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告诉一个平庸的作家,他写的是平庸的作品?

后台谈话 | 韩东:宁愿打人一拳也不要骂人一句

作者/

 

「后台谈话」是由ONE一个发起的作家访谈类专栏,每周日独家更新。

我们相信,不管文学场如何人声鼎沸,「后台」始终是那些在写作这条道路上艰难求索的作家,和他们的心灵内史。


谈话者

韩东,1961年生,小说家、诗人、编辑,“第三代诗歌”标志性人物,“新状态小说”代表。著有诗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随笔言论集等四十余本,导演电影、话剧各一部。

小饭,自由职业者。




小饭:韩东老师好,您对自己作为作家的明确定位有吗?写什么,怎么写,为谁写,等等问题是不是在一段时间后会进行自我调校。

韩东:我不喜欢称自己为“作家”,写作者吧。至于定位,首先这是一个行业,我要靠它维生,其次,行业有标准,尽量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很多问题也是在写的过程逐渐想明白的。

小饭:一个年轻人经常“偷窃”你的句子和想法(借用引用,标明出处的方式)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够不上剽窃抄袭的程度,你会因此感觉烦扰吗?

韩东:不会,我会很高兴,甚至感到荣幸。

小饭:那如果一个不太知名的作家把你的作品改头换面发表了,基本够得上抄袭剽窃,你真的会感到受伤吗?这里有两种情况,一,他被发现和举报,被公之于众;二,他的行为不被大众知晓,仅仅是你发现了这回事。

韩东:受伤谈不上,会很愤怒。毕竟我要靠写作吃饭,所以“护食”的本能会油然而生。这种行为理应受到行业道德的谴责。蔚然成风是写作、传播环境变得恶劣的表现。

小饭:一个有抄袭劣迹的作家是否可以(被允许)继续发表和出版其新的原创作品?

韩东:当然可以。

小饭:如果有一个平台,或某些当事人在其所掌控的平台上对有抄袭劣迹的作家的发表申请予以拒绝,这是否超出合理授权?

韩东:平台要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办事。原则上我不赞同任何“封杀”,当然,阶段性的惩戒或者对于惯犯可有不同的对待。

小饭:文学写作上有哪些“罪行”?怜悯可以覆盖和宽容哪些“罪行”?

韩东:抄袭、剽窃都是法律上的罪行,文学写作上没有罪行。可能有恶,但那是也是道德范围内的。在道德范围内,写作之恶最大的可能是助纣为虐,投机取巧、平庸恶趣次之。

小饭:要不要告诉一个平庸的作家,他写的是平庸的作品。对平庸的作家我们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韩东:如果一个人尽力了,就应该恭喜。平庸是骂人话,我们最好不要骂人。平庸如果有意义的话,说到底也只能是一种自我认识。

小饭:我们什么时候可以骂人(对个体进行道德谴责)?

韩东:随时随地。但要记住,宁愿打人一拳也不要骂人一句,骂人比打人严重,它会进入灵魂。最严重的是,你骂的是你认识的人,被骂的人也认识你,这种一对一的攻击几乎可以永恒。你可以抽象地骂一堆人骂一种现象,也可以作为“群众”墙倒众人推地去骂某人,或者骂一个人但不是当面骂。这几种情况的严重性实际上是递增的。最厉害的是指着鼻子骂或者写文章点了名字骂,慎之慎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饭:自我认识绝大部分情况下也依赖于社会他者的评价和反馈,但温和的人不会反馈或只单一反馈(表扬)。这是否有损社会多元价值和他人的自我认识的校准?

韩东:社会批评永远重要,但最好不要针对具体的人,除非这个人是某种现象或者势力的象征。在那个位置上他理应承受“攻击”。

小饭:“优秀的作家”是不是一个伪名词?优秀的作家是否被允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写出平庸之作?只要写出一篇杰作是否可以取得这个“优秀作家”的皇冠?

韩东:作家有优劣之别,作品亦然。我说过,只有那些不甘于平庸的平庸者是操蛋的。平庸不可怕,竭力掩饰平庸才可怕。实际上,关于自己是优秀作家还是平庸作家这样的担心才是平庸的。

小饭:平庸和优秀是否可以过渡?而过渡的动力是否可以来自于平庸者的不甘于平庸?

