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拍出好看的自拍?

童乳巨颜问:自从今年两会上崔永元摸出来把玩了一番之后,自拍杆这一最早诞生于上世纪的产物终于彻底火了。自拍全民化的普及,除了身边的年轻人每天都在频繁更新自拍,甚至出现女教师在教室监考时挤眉弄眼的自拍的新闻,是不是意味着自拍已经从“脑残”“自恋”升级到了一门新学问的高度?如何才能拍出好看的自拍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花大钱 答童乳巨颜:

人在江湖混,总得有一技傍身。而我,作为一个骨灰级自拍婊,自拍技术一直都是我为数不多引以为傲的技能。每次的操作流程基本就是:化妆—找背景—自拍—修图。修图的过程可能是漫长且无聊的,修图的步骤可能是繁琐且反复的,修图的时光可能是孤独且无助的。但想想度过这区区五六七八个小时,就可以在微博朋友圈收获无数赞和夸奖,这一切的辛苦和努力也就值得了。一般我收到最多的评论大概是“瘦了瘦了!”,当然我会假装很惊讶地回复“真的么!”“并没有啦!”,可内心的汹涌澎湃是掩饰不了的。自拍就像吸毒,别人夸你照片好看的时候就是你达到嗨点的时候。你是心甘情愿为了这片刻缥缈的快感去投入无数的时间与精力的。我不知道九宫格是为何而生的,但它确实让那些天生强迫症的自拍狂热者们又爱又恨。不凑足九张的自拍作品是没有灵魂的!这无疑加大了我们在进行自拍作业时的难度,九张精心挑选的照片可能需要花上一个下午甚至一天。但这也丝毫不能消减一个专业自拍人的职业热情。私以为,九宫格的发明并不是为了减少发自拍的频次,而是为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地展示我们的美。毕竟我们横看成范冰冰侧成林志玲,远近高低各不同。

“自拍不能跟比自己好看的人拍”、“合照一定要躲到后面”、“一定要用自己手机拍”合称为与人自拍时的三大黄金法则。其中“合照一定要躲到后面”这条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每次我跟我朋友自拍时,我都是让他们在前面拿手机,自己的脸简直已经从徐家汇快躲到了静安寺。因此自拍的累,不是单纯的累,而是累并快乐着。毕竟我们进行的是艺术创作,心里是有奔头的。只要拍出来的照片好看,我就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受宠爱的小公主,是逼格极高的艺术家,是不小心跌落凡间的仙女。

自拍讲求情绪,千言万语汇成一个“作”字。记得眼神要迷离,嘴巴要微张,双下巴要藏好,合照的时候往后躲,然后找一个阳光较好背景不丑的地方“咔嚓”一下就行。如果背景实在丑,也没关系,用修图软件,可以马上让你的背景从驻马店整个换成法国南海岸。还有,头发真的要好好利用,一个好的发型比一次整容手术效果都要立竿见影得多。脸大请中分,脑门大请平刘海,总之能遮多少遮多少,小脸女孩才有未来!

跟人拍照一定要用自己手机。这真的很重要!建议把这句话纹在身上,每天高声朗诵十遍,时刻提醒自己!有一次跟一朋友第一次见面吃饭,吃罢,她掏出手机表示要合影,遂拍之。分别时,万分叮嘱“照片一定要p一下再发哦”,她表示绝对没问题。回家一刷朋友圈,嚯,确实p了,还p了不止一点,只不过只p了自己,每张照片的我都丑到无边无际,站在旁边,一个极佳的衬托利器。一想到我们俩还有好多朋友圈共同好友,我就更生气了。果然,照片只p自己的女孩,人品大多不会太好。后来我就把她拉黑了。因为不给对方p照片的友情,只是一盘沙子,风一吹就散了。

自拍其实并不等于自恋,严格来说,自拍者恋的并不是自己,而是经过美化的凭空构建出来的升级版的自己。但大环境如此,我们也不能把爱发自拍上升到虚伪病态的道德层面高度。晒好看的自拍总也比整日蓬头垢面消极厌世来得好些。但还是不能把发自拍当作超越工作学习的头等大事来对待,那就真的过度浮夸了。毕竟小拍怡情,可不要伤身哦。关于未来自拍的形态,我觉得肯定不会拘泥于全程秀脸,或lowlow的鸡汤+秀脸这些形式。毕竟这些已经被过度消费,大众也已表现出了疲态,应当会更多尝试加入“艺术”、“个性”等元素,什么后现代、意识流之类的标签,毕竟这是一个越来越讲求逼格的时代。我的话,一直最想要拍出的都是这样一张照片:长得像范冰冰的我枕着小栗旬的手臂躺在撒满美金的大床上……上书八个大字: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责任编辑:金子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