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反而不愿意向亲近的人倾诉烦恼?

一拨两股颤问:为什么很多人反而不会向亲近的人倾诉烦恼,对于亲近的人,不该是真诚相待无话不谈的吗?

@弥谎 答一拨两股颤:

有一段时间,W把我当成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移动垃圾桶。三shot烈酒下肚,他就开始拉着我滔滔不绝地倾诉衷肠,从朋友圈到恋爱史,从家庭琐碎到职场政治。除了有一双耐心的耳朵,我其实无能为他排忧解难,但我从来没有疑惑过他为什么要找我这样一个酒肉朋友来倾诉烦恼,而不是他的亲人、挚友或者女友——难道你能向你的女友抱怨吐槽她的作天作地吗?

当然啦,这是一个极端情况。即便倾诉的内容无关倾诉的对象,他也不是会向亲近的人吐露心声的人,太多人如此,男性同胞则占多数,我也一样。我的女友也曾反问过我,既然我是你最爱的人,你为什么不能向我袒露呢?你有什么不能说给我听的呢?

你也发现了,这就是个悖论:很多时候,我们当然是渴望向最亲近的人倾诉的,但最后,仿佛被一种力量压抑,我们选择将烦恼诉诸他人,或者扔进车厢、树洞和大海。

我们倾诉,固然是为了释放压力。但倾诉的行为,本身就附带着重重压力。它不那么容易启口,不那么容易示人,就好像一个演员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深呼吸才能把自己推向舞台,而倾诉,表演的是最真实的自己,把所有的善和所有的恶,和盘托出,让人审视。它就好像是潘多拉的魔盒,不愿意的根本其实是没有勇气去承受倾诉所造成的可能的后果。

当我们倾诉,不止是倾倒情绪的垃圾,在更大程度上,是销毁不堪的自己,甚至倾诉会变成一个自我忏悔自我革新的过程。当消极情绪和糟心事堆积如山,我们投射出的也可能是一个极其负面的形象——阴暗、低压,令人厌恶,低落又疲惫,戴着对抗复杂世界的假面,貌似处于弱势,实则自私自利、不择手段,臣服规则又谄媚体制。他是一切贬义词的集合。

而这些,与我们努力向亲近之人投射出的美好形象背道而驰。

因为顾虑,所以权衡再三、欲言又止。因为在乎,所以独自消化,顾左右而言他。

不向亲近的人倾诉,因为害怕她与自己一起陷入负能量的泥沼;害怕她招架不住,像目睹白娘子现出原形的许仙一样落荒而逃;害怕她如同一束高光,照亮我的同时映射出我的阴影,却再也看不见我的喜怒哀乐。既是最亲近的人,怎么能忍心让她去承受我内心的黑洞?

不去倾诉,不是自我保护,也不是自欺欺人,更无关对感情的信心。爱需要坦诚而不是毫无保留地袒露。

我永远希望,在最亲近的人面前,能够暂时做回最无忧无虑最纯真的自己,又何必在抵达避风港的同时再去解锁内心关押恶魔的牢笼。当我选择沉默不言,她温柔而平静的呼吸就已经是我的乌托邦了。

(责任编辑:卫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