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做一个“自私”的人?
咕咕噜问:《爆裂鼓手》里有这样一段,小鲁是个沉闷的宅男,让人意外的是,他居然交到一个漂亮的女朋友。但这段恋情维持没多久,小鲁约女友在咖啡馆见面,跟她说:我们分手吧。<br>他给的理由是:“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鼓手。”<br>女友很诧异:“有了我就不行吗?”<br>小鲁淡定地说:“我还要成为伟大之一。”<br>这剧情有些出乎预料,观众都傻了。反应过来后,出现了“注孤生”,“直男癌”,“人渣”,“无耻”,“情商为负”等恶毒弹幕。<br>此时的小鲁显然更爱自己,而这种爱自己算是自私吗,如何才能正确地做一个“自私”的人?
@郑泽帆dick 答咕咕噜:
说到“自私”,小鲁可拿满分。
选择做一个“自私”的人,基本是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比如离家,孤独,不被理解,去经历一些冒险的事,这些都是代价,但也只有这样孤注一掷,才有可能接近理想中的自己。而理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模样,其实就是成为擅长的领域中顶尖的一个。但问题是,难道一定要跟小鲁一样铁石心肠,与心爱的女友分手,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昏天瞎地地打鼓?
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说的是: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所以“自私”是有前提的,你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然后往那个方向心无旁骛地走。“一万小时定律”提出一个很乐观的看法: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如果遵循这个定律去做,在热爱的事物上坚持一万个小时,没有成为专家,可以来打我。
人生的最活跃期,是0到35岁,而自己能掌握的,只有十多年。我们富裕而不自知。青春当然有资本挥霍,但最美好的时光,自然是过一天少一天。在我们一生的黄金时代里,如果在某项事物上能得到源源不断的乐趣和满足,其实就是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和天赋。有了这个觉悟,方向就出来了,要做的,只需听从自己心声,义无反顾、坚定不移地前行。这期间不可避免要遭到很多误解,背负自私罪名,但没办法,人生只有一次,我想按照自己的节奏走。看看《绝命毒师》里的小粉,如果他一开始就按照自己的意愿走下去,做一名木工,他还会在毒海里做很多次人性的挣扎,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吗?
“爱”是青春大课题,有很多要去爱,但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想追随的东西。确定这个人生定位,脚会带你走向想去的地方。爱情是否是人生必须?当然是。但爱情或许也有最佳时机。大部分青春爱情悲剧,无非是在讲,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命运可以由自己掌控,缘分也可以由自己制造,变得更好,遇到对的人的几率自然更高。“自私”是“爱”的子集,如何正确做一个自私的人,其实是在说,如何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更爱自己。
盘点单身的原因,答案有“长得丑”,“穷”,“宁缺毋滥”,还有Sheldon那句经典台词:“我自己太有意思,无需他人陪伴”,以及这篇文想要传达的单身观点:我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变成更好的自己。
年轻的恋爱美好但脆弱,要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当下的身心得到满足,遇到的现实难题,却一个个化作生活的坎,分解感情的纯粹。单身有理,单身无罪。一个人吃饭,走路,睡觉,读书,听音乐,看电影,照样精彩纷呈。既然选择孤独,就应该心安理得的孤独,不要回头望。很多作品在讲错过,同样有很多作品在讲重逢。如果越过山丘,发现无人等候,那就留一个遗憾,做有故事的同学。让小鲁回头,他仍然会选择打鼓,哪怕他多爱自己的女友。
生命的神奇,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按照既定程序运行的人已经太多,上学,工作,买房,结婚,生子,中年危机,老去。既然有远大目标,何不试试在中间某个程序出轨,去奔赴自己使命?生而为人的意义,不正是如此?在正确的时间及时做一个“自私”的人,就是在捍卫这个意义。不要等到无力回天,再说“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是我本可以”这样的话慰藉自己。
前面说的“单身”观点,有适用范围,你大可对号入座,但也要承担未来一事无成,又老又丑又穷,没人爱,徒留一身遗憾,最后“无缘死”的风险。爱着的应该更加热烈地爱着,找到合适的频率,两人步伐一致,共同进步。单身的人不妨先将自己拾掇好,对的人在未来等你,请加快脚步。
最后,对那些自愿单身的人,请不要再叫他们单身狗,请称呼他们独行侠。
选择做一个“自私”的人,基本是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比如离家,孤独,不被理解,去经历一些冒险的事,这些都是代价,但也只有这样孤注一掷,才有可能接近理想中的自己。而理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模样,其实就是成为擅长的领域中顶尖的一个。但问题是,难道一定要跟小鲁一样铁石心肠,与心爱的女友分手,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昏天瞎地地打鼓?
