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老妈玩智能手机是种怎样的体验?
枕边虫问:教会老妈玩智能手机是种怎样的体验?
桃啃笙答枕边虫:
就在一分钟前,我妈刚刚转完三条心灵鸡汤到朋友圈。
其中一条还是以“是中国人你就转”开头的。
我打算严肃地回顾一下老妈换手机前后的心路历程:
自从我妈的诺基亚小蓝屏在坚持不懈的摔打下,不堪重负选择自杀,买手机在我妈这儿就成了个难题。
用惯了非智能机,对智能机的存在始终抱有抵触情绪的她,觉着就是因为智能机的发展,才导致了我这一代的低头族和手机控。再说了年纪大了,也懒得学习。
无奈非智能机的王朝早被智能机攻城略地,再固执如她,也得缴械投降。
起初她不会使用输入法,干脆连短信都不发,手机的功能在她手中返璞归真,只用两种:拨号,看钟。
那时,她手机的使用程度,我称之为——“砖”。这是第一阶段。
之后,她发现了全屏手写这个妙物,于是毅然舍弃拼音输入法,开始了她“哪怕一千字,也要纯手写”的生涯。
随即,我结束了收不到妈妈信息的短暂时光,进入整天接收骚扰短信的阶段。不过短信里的老妈,不时会流露出萌萌哒的一面,与平常那个严肃的妇女形成强烈反差。
与此同时,她也开始摸索着学习新的手机功能。
比如说,看电子书。
接着,她就又满足于此了,每天重复最多的步骤就是,文件—sd卡—电子书—打开。
虽然进步有限,但对打破偏见而言,已是质的飞跃。
可她接受手机的同时,也开启了对我的嘲讽模式。
每当我对着手机喊出“白点,白点,瘦点,眼睛大点”的暗号时,她总会在一旁放冷箭。
比如“要不要脸,一个劲儿喊白点”;
还有“眼睛别瞪啦,眼珠子都快脱眶了”;
以及“拍得真好看啊,你得p得多厉害啊”。
我终于相信自己是从楼前第九个垃圾箱里捡来的了。
这是第二个阶段,老妈已经从抵触转变到轻度依赖。开始用言语抨击,达到我不霸占她手机的目的。
后来我妈又开通了智能手机标配——微信,从此 我的朋友圈里便充斥满中年人的心灵鸡汤。朋友圈里发一遍还不够,遇上喜欢的,还要私信再发一遍,并随时提问读后感。
同时,连我发朋友圈的内容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比如,不再方便使用“我靠”“fuck”做语气助词,因为发上去绝对会挨揍。
以及,偶尔发些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我妈也会评论“什么玩意儿,你矫不矫情”。
但是,让我感动到窝心的时候更多,比如在外面受了委屈,这边刚发完朋友圈抱怨,那面老妈的电话就已经拨过来,一顿开导后,还会问:“高兴点没,不高兴我帮你揍一顿去,解恨。”明知不可能,但还是为那孩子气的劝慰感动。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彼此的生活,体会到随时分享的喜怒哀乐,这种感觉很新奇也很有趣。
虽然我依然抱怨被老妈的心灵鸡汤刷屏,还吐槽她“心灵鸡汤就是成功人士啃光了鸡肉,剩下副鸡骨头给你炖点鸡汤喝”,但我妈还是一口咬定鸡汤好歹还是荤菜,让你喝就少废话立马喝。
自打玩朋友圈,她俨然成了个半吊子养生专家,自费五毛,晒照片狂人,和刷屏小能手。
这也就是我妈,换个人早屏蔽了。
不过到此阶段,老妈对智能手机的隔阂已彻底打消,不时换个动态壁纸,拍照后也要求美个颜,还学会拿视频软件追了季《爸爸去哪儿》。
最重要的是,她还会拿手机查菜谱,变着花样地给我和老爸做饭吃。
用智能手机前,也不爱看电视的老妈,对信息的全部来源就是生活,报纸,杂志,但这些媒介多少都会受到载体和时效的限制,所以有很多新鲜的话题,我没法和她聊,聊了她也不理解。
可现在,我们两个可以一起愉快地刷淘宝,看视频,互相传张新照片,她还关注了我的公共号,每逢我发推送,她总是激动地发朋友圈说:“快看!我姑娘写的,老好看了!”以至于我去隔壁楼老中医家拔个火罐,人家都知道我在写文章。不得不说,来自家人的肯定与赞赏,令我动力十足。
玩转智能手机的老妈,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以前的她总是囿于昼夜、厨房与老公孩子,现在她关注时尚、八卦、电影……AH大婚我们可以讨论到细枝末节,最新的潮流风尚在她帮我选衣服的时候也能派上用场。过去总觉着我们之间有一条摸不着的代沟,阻断了我想同她交流新鲜事儿的想法,但如今我们的关系更像是好朋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就老妈而言,她不过是换了部手机而已。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她对新事物更加易于接受。以前不常联系的老朋友,现在也不时发段语音相互问候。她开始学会展示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发现了许多平时不会注意到的美妙之处。
这大概就是推陈出新的巨大能量所在。
目前,老妈正在极力劝服我爸使用微信,不过我爸的态度比她当初还要顽固。
让我们祝福她 !
