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感情里到底有没有配不配?

青椒问:用“我配不上你”做理由拒绝别人的例子实在太多,长相、身高、学历、职业、家庭背景等因素让一份感情好像真的有门当户对之说。单纯的从爱出发,两个人的感情里到底有没有配不配?

沐沐答青椒:

感情,信了就配,不信就不配。

感情里哪有配不配之说。如果你相信这份感情,相信另一半值得你付出,相信你们的感情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那这份感情就是“命里注定”,是为你们量身定制的绝配。

讲一个故事。

小C请几个好姐妹一起喝茶,告诉我们她订婚的消息。

小C是我们公认的才女和美女,从小受家人熏陶,书法、古筝和舞蹈,都是专业水准。小C的男朋友,智商高情商低,技术男,用小C的话说,就是宇宙大爆炸里的“谢尔顿”,屡屡把小C伤得体无完肤。

在一起的六年时间,分手了16次,还是和好了。小C说16次分手,13次是她提的,3次是谢尔顿提的。16次和好,15次是小C求和,1次是谢尔顿。

每一次小C说分手,谢同学都说好听你的,然后真不理她了。过不了一个月,小C还是死乞白赖地找谢同学和好,她说她确定谢同学能给她别人给不了的东西。最后一次,当她要放弃了,谢同学竟然死都不放,做了很多以前打死都不做的事情,终于重获小C的信任。

小C说,谢同学也说出了她说的那句话:“我确信你能给我别人给不了的东西。”

我确信你能给我别人给不了的东西——这几个字被小C说了两遍,莫名地变成了一句最美的情话。我们几个被这没有一个爱呀、情呀的感情感动了。

小C讲这些的时候,一直在笑着。她说:“总是有人明说或暗示,谢同学配不上我。但是配与不配谁知道呢,我们都确信对方能给别人给不了的东西,我们在彼此眼中独一无二,无可取代。我对别人傲娇但是我崇拜他,他对别人冷漠但是他宠溺我。这还不叫般配吗?”

在把彼此放在心上,付出,信任,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的配或者不配,到最后都变成了绝配。

如果两个人不般配,最大的阻力便是彼此心中对感情的不确信。确信,就配;不确信,就不配。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我看过很多地方的云,走过很多地方的桥,喝过很多地方的酒,但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华的女子。

钱钟书写给杨绛: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

持久的感情,从来都不是带着彷徨和纠结。它需要一份确信,相信这份感情,这个人,是命中注定,非你不可,理所当然。

有一期《妈妈咪呀》,女选手柯萨娜是俄罗斯的美女,相貌和才气绝佳。

在舞台上,这位为了爱情背井离乡的高颜值妈妈说:“我的老公是一个很好的人,他很帅,我很爱他。”老公王成走上舞台,其貌不扬,还穿着短裤,评委毫不掩饰地表达对他们能走到一起的惊讶。舒俊直接问老公:“刚才你老婆说你很帅,你听到这话,自己有什么感想?”

美女站在老公关注的目光里,一直沉浸在幸福之中。借女儿之口说出来:她爱他,她确信他的灵魂很善良。

这份确信,说得那么理所当然,自然也爱得理所当然。在理所当然之外,再无其他。

为什么别人看起来的不般配,当事人乐在其中?

感情的冷暖,不在眼里,而在心里。感情的好坏,外人是看不到的。只有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把一个人放在特定的位置上,才知道在这段感情中,你愿意以怎样的姿态呈现。若两个人确信一份感情,即便在外人看来不般配,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一份彼此确信的感情中,对方就算在别人看来一无是处,在你眼里也金光闪闪;在一份不确定的感情中,对方就算全身都是闪光点,也会在重重质疑中变得暗淡。

同样道理,在一份确信的感情中,不需要担心对方随时离开,不用担心自己不够好,而是拿所有的精力来把这份感情变得更好;在不确定的感情中,小心谨慎又自卑,担心对方会随时离开,颤颤巍巍的感情只会在风雨来临的时候,飘忽不定。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人如果一开始就说配不上你,那他就是配不上你。

所以,所谓“般配”的感情,不过是双方对彼此的认可和确信。因为相信两个人是绝配,就相信两个人的感情不会被时间和空间干扰,更不会被鸡毛蒜皮的小事消磨掉,那还会在乎世俗眼中的配与不配吗?只会深深地感受到彼此是“量身定制”,合适得不能再合适了,般配得不能再般配了。

最后,分享同学在婚礼致辞中的一句话:“我不知道什么是般配,我只知道,我想跟她在一起。”

(见习编辑:黄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