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说的是: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所以“自私”是有前提的,你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然后往那个方向心无旁骛地走。“一万小时定律”提出一个很乐观的看法: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如果遵循这个定律去做,在热爱的事物上坚持一万个小时,没有成为专家,可以来打我。
人生的最活跃期,是0到35岁,而自己能掌握的,只有十多年。我们富裕而不自知。青春当然有资本挥霍,但最美好的时光,自然是过一天少一天。在我们一生的黄金时代里,如果在某项事物上能得到源源不断的乐趣和满足,其实就是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和天赋。有了这个觉悟,方向就出来了,要做的,只需听从自己心声,义无反顾、坚定不移地前行。这期间不可避免要遭到很多误解,背负自私罪名,但没办法,人生只有一次,我想按照自己的节奏走。看看《绝命毒师》里的小粉,如果他一开始就按照自己的意愿走下去,做一名木工,他还会在毒海里做很多次人性的挣扎,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吗?
“爱”是青春大课题,有很多要去爱,但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想追随的东西。确定这个人生定位,脚会带你走向想去的地方。爱情是否是人生必须?当然是。但爱情或许也有最佳时机。大部分青春爱情悲剧,无非是在讲,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命运可以由自己掌控,缘分也可以由自己制造,变得更好,遇到对的人的几率自然更高。“自私”是“爱”的子集,如何正确做一个自私的人,其实是在说,如何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更爱自己。
盘点单身的原因,答案有“长得丑”,“穷”,“宁缺毋滥”,还有Sheldon那句经典台词:“我自己太有意思,无需他人陪伴”,以及这篇文想要传达的单身观点:我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变成更好的自己。
年轻的恋爱美好但脆弱,要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当下的身心得到满足,遇到的现实难题,却一个个化作生活的坎,分解感情的纯粹。单身有理,单身无罪。一个人吃饭,走路,睡觉,读书,听音乐,看电影,照样精彩纷呈。既然选择孤独,就应该心安理得的孤独,不要回头望。很多作品在讲错过,同样有很多作品在讲重逢。如果越过山丘,发现无人等候,那就留一个遗憾,做有故事的同学。让小鲁回头,他仍然会选择打鼓,哪怕他多爱自己的女友。
生命的神奇,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按照既定程序运行的人已经太多,上学,工作,买房,结婚,生子,中年危机,老去。既然有远大目标,何不试试在中间某个程序出轨,去奔赴自己使命?生而为人的意义,不正是如此?在正确的时间及时做一个“自私”的人,就是在捍卫这个意义。不要等到无力回天,再说“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是我本可以”这样的话慰藉自己。
前面说的“单身”观点,有适用范围,你大可对号入座,但也要承担未来一事无成,又老又丑又穷,没人爱,徒留一身遗憾,最后“无缘死”的风险。爱着的应该更加热烈地爱着,找到合适的频率,两人步伐一致,共同进步。单身的人不妨先将自己拾掇好,对的人在未来等你,请加快脚步。
最后,对那些自愿单身的人,请不要再叫他们单身狗,请称呼他们独行侠。
(责任编辑:郭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