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吃小馆子会有些什么样的体验?

冰王问:为什么很多吃货都热衷于吃小馆子甚至是街边摊?身边有些吃货朋友,在某条不起眼的巷子里找到个好吃的小馆子就跟过年似的。热衷小馆子会有些什么样的体验?

小宽答冰王:

最近我的痛风又犯了,需要蹒跚着走街串巷,挣扎着去一家一家的餐厅吃饭。我需要和体内的嘌呤物质作战,有时候看着似乎是我赢了,最终赢的还是它,丫总是在凌晨时分来袭,那时多半我正在做着美梦,疼痛似乎也是一个梦,但是当我醒了,疼痛还在脚丫子上。痛风像是天山童姥的生死符,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来了你就得忍着。秋水仙碱成了常备药,似乎这是李秋水转世,唯有它能和天山童姥战斗上一刻。

痛风并没有叫我过上“萝卜青菜保平安”的日子,我还是有点不吝,好了伤疤忘了疼。并且依然热衷于“重口味”,我在这里聊重口味有点像被判刑的人聊自由,没有球鞋的人想踢球,似乎只能以身试法,不能以己度人。

我做了10年美食记者,两年美食主编,如今又在鼓捣跟美食相关的互联网创业,似乎是个专业选手。美食工作者,据说这个是被人羡慕的工种,每天的工作就是去各大饭店吃吃喝喝。本是爱吃的人,但是把吃喝当成工作,还是觉得有点失败,那感觉就像把情人混成老婆。

我的职业生涯都是从小馆子开始的,去豪华餐厅感觉都是穿着鲸鱼骨的晚礼裙,浑身不自在,一到了小馆子,就如鱼得水。这种小馆子,我们可以叫它们“苍蝇馆”。

作为“小馆子俱乐部”的忠实成员,如果同时有两家馆子摆在我面前,一家是豪华奢侈的高端宴请,一家是温馨狭仄可以喝两口的小馆子,我会坚定不移地选择后者。我喜欢的小馆子不是无可奈何的小,而是有所不为的小,小馆子更容易见性格,见良心,在小馆子里可以跟老板扯闲篇,跟服务员逗咳嗽,去多了,厨师也知道你的口味,少放盐,不放味精,菜品都踏踏实实,品相没有那么创意和讲究,但味道家常,下饭。

这个城市有大量的“商务宴请”,于是脱胎产生了大量的装修金碧辉煌,相当有面子的餐馆,这些豪华餐馆如同脸上贴金,我却只想撇开表面这层浮华,牙齿朝下,寻找北京血肉之间有温度的吃食。

每一次美食都是一次冒险,我喜欢混迹其间的热络胜过某一款食物。以前在深夜的保利大厦旁边的老李烤串,竖起一只耳朵,听周围的人聊着各种人生段子,吹着上亿元的工程,夸口跟某个大腕的铁磁关系,往往听得我乐不可支。后来老李烤串搬到店里,这种烟火气顿时降了三分。后来望京九朝会旁边兴起了望京小腰,也是人间烟火,杂乱中带着草根气,可是没过多久,也被取缔了,到是北京大街小巷挂着“望京小腰”的字号,没有那种烟火气和脏乱差,这些望京小腰都是耍流氓;在小馆子跟厨师长聊天,喝着普京啤酒,他会偷摸的从后厨端来一道菜单上没有的菜,听他聊某一款菜的独门秘籍,跟某个女食客似有非无的绯闻;在北新桥卤煮吃夜宵,周边坐着拉活儿的的哥,夜店刷完夜的姑娘,胸前纹着青龙背后纹着猛虎胳膊上纹着骷髅脖子上戴着金链子的青皮大哥,貌似文化人的醉酒大叔,我身处其中,像被浇了一泡尿的冬青树,顿时挺拔了一些。

依照我的判断标准,北京的餐厅有两种:一种是做菜的,踏踏实实做每一道菜,心中的梦想是不能叫客人背地里骂自己的菜难吃;另一种是做生意的,从事餐饮行业,梦想着豪华,大,连锁,上市,融资,资本,人脉,宴请……我们愿意去的是前者。

北京的食客也有两种:一种是为了自己吃得好,我喜欢这一口,不在乎别的,跋山涉水,钻胡同,去郊区,哪有好吃的去哪,可以贵,可以便宜,但是性价比一定要高,心中的梦想是伺候好心里的馋虫;另一种是为了别人吃得好,有面子,请客,买单,交际,得办点事,饭局,圈子,得来点上档次的。我想做的是前者。

一个城市的味觉是一个城市的底色,是私密的也是公开的,我们正在慢慢学习理解美食,都在路上走,步子迈得有点大,幸好不会扯到腮帮子。对于每一个食客来说,它不是产业,不是规模,只是好吃不好吃。然而在北京,我们有点悲哀地发现,一个不难吃的馆子已经算好吃,稍微用点心的就被交口称赞。这多像这个时代,不作恶已经是善,一点小善就被当成良心楷模。

经常能遇到这种事:我以工作身份去,厨师会特意好好做,全心全意地做,叫人暗自惊呼,原来北京还有这么好吃的地方?下次再去,以普通食客的身份去,点同样的菜,味道却千差万别,恍如林志玲一下子出落成为罗玉凤,叫人苦不堪言。

不少人问我有什么点菜的秘诀,其实都是从寻找一家靠谱的餐馆开始的。没有一个靠谱的餐馆,坚决没有靠谱的菜。 如果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我愿意去老城区,找一些干净且人声鼎沸的店,像我这种小馆爱好者,偏爱这种口味。也有讲究的一点人,那就去知名的品牌餐饮,基本也有保证。餐厅老板对美食的底线是一家餐馆的最低保证,我们几乎没有可靠的制度可以信赖,如果他添加了辣椒精,添加了各种合成物,用了死掉的鱼,臭了的肉, 我们只能凭着自己的眼光小心判断,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之处。

吃货也分三步走,入门级别的是吃大店名店,算是走正门,练筋骨长见识开味蕾;接下来是吃难找的旮旯小店,算是偏门,跋山涉水,为了一口独特滋味,不走寻常路,不吃寻常物;到了最后往往回归家庭,弄家宴款宾朋,吃喝都是题外话,美味都在笑谈中,这似乎算是“回门一笑,百花有色”。

也经常有人问我:最理想的餐馆是怎样的?这个话题就像我们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畅想共产主义。所以经常会有人反复提醒: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作者微信公众号:小宽招待所

(责任编辑:郭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