韩东:我们所说的“不甘于平庸”大概还是指社会意义上的被承认、认可吧。如果较真,精神层面的,平不平庸你首先得忘却这个划分。人都是上帝的造物,极其精微难得,谈何平庸?换句话说,作为一个人我们没有任何自卑之理,但作为一个具体的人,“我”或“某某”又实在是无足轻重的。现在的情况往往相反,我们总是忘记我们是一个人,又总是为“我”试图证明点什么。

小饭:写作技巧总是花样繁多,似乎目的地也未必相同。你如何理解费耶阿本德的“怎么都行”——如果他的这个说法也可以用在写作上?

韩东:丰富、多元或者多样性是文学艺术对文明而言的根本意义所在,在此我赞成“怎么都行”。但就个人工作而言,显然并不能如此。

小饭:刚刚开始写作的人,应该秉持“怎样都行”还是某种更容易“成功(写成了)”和简便的写作范式?

韩东:入手因人而异,喜好也各不相同。在这点上倒是“怎么都行”的。

小饭:同性恋是不是一种(可被接受的)变态?相对于生物学上的正态来说。

韩东:同性恋当然不是生物学上的变态,只是为特定的社会不容。社会或者文化使同性恋成为一个问题。

小饭:抑郁症呢?身患抑郁症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吗?

韩东:抑郁症伤害到自身,从个体健康的角度说,可以是一种疾病。起因不明,也因人而异,就具体病人而言亦有可能出于自我保护。

小饭:错误和疾病为什么能陪伴我们一生?你说过“修正行动,但不要自我谴责”,错误和疾病能被“修正”吗?

韩东:因为人的有限嘛,人是人不是神。既然如此,有对错的概念,那埋怨也无济于事,能改则改,改不了则可搁置。对己的宽容和对人的宽容是有因果关系的,刻薄寡恩的人生往往是严厉和不妥协的。

小饭:“对己的宽容和对人的宽容是有因果关系的。”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互为因果?如果两件事“互为因果”,是否代表两件事就是一件事的不同表达?可以被提炼成为一件事?

韩东:互为因果就是互相感染吧。也可以提炼为一件事,宽容比较好,胜于锱铢必较,胜于勉强。

小饭:互为因果的一大难题是,到底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还是上帝同时给了我们鸡和蛋。

韩东:这是语言游戏,就像问,先有人还是先有精子、卵子一样。有资格深究的是生物学家或者考古生物学家,但他们从不会问这类“文艺”的问题。

小饭:为什么人们的智识一再被训练和重视,“人群”却依然是愚昧的?

韩东:人的生存离不开集体,在最好的情况下集体的智商是个人智商的平均值。糟糕的情况下是领导者的智商。领导者的智商或许很高,但那是某种特殊的专门智商,政治智商或者权术智商?就其他专业而论一般低于平均值。

小饭:那你是否同意这样一句话:“一个民族的堕落首先是精英的堕落,而精英堕落的标志是开始不停抱怨民众的堕落。”

韩东:不赞同这样的说法,这样的表述太文学化了。精英因负有责任,问题更大倒是,民众也有自己的问题,但这里的因果关系不成立。最明显的因果还是制度和环境带来的。

小饭:以你的经验来看,范冰冰(或周冬雨,或张曼玉)是好演员吗?什么是好演员?

韩东:得看什么标准了,我的标准有点高。

小饭:表演这个词很有意思。是艺术,是技术;是动词,是名词。光“像”不行,哪怕“惟妙惟肖”也不足够。它仿佛是某种化学反应,但又不是化学方程式。很想知道韩老师关于表演(技术),您的一些标准。

韩东:赞同表演是艺术,技术——就像各类艺术一样,在表演中那是前提,但远远不够。“惟妙惟肖”当然不是标准。标准肯定是有的,但肯定不是某种定义,不是词语所能描绘的,标准只在“实例”中,伟大的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即是标准。

小饭:写作中存在表演吗?你会在写作中表演吗?在写作中什么时候需要表演?

韩东:写作中的表演是借喻,设想观众也就是读者的存在。写作中的“潜读者”一直是有的,只是,这个潜读者因人而异。很多人之所以喜欢炫耀,是因为他们的潜读者是些知识分子、饱读之士或者掌管你作品命运的权威。我的潜读者大概是那些想象中和我心意相通的人、懂行的人,我当然会取悦于他们。“为懂你的人而写”,我争取做到也就是这些。

小饭:什么样的沙发让你坐着舒服?利于思考和写作。“舒适”对你来说重要吗?“饥饿感”呢?

