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借钱给朋友吗?
拓也拓也问:大家如何看待朋友间借钱这件事?遇到过很多次“有去无回”的经历,虽然数额不大,但心里总是不舒服的。借吧怕钱要不回来,不借吧怕感情没了……
@杨小米 答拓也拓也:
1.
我这次回老家参加好友JJ的婚礼,她的婚礼在农村老家举办,婚礼后第二天回市区请同事、朋友吃饭。JJ学车时,认识了一个朋友,这次婚礼挺热心的,帮着找酒店。但在中午吃喜宴时,他说自己有急事,借JJ3000块钱,晚上就给送过来。结果,那天晚上下大雪,这个人没有送钱过来,也没有打电话说一声。
因为当时刚收了很多礼金,也当着这么多人的面,JJ就没好意思拒绝,借给了这个人。可按关系,真没到可以借钱的地步。
我们聊天,关于借钱这件事情,得出的结论是不要轻易借钱给别人,自己也不要轻易向别人借钱。
JJ的老公赵先生,刚毕业第一年,借给一个大学同学5000块钱,差不多是那时一个月的工资。这个同学借钱时说自己没钱交房租了,发了工资就还。赵先生觉得大家同学一场,同学生活遇到困难,理应帮助。
结果,三年过去了,JJ和赵先生准备买房子时,打电话让这个同学还钱,前两次打电话,都打通了,在电话中,同学一直说很快就还,很快就还。结果第三次就打不通了,这个同学把赵先生拉黑了。
2.
还有个朋友在银行工作,她和她同事有个共同的朋友借她们2万块钱,说很快就还,就没有走那些货款的程序。后来,那个人不认账了,她和同事每人损失了1万。那个人现在还在她们的生活中兜来兜去,不理她,越人多的时候,越套近乎。
读书时,我有一个同学经常借钱不还,她每次借得也不多,几块钱,10块钱,或50块钱。我记得毕业时,她欠我20块钱,欠一个同学50块钱,我在校门口碰到她在买东西,我就把这个钱要过来了。虽然有点伤感情,但是想到钱就这样没有了,心里不爽。毕业几年后,一直不敢和她走得太近,害怕她再借钱。
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所以借别人钱时,一定要记得还,要不然自己的信用就打折扣了。
同学、朋友借钱确实容易出问题,一般情况下,不会打借条。借吧,怕不还,不借,怕伤感情,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好友Z的大学同学借他5万块钱买房子,他没有借给这个同学,“我借给他5万块钱,一时半会他也还不了,既然不借给他已经影响了感情,我何必到时候让他还钱时,搞得同学情谊没有,还损失5万块钱呢。”
3.
身边的事情,还有我们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情,都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借钱给别人。但有时候我们的生活有困难,不得已要借钱。
我在上海租房子的时候,借高中一个同学1万块钱,他当初一直问我够不够,并不担心我是否还。为了让他放心,我一个月给他打一次电话,每次最后,都会告诉他,我记得欠钱这件事情。
后来工作好转,我攒够5000块钱时,想先还他5000,他不要,等我攒够1万块钱,还他了。他不要利息,我就买了几百块钱的进口零食给他寄过去,因为他哥哥姐姐家有小孩。还有每次回家,都给他带礼物。我一直感谢他对我的帮助,如果有一天他需要我,我肯定会尽最大努力像他当年帮助我一样帮助他。
我觉得不是不可以借钱,当我们向别人借钱时,一定要让给予我们帮助的人放心。比如,通过支付宝借钱功能来借,信用联网的情况下,违约的成本很高。或者主动提出打借条,并且通过银行转款,备注借钱。当自己违约的时候,对方完全可以去法院起诉。我们做这些的目的,并不是两个人之间不信任,没有感情,而是给自己约束,也让朋友放心。
4.
