学者刘瑜旧文,以剑桥大学为例,讨论制度设定对权利乃至权力边界的提防与警惕。“在剑桥,师生关系中的第一原则是学生的权利,第二原则才是老师的权威,这点是清晰可见的。说到底,关于公平、自由、平等,最好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洛克说过’‘卢梭说过’,而是老师们放下架子,平视眼前的学生并敬畏他们的天真。”

 

在高校,权力制度化已是严酷事实——评家吴余、朱不换认为,性侵、无偿劳务、延宕毕业、巧取科研成果等层出不穷的师-生权力倾轧都证明,“学术共同体对行为不端教师的抵制无从谈起,相反,面对因此类事件遭到惩处、开除的教师,追求考评成绩的高校反而会积极引进……深受其害,满腔怨愤的学生,最终只能发现自己面前的救济渠道被一条条堵死,当事教师却逍遥法外的事实,在常人难以理解的绝望和痛苦中,用最激烈的手段表达最后的抗议。”

 

汉字权为形声字,《说文-木部》的解释说,權,黄华木,本义指黄华木(树名),借用以表示秤锤,引申泛指衡量、权力、掌握优势、应享的权利、变通等。

 


 ▍大不了朋友圈不带坐标

来自作者喃酱本周有关“樱花经济”的报道,其中一段:“有钱的去日本,没那么有钱的去台湾阿里山,再穷一点的去武汉大学。实在没钱没闲出门的,也要就近去一下北京的玉渊潭、无锡的鼋头渚、南京的鸡鸣寺、西安的青龙寺、青岛的中山公园……去得近了,大不了朋友圈不带坐标”……这段文字对社交虚荣的刻薄尤为可喜外,还顺带吐槽社交货币之昂贵——它是构建绚烂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没有它,怕是连武大玉渊潭也难得一游?

 

▍撤回式表达

也称“撤回式复合表达”,出自评家马少华本周公号文章“沈阳老师的语句分析”。文章就本周新闻事件当事人旧文中的一句(“我现在唯一后悔(甚至悔恨)的是,或许当时我(其实不仅是或不应该是我)真的应该能够做些什么去帮助她,那个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做话语分析,认为可将其命名为“撤回式表达”:“不仅要表达一个意思,也不仅是要表达撤回这个意思,而是要复合地表达出他要表达一个意思,又要撤回这个意思的综合效果,所以,也许可以称之为撤回式复合表达”……这一语料捕捉另辟蹊径,反比直接的态度宣示更犀利地揭示出当事人缭绕抵赖、委婉辩诬的内心声音。有关“撤回式表达(撤回式复合表达),学者杨早例举出一个更常见也更微妙的句型:“我告诉你一件事啊,算了,还是不说了”——它是深度隐喻,也是委曲赖账——当事人果然不负语、言、学长江学者重任啊。

 

▍保持安静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法则

来自澎湃新闻本周报道,语出即将上线的新片《寂静之地》宣发文案。“刚刚拿下北美周末票房冠军的惊悚片《寂静之地》(该片讲述人类遭遇神秘生物的威胁,这些生物会根据猎物的声音行动,所以人们必须在生活中噤声,否则就会被神秘生物追捕)4月10日发布定档预告及海报,正式宣布定于5月1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文案的另一句补足是:“别出声,活下去”……影片虽未及观赏,但这宣发文案已将该片普世寓言属性昭告天下,不过,不出声儿真活得下去?


● 清明节这几天用二维码也不合适,

动不动就得说“我扫你”。

(佚名)


● 最近有妹子去沈阳的话注意一下安全。

(随便改名爽)


● 没有什么是马克思理论不能解决的。

如果有,

就是没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佚名)

  

▍无控再入

语出饭友OmegaLee饭文:“继‘下岗’‘负增长’‘下浮’之后,最近又学到一个新词‘无控再入’,以前咱叫‘坠落’的时髦说法”……专业术语的俗化确实极易制造虚幻的陌生感、新鲜感,可它的麻烦是,原有话语系统的协调常常因此打破:“电梯无控再入,快来救老子”——用这术语呼救怕是不方便吧?

 

▍斗滴搔哑饭 搔好哑饭挫哑饭

语出书评家谢其章先生本周短文,是句上海方言的汉字注音版:“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舅妈带着小女儿从上海来北京,住在我家,小女儿天天教我们上海话,记得最牢的是这句‘大弟烧晚饭,烧好晚饭吃晚饭’(也许该念这个音:斗滴搔哑饭,搔好哑饭挫哑饭)”——在方言大面积消失语境里,仅目诵这句软糯迷离的拟音,已是心有戚戚……唉,搔好哑饭挫哑饭吧。

 

▍数字冥币

来自Twitter.DeltonDing,是个玩笑:“在被人问了无数次‘你会做区块链吗?’‘你为什么不去做区块链啊?’之后,我实在受不了了,决定发行一个以太坊史上最唬烂的智能合约:以太冥币……减少砍伐,从使用数字冥币开始”……这种玩笑初看荒诞不经,细究不无道理,或许不久即成现实?


● 今天我跟同事借钱,

同事:“一百以下我能做主,

一百以上得跟我媳妇商量。”

我:“你不是连对象都没有呢吗?”

同事:“所以说没得商量啊!”

(高大爷OldGao)


● 谁能想到SM圈有许多人准备报考武理?

(铁锅锅盖 )


● 我离一个真正的老北京差得太远了,

刚才我问爷爷体育台怎么播,

我爷爷说,你往南播。

(玻璃渣问自己)

 

▍快来观看自己的秘密吧!

来自好奇心日报周一报道,语出艺术家郑玉峰艺术展览中收到的一位市民的回馈。该展览“加入了行为艺术的部分。邓玉峰找来6位志愿者,向(展览中所用)这30 多万武汉市民发送短信,邀请他们前来观看自己的“秘密”(高××,艺术家邓玉峰在黑市购买了您的个人信息,现邀请您来参观在武汉美术馆‘34.6万公民的秘密’艺术展览活动,快来观看自己的秘密吧),4月4日开展当天上午,志愿者们只收到了一条回复,‘有病吧’”……在我看,这回应并无不妥,广义上讲,都是患者的大家区别甚微,不同处只在于有人病得明白,有人病得糊涂——明白的想让糊涂的明白,糊涂的当然得回一句“你有病”,没毛病。

 

 ▍离线权

2016年通过的法国劳工法中的一项内容,它要求凡所聘员工50名以上公司,不得在员工下班后寄送Email,对此类工作邮件员工有权“已读不回”,以确保私人时间不被打扰。时至今日,本项法规中微妙人权保障细节可适配社交媒体?真要“已读不回”,老板开心与否不说,你心里踏实?

 

▍我跟 我跟你没完

本周热门段子,作者不详:“美国:30亿。中国:我跟。美国:500亿。中国:我跟。美国:1000亿。中国:我跟。美国:……中国:我跟。美国:我什么都没说,你跟什么?中国:我跟你没完”……从语文角度看,收尾句里的“跟”算文眼(同音之梗),而且,它同时还是歧义之梗——它导引出一个类似欢喜冤家般的脑洞空间:亲昵娇羞,麻辣酸烫。

责任编辑: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