作者微信公众号:桃子叨哔叨(taokensheng)
其中一条还是以“是中国人你就转”开头的。
我打算严肃地回顾一下老妈换手机前后的心路历程:
自从我妈的诺基亚小蓝屏在坚持不懈的摔打下,不堪重负选择自杀,买手机在我妈这儿就成了个难题。
用惯了非智能机,对智能机的存在始终抱有抵触情绪的她,觉着就是因为智能机的发展,才导致了我这一代的低头族和手机控。再说了年纪大了,也懒得学习。
无奈非智能机的王朝早被智能机攻城略地,再固执如她,也得缴械投降。
起初她不会使用输入法,干脆连短信都不发,手机的功能在她手中返璞归真,只用两种:拨号,看钟。
那时,她手机的使用程度,我称之为——“砖”。这是第一阶段。
之后,她发现了全屏手写这个妙物,于是毅然舍弃拼音输入法,开始了她“哪怕一千字,也要纯手写”的生涯。
随即,我结束了收不到妈妈信息的短暂时光,进入整天接收骚扰短信的阶段。不过短信里的老妈,不时会流露出萌萌哒的一面,与平常那个严肃的妇女形成强烈反差。
与此同时,她也开始摸索着学习新的手机功能。
比如说,看电子书。
接着,她就又满足于此了,每天重复最多的步骤就是,文件—sd卡—电子书—打开。
虽然进步有限,但对打破偏见而言,已是质的飞跃。
可她接受手机的同时,也开启了对我的嘲讽模式。
每当我对着手机喊出“白点,白点,瘦点,眼睛大点”的暗号时,她总会在一旁放冷箭。
比如“要不要脸,一个劲儿喊白点”;
还有“眼睛别瞪啦,眼珠子都快脱眶了”;
以及“拍得真好看啊,你得p得多厉害啊”。
我终于相信自己是从楼前第九个垃圾箱里捡来的了。
这是第二个阶段,老妈已经从抵触转变到轻度依赖。开始用言语抨击,达到我不霸占她手机的目的。
后来我妈又开通了智能手机标配——微信,从此 我的朋友圈里便充斥满中年人的心灵鸡汤。朋友圈里发一遍还不够,遇上喜欢的,还要私信再发一遍,并随时提问读后感。
同时,连我发朋友圈的内容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比如,不再方便使用“我靠”“fuck”做语气助词,因为发上去绝对会挨揍。
以及,偶尔发些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我妈也会评论“什么玩意儿,你矫不矫情”。
但是,让我感动到窝心的时候更多,比如在外面受了委屈,这边刚发完朋友圈抱怨,那面老妈的电话就已经拨过来,一顿开导后,还会问:“高兴点没,不高兴我帮你揍一顿去,解恨。”明知不可能,但还是为那孩子气的劝慰感动。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彼此的生活,体会到随时分享的喜怒哀乐,这种感觉很新奇也很有趣。
虽然我依然抱怨被老妈的心灵鸡汤刷屏,还吐槽她“心灵鸡汤就是成功人士啃光了鸡肉,剩下副鸡骨头给你炖点鸡汤喝”,但我妈还是一口咬定鸡汤好歹还是荤菜,让你喝就少废话立马喝。
自打玩朋友圈,她俨然成了个半吊子养生专家,自费五毛,晒照片狂人,和刷屏小能手。
这也就是我妈,换个人早屏蔽了。
不过到此阶段,老妈对智能手机的隔阂已彻底打消,不时换个动态壁纸,拍照后也要求美个颜,还学会拿视频软件追了季《爸爸去哪儿》。
最重要的是,她还会拿手机查菜谱,变着花样地给我和老爸做饭吃。
用智能手机前,也不爱看电视的老妈,对信息的全部来源就是生活,报纸,杂志,但这些媒介多少都会受到载体和时效的限制,所以有很多新鲜的话题,我没法和她聊,聊了她也不理解。
可现在,我们两个可以一起愉快地刷淘宝,看视频,互相传张新照片,她还关注了我的公共号,每逢我发推送,她总是激动地发朋友圈说:“快看!我姑娘写的,老好看了!”以至于我去隔壁楼老中医家拔个火罐,人家都知道我在写文章。不得不说,来自家人的肯定与赞赏,令我动力十足。
玩转智能手机的老妈,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以前的她总是囿于昼夜、厨房与老公孩子,现在她关注时尚、八卦、电影……AH大婚我们可以讨论到细枝末节,最新的潮流风尚在她帮我选衣服的时候也能派上用场。过去总觉着我们之间有一条摸不着的代沟,阻断了我想同她交流新鲜事儿的想法,但如今我们的关系更像是好朋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就老妈而言,她不过是换了部手机而已。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她对新事物更加易于接受。以前不常联系的老朋友,现在也不时发段语音相互问候。她开始学会展示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发现了许多平时不会注意到的美妙之处。
这大概就是推陈出新的巨大能量所在。
目前,老妈正在极力劝服我爸使用微信,不过我爸的态度比她当初还要顽固。
让我们祝福她 !
作者微信公众号:桃子叨哔叨(taokensheng)
(责任编辑:好谢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