一般情况,私人之间借钱这件事情,凭的全是人情,既没有可行性论证,又没有法律认可的抵押或担保,甚至连借条都没有一张。能够开口谈借钱这件事情,多半不是一般关系,要么沾亲带故,要么彼此非常信任。要不然怎么可能把钱拿出来?借钱给别人的人,借的时候,一定相信能够收回来,结果最后朋友没得做了,钱也没有了。
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关于借钱,我自己的原则。
如果我和一个人认识少于三年,她开口借钱,一律不借。我对朋友的标准,一定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一般2-3年是一个转折点。
关系好的朋友,生活中有困难或者家里发生一些变故,开口借钱时,一定会尽自己所能帮助他。
自己不到万不得已不向朋友借钱,万一出现困难,需要向朋友开口借钱,一定要主动提出走正规程序,让朋友放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还钱。
我们在困难时,别人帮助我们,要心怀感激。别人不借钱给我们,也不要心生怨恨,因为我们并没有得到别人的信任,肯定自己做得不够,也可能别人确实没有这个能力。
我这次回老家参加好友JJ的婚礼,她的婚礼在农村老家举办,婚礼后第二天回市区请同事、朋友吃饭。JJ学车时,认识了一个朋友,这次婚礼挺热心的,帮着找酒店。但在中午吃喜宴时,他说自己有急事,借JJ3000块钱,晚上就给送过来。结果,那天晚上下大雪,这个人没有送钱过来,也没有打电话说一声。
因为当时刚收了很多礼金,也当着这么多人的面,JJ就没好意思拒绝,借给了这个人。可按关系,真没到可以借钱的地步。
我们聊天,关于借钱这件事情,得出的结论是不要轻易借钱给别人,自己也不要轻易向别人借钱。
JJ的老公赵先生,刚毕业第一年,借给一个大学同学5000块钱,差不多是那时一个月的工资。这个同学借钱时说自己没钱交房租了,发了工资就还。赵先生觉得大家同学一场,同学生活遇到困难,理应帮助。
结果,三年过去了,JJ和赵先生准备买房子时,打电话让这个同学还钱,前两次打电话,都打通了,在电话中,同学一直说很快就还,很快就还。结果第三次就打不通了,这个同学把赵先生拉黑了。
2.
还有个朋友在银行工作,她和她同事有个共同的朋友借她们2万块钱,说很快就还,就没有走那些货款的程序。后来,那个人不认账了,她和同事每人损失了1万。那个人现在还在她们的生活中兜来兜去,不理她,越人多的时候,越套近乎。
读书时,我有一个同学经常借钱不还,她每次借得也不多,几块钱,10块钱,或50块钱。我记得毕业时,她欠我20块钱,欠一个同学50块钱,我在校门口碰到她在买东西,我就把这个钱要过来了。虽然有点伤感情,但是想到钱就这样没有了,心里不爽。毕业几年后,一直不敢和她走得太近,害怕她再借钱。
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所以借别人钱时,一定要记得还,要不然自己的信用就打折扣了。
同学、朋友借钱确实容易出问题,一般情况下,不会打借条。借吧,怕不还,不借,怕伤感情,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好友Z的大学同学借他5万块钱买房子,他没有借给这个同学,“我借给他5万块钱,一时半会他也还不了,既然不借给他已经影响了感情,我何必到时候让他还钱时,搞得同学情谊没有,还损失5万块钱呢。”
3.
身边的事情,还有我们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情,都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借钱给别人。但有时候我们的生活有困难,不得已要借钱。
我在上海租房子的时候,借高中一个同学1万块钱,他当初一直问我够不够,并不担心我是否还。为了让他放心,我一个月给他打一次电话,每次最后,都会告诉他,我记得欠钱这件事情。
后来工作好转,我攒够5000块钱时,想先还他5000,他不要,等我攒够1万块钱,还他了。他不要利息,我就买了几百块钱的进口零食给他寄过去,因为他哥哥姐姐家有小孩。还有每次回家,都给他带礼物。我一直感谢他对我的帮助,如果有一天他需要我,我肯定会尽最大努力像他当年帮助我一样帮助他。
我觉得不是不可以借钱,当我们向别人借钱时,一定要让给予我们帮助的人放心。比如,通过支付宝借钱功能来借,信用联网的情况下,违约的成本很高。或者主动提出打借条,并且通过银行转款,备注借钱。当自己违约的时候,对方完全可以去法院起诉。我们做这些的目的,并不是两个人之间不信任,没有感情,而是给自己约束,也让朋友放心。
4.
一般情况,私人之间借钱这件事情,凭的全是人情,既没有可行性论证,又没有法律认可的抵押或担保,甚至连借条都没有一张。能够开口谈借钱这件事情,多半不是一般关系,要么沾亲带故,要么彼此非常信任。要不然怎么可能把钱拿出来?借钱给别人的人,借的时候,一定相信能够收回来,结果最后朋友没得做了,钱也没有了。
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关于借钱,我自己的原则。
如果我和一个人认识少于三年,她开口借钱,一律不借。我对朋友的标准,一定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一般2-3年是一个转折点。
关系好的朋友,生活中有困难或者家里发生一些变故,开口借钱时,一定会尽自己所能帮助他。
自己不到万不得已不向朋友借钱,万一出现困难,需要向朋友开口借钱,一定要主动提出走正规程序,让朋友放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还钱。
我们在困难时,别人帮助我们,要心怀感激。别人不借钱给我们,也不要心生怨恨,因为我们并没有得到别人的信任,肯定自己做得不够,也可能别人确实没有这个能力。
(责任编辑:郭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