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人会对着镜子练习如何笑么?
依云问:传说很多女明星或者大家闺秀都会对着镜子练习如何笑比较好看,真的是这样么,我觉得这样很刻意哎,如果这么做真的有用是不是我们都应该练习一下,还是说应该像韩剧女主角一样勇敢地做自己?
任性学答依云:
本人,不是女明星,不是大家闺秀,甚至不是女的,纯直男一枚,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对着镜子练习笑是有用的。
我很小就发现自己是那种“笑起来比哭还难看”的面部构造,平时不笑的时候起码还算得上是个斯文白净的小男生,一咧开嘴就立马变了个人,眼睛眯成两条细缝,嘴巴咧到耳朵边,张着大口,傻了吧唧的,看上去很孬。
所以从上幼儿园起,一碰上要拍照,我就全身僵硬,面部紧绷。如果你去翻我小时候的照片,总能看到在一群无比灿烂的小花朵中间,有一个不尴不尬的小受气包,或皱着眉头,或歪着嘴,或瞪着眼。
而每当遭遇大人点名叫我“笑一个”的时候,我只能一脸严肃地用声音回敬他:“嘻嘻嘻……”
长大后,笑起来难看这件事依然困扰着我。有时身边的朋友会说,做你自己就好了,干吗那么在意美丑!可我看着那些活得无比自我,同时又活得一塌糊涂的哥们儿啊,觉得他们所谓的“做自己”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鲁莽的借口。
于是有一天,我站到镜子前,决定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的笑容。
我发现我其实也是可以笑得好看的嘛,起码不像过去那么可怕。眉头放松,眼睛不要眯得那么用力,嘴巴控制好,不要把整个上牙都露出来,hold住,对了就是这样,嘿嘿嘿……
后来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我发现很多男明星都是不会大笑的。比如周杰伦,即便上综艺节目哈哈大笑的时候,他也不会露出特别夸张的表情,我个人认为这样还是比较帅的。
我还发现,其实很多别人笑起来很好看的方式,未必适用于每一个人。
就拿我来说吧,我的牙齿比较大,脸上的肌肉又容易横向拉伸,如果学那种带点痞气的、坏坏的笑法,就会显得非常猥琐,整个一地痞流氓。
当然也有一些人,即便放肆大笑也依然很阳光。对于这种天生的“笑料”,我等就只能望尘莫及了。
找到自己笑的最佳方式之后,我开始反复练习,每当要笑的时候,就会试着去拿捏事先摸索出的那个分寸,给出最准确的表情。
不知道是不是肌肉也有记忆能力,时间久了,我确实习惯了那种原本刻意经营出来的笑容,人也因此变得自信起来。
慢慢地,我就从一个很怕笑的人,变成了一个很爱笑的人。
后来我在想,是不是我们的表情系统也和我们的语言系统一样,是有口音有方言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就能获得第二语言、第三语言,从张三、李四、二狗子变成保罗、麦克、华盛顿呢?
每当我把这个经验分享给朋友的时候,他们都会说:你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了,不能放松点做自己嘛。
但我想说的是,不论你是一个多么自我的人,不论你是否在意别人的眼光,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是不断地处理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过程。
我认为世上没有绝对纯粹的“做自己”,也没有绝对纯粹的“为别人而活”,我们始终在寻找摸索的,其实是一个平衡点。一个借由他人这面镜子让自己更喜欢自己的平衡点。
就好像你可以不爱打扮,但也不会愿意一身破破烂烂地出现在他人面前,这和酷与不酷无关。
同理,这世上也不应该有不需要花力气就获得的放松。
米兰·昆德拉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认为最可悲的人生,是无处施力的人生。
没有一个懒虫能够心安理得地从懒这件事上获得满足感,没有一个独立歌手真的不需要听众。
维持自己满意的笑容,就像穿上一件得体的衣服。自打我解决了这个笑的难题,与人交往的时候反而更加自然,好像卸下了一个重担一样。
其实笑得好不好看这件事,可大可小,对不同的人而言,意义不同。
但通过这件事我想说的是,真实和放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一点点努力,让自己在意的事情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并因此感到快乐,那为什么不呢。为什么非要强迫自己“放下”,告诉自己“不在意”呢?
