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为什么难以互相理解?

布谷鸟问:大学时假模假式做过一段时间团支书,整天听同学吐槽,诸如自己的室友总是在大家都在玩的时候睡觉、大家都睡觉的时候玩啦,明明经常接触的人却永远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啦,两个人吵架各说各的理驴唇不对马嘴最后大打出手啦。请问人和人之间为什么那么难以互相理解呢?

@雷斯林Raist 答布谷鸟:

人表达自己分以下几步:

1.A想到一些东西想要表达,但是他还没想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
(于是思考的过程造成了信息的偏差。)

2.他想清楚了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但他不知道是用文字语言还是行动或者是心电感应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不同的载体带来了信息的偏差。)

3.他选择了某种方式,于是他把自己的思想转化成了一种符号,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行动。
(组织语言的过程带来了信息的大量偏差。其偏差大小与此人表达能力成反比。但因为语言、文字或者动作这些符号的局限性,即使这人表达能力再强,信息偏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4.A通过某种渠道传递给B。比如通过网络聊天、口述、写文章或者是肢体冲突。
(传递的渠道和传递渠道的过程会带来大量信息偏差。表达时此人的情绪也会影响表达的意思。)

5.B接收这些符号,接收的过程中他人会考量A的身份以及往日的言论。
(A的身份与往日言论,B的身份,当时的心情都会带来大量信息偏差。)

6.B根据这些符号理解A想表达的信息,并在脑海中转化成脑电波。
(B往日的经历,理解能力会带来大量的信息偏差。)

7.B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了思考,并想到一些东西想要表达出来,但是他还没想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

……

举个例子.

我大学时的辅导员特别爱用“呵呵”表达愉悦的情绪,偶尔还会配上[微笑]这个表情。他们不知道“呵呵”在我们眼中是“你是SB”的意思,也不知道自己说这句话时会变成什么效果。

类似于:

“老师,老师,我生病了想请个假。”

“好的,保重身体。呵呵,[微笑]”

这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而她可能还在为自己的和善而自豪。

再举个例子:

A因为觉得B脖子上的金链子好看,就多看了B一眼。

结果B被一个大男人看得心里发毛,就问了句:“你瞅啥?”

A哪里想到会受到这等欺负,以为是B仗着自己有钱,就想欺负他老实,于是不甘示弱地回了句:“瞅你咋的。”

“你他妈再瞅一眼?!?”

“我他妈就瞅你了怎么的……”

后面当然是OX%&#@一片混乱……

这是一次最简单的信息交流,经历了以上六步,这六步里哪一步出了问题,人和人之间就没办法沟通。

而两个人之间每天起码进行几十次这样的沟通。人和人要达到相互理解得经过上万次这样的沟通。

所以说很多人一般在看到一篇文章以后,从来不管也不需要管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意思。我们只需要借分享这篇文章的契机表达自己的态度就行。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的营销理论里一定要有一条:发的东西得有争议,让读者可以转。

所以说其实真的没有人完全理解你。我们自以为理解的人,很多时候也只是理解了他在我们在脑海里幻想出来的投影而已。我们爱的也是。

所以说性没有什么难的,爱也没有什么难的,理解才是最难的,找到一个可以稍微理解自己多一点的人是多么幸运。

所以说士为知己者死。

很久之前我看到雷斯林对他哥哥说:

You cannot follow me, cannot observe.
(你理解不了我,跟不上我的思维。)
The landscape of cracked mirrors in the soul.
(你无法观察到我灵魂里镜面的裂隙,)
The aching hollowness in sleight of hand.
(还有我灵巧戏法背后阵阵作痛的空虚。)

But, you love me.
(但是,你爱我。)

当时差点哭出来。

亲人、爱人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

他们理解不了你,但他们还是爱你。

小孩才奢求理解,成年人只在乎爱。

(责任编辑:好谢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