韩东抛开功能不说,老沙发、旧沙发更舒服一些,就像我喜欢穿旧衣服,不是节俭,就是穿起来舒服。舒服对我来说重要,但我对舒服的定义可能不是享受,享受这种舒服,而是遗忘。忘记自己身体的存在,就谈不上舒服或者不舒服了,佛教有一个词叫“轻安”。皮囊轻安了,思想才会集中。“饥饿感”当然重要,它几乎是做一切事的原始动力。

小饭:似乎饥饿是佛教中的八苦之一,八苦都是做事的原始动力吗?

韩东:饥饿并非八苦之一,它可以代表我们的原始欲望。八苦所言,有的是习性,有的是境遇,属于必然之条件,并构不成“原始动力”。

小饭:一个胸怀壮志的作家如果这时候从天而降,他该选大城市生活还是小城市,还是小乡村。

韩东:都可以。写作者的环境首先是心理环境,心理环境过关了一切皆可以。

小饭:心理环境是越平坦无物好,还是越丰饶复杂好?尽管这两者有情绪上完全相反的表达。(苍白和冗杂)

韩东:最好的心理环境是安静、平静或者宁静,即使复杂丰富也有条不紊。

小饭:音乐对你写作上的启发和陪伴,作用大吗?

韩东:写作时我故意回避音乐。我喜欢在“自然之音”的环绕下或者在“无声”中写作。

小饭:古典音乐为什么没有终结音乐?

韩东: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要我们还生活在地球上,还有声音传播的介质空气,只要我们还有耳朵和相应的大脑,音乐就会存在。

小饭:村上春树(马尔克斯,或者海明威)见到甲壳虫乐队(或者马友友,郎朗也行),他们会不会相视一笑,心有灵犀?

韩东:不会。会互相恭维,有时也发自心底,但不会心有灵犀。心有灵犀只会发生在爱情中。

小饭:火是某种物质吗?发火为什么是生气的意思?情绪管理在写作和生活上重要到什么程度?

韩东:火是一个词或者一个概念。发火、生气是对愤怒的感性描绘。管理情绪当然重要,宗萨仁波切把“一切烦恼皆苦”重新翻译成“一切情绪皆苦”,我以为很深刻。但我还是不喜欢“管理”这个词,我喜欢用“处理”,文学从某个角度说,就是处理情绪、情感或者感受。

小饭:为什么会有人会认为(某个或者全部)哲学家是搅屎棍?另一些人则对“哲学”充满兴趣。

韩东:哲学是专业,一门西式学问,但我们会把它误会成思想或者深刻的思想。思想或者思考并非是哲学家的特权。反对哲学的人反对的应该是哲学代表思想的神话,对哲学热衷只要目的不是“武装到牙齿”或者学以致用都没有问题。

小饭:为什么足球和地球都是圆的?以及人的脑袋大体上也是圆的?为什么圆和滑作为中性词,圆滑就是一个坏词呢?

韩东:汉语的妙用吧。汉语无阴阳,但有褒贬,这是它的特色,它的性感是在道德上的。如果我们喜欢某个人或者某个行为,就不会使用“圆滑”,我们会说“灵活”“机敏”之类。

小饭:有人说王小波对汉语颇有贡献。而且他对年轻一代,后生一代的人影响力很大,你预测还能保持这样的影响多久?

韩东:王小波最大的启示还是写作态度。这种态度作为理想化的态度之一种,可以永恒(永远需要)。其次,王小波的部分作品(如《黄金时代》)也是迄今为止现代汉语文学中最杰出的,富含营养,我觉得直到“现代汉语”没落之前,都是可以学习的经典。

小饭:那我对“鲁迅最大的启示”是什么就很感兴趣。金庸呢?

韩东:鲁迅最大的启示是认真和孤绝吧。就写作而言,金庸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解放”和游戏精神。

小饭: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该不该听赫伊津哈说我们都是“游戏的人”?

韩东:多听点没关系,有好处,只是不要太当真。这才是真正的“游戏的人”。允许偏听偏信,允许固执——在一个阶段上,但不允许(最好不要)狭隘。

小饭:狭隘难道不是偏听偏信和固执的结果?至少是大概率的。

韩东:当然。阶段性的偏听偏信和固执也许是必要的,但最好“进得去也出得来”。自我反省、怀疑精神以及“突破”意识对一个写作者而言始终是必要的。

小饭:对年轻作家来说,寻找权威的作证是不是唯一路径?

韩东:应有至高的标准,这标准是一个人还是某些作品无关紧要。


责任编辑:崔智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