我喜欢现在的自己,不再紧绷、不再僵硬,不再眉头紧缩。
更重要的是,这是我通过刻意所获得的。
生活中的哪一种努力,不是一种刻意呢?
我很小就发现自己是那种“笑起来比哭还难看”的面部构造,平时不笑的时候起码还算得上是个斯文白净的小男生,一咧开嘴就立马变了个人,眼睛眯成两条细缝,嘴巴咧到耳朵边,张着大口,傻了吧唧的,看上去很孬。
所以从上幼儿园起,一碰上要拍照,我就全身僵硬,面部紧绷。如果你去翻我小时候的照片,总能看到在一群无比灿烂的小花朵中间,有一个不尴不尬的小受气包,或皱着眉头,或歪着嘴,或瞪着眼。
而每当遭遇大人点名叫我“笑一个”的时候,我只能一脸严肃地用声音回敬他:“嘻嘻嘻……”
长大后,笑起来难看这件事依然困扰着我。有时身边的朋友会说,做你自己就好了,干吗那么在意美丑!可我看着那些活得无比自我,同时又活得一塌糊涂的哥们儿啊,觉得他们所谓的“做自己”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鲁莽的借口。
于是有一天,我站到镜子前,决定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的笑容。
我发现我其实也是可以笑得好看的嘛,起码不像过去那么可怕。眉头放松,眼睛不要眯得那么用力,嘴巴控制好,不要把整个上牙都露出来,hold住,对了就是这样,嘿嘿嘿……
后来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我发现很多男明星都是不会大笑的。比如周杰伦,即便上综艺节目哈哈大笑的时候,他也不会露出特别夸张的表情,我个人认为这样还是比较帅的。
我还发现,其实很多别人笑起来很好看的方式,未必适用于每一个人。
就拿我来说吧,我的牙齿比较大,脸上的肌肉又容易横向拉伸,如果学那种带点痞气的、坏坏的笑法,就会显得非常猥琐,整个一地痞流氓。
当然也有一些人,即便放肆大笑也依然很阳光。对于这种天生的“笑料”,我等就只能望尘莫及了。
找到自己笑的最佳方式之后,我开始反复练习,每当要笑的时候,就会试着去拿捏事先摸索出的那个分寸,给出最准确的表情。
不知道是不是肌肉也有记忆能力,时间久了,我确实习惯了那种原本刻意经营出来的笑容,人也因此变得自信起来。
慢慢地,我就从一个很怕笑的人,变成了一个很爱笑的人。
后来我在想,是不是我们的表情系统也和我们的语言系统一样,是有口音有方言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就能获得第二语言、第三语言,从张三、李四、二狗子变成保罗、麦克、华盛顿呢?
每当我把这个经验分享给朋友的时候,他们都会说:你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了,不能放松点做自己嘛。
但我想说的是,不论你是一个多么自我的人,不论你是否在意别人的眼光,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是不断地处理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过程。
我认为世上没有绝对纯粹的“做自己”,也没有绝对纯粹的“为别人而活”,我们始终在寻找摸索的,其实是一个平衡点。一个借由他人这面镜子让自己更喜欢自己的平衡点。
就好像你可以不爱打扮,但也不会愿意一身破破烂烂地出现在他人面前,这和酷与不酷无关。
同理,这世上也不应该有不需要花力气就获得的放松。
米兰·昆德拉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认为最可悲的人生,是无处施力的人生。
没有一个懒虫能够心安理得地从懒这件事上获得满足感,没有一个独立歌手真的不需要听众。
维持自己满意的笑容,就像穿上一件得体的衣服。自打我解决了这个笑的难题,与人交往的时候反而更加自然,好像卸下了一个重担一样。
其实笑得好不好看这件事,可大可小,对不同的人而言,意义不同。
但通过这件事我想说的是,真实和放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一点点努力,让自己在意的事情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并因此感到快乐,那为什么不呢。为什么非要强迫自己“放下”,告诉自己“不在意”呢?
我喜欢现在的自己,不再紧绷、不再僵硬,不再眉头紧缩。
更重要的是,这是我通过刻意所获得的。
生活中的哪一种努力,不是一种刻意呢?
(责任编辑:好谢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