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童年阴影?

如何面对童年阴影?

想起一位患者,年轻女性,不到三十岁。

泌尿外科门诊是一个经常需要患者暴露隐私的地方。有些让你听了忍俊不禁,有些让你脑洞大开;而另一些不会。很遗憾,这个姑娘的故事属于后者。

 

2014年下半年的一段时间,我跟主任门诊,见过几次这个姑娘。人瘦、脸小,而头发很长、很黑,遮住脸颊。年轻女性来泌尿外科就诊,大多数是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而其中的大部分原因是单纯的尿路感染,处理不算难。这个姑娘不是。

叫到她的号,她总是独自走进来,坐下,警觉地看一眼拥在诊室里的、插队的或排队的患者和家属,开始说话。

“我……尿失禁……” 说到“失禁”,她总是有点不好意思,也有点落寞。

 

医疗原则--先排除常见病、多发病,先排除器质性疾病。

两次门诊之后,她做了尿常规、泌尿生殖系统B超、残余尿、尿动力学检查、腰骶椎磁共振(排除骶尾神经器质性病变)等等检查,结果“未见异常”。总体的病史印象:从小开始,不知道什么原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发作。一紧张尿就漏在裤子上,控制不了。所以一有感觉她就马上去厕所。因此不想出门。外出只能垫尿垫。严重的时候,大小便会一起失禁。

 

到第三次门诊,她已服用了一段时间的药物,而效果并不理想。她说,这期间她还跑过上海其他的大医院,也没诊断出什么问题,也没有什么好的治疗。

 

可能是求医心切,也可能是那天诊室里人少。她突然开口讲了一句之前没说过的话:“小的时候,不到10岁,有一个叔叔……接触过我下面……好像是从那以后就开始失禁了……” 她没忍住,开始泪奔……

 

我心里咯噔一下,停下了正在敲病历的手,考虑这条很有可能是造成她症状的重要病史要不要写进病历?要怎么写?如实写下了,写在她的病历本上,她的家人、她以后的老公和孩子都可能看到这份病历,他们知道这件事吗?看到之后,他们会怎么想?如果不写,是不符合医疗规范,可能会误导以后接诊她的医生。

 

我犹豫之际,听见主任缓缓地问,他自己也意识到这是一个残酷的问题:“还记得当时是怎么样的情况吗?有没有受伤?”

她一边流泪一边摇头,“当时很小,我不记得了……”

“如果是这样,检查目前都是好的,用药也没效果。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试试,骶神经刺激。刚刚引进,比较贵,效果也不能保证。”

“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

“建议你看看心理门诊,可能会有效果。”

 

当天上午门诊结束,主任离开,我独自整理残留的各种医疗废纸。

“医生,打扰一下,想问个问题?”

我抬起头,看到是尿失禁的姑娘。

“我就想问问你,我这个样子还能好吗?”

“试试骶神经刺激,看看专业的心理门诊。”

“有没有可能一辈子都不好?”

“别想那么多,积极治疗,可能就好了。也可能过一段时间自己就好了。说到底,即使不好,垫尿垫也没什么。你也这样很多年了不是嘛。”

“那就是说可能一辈子都不好?!是不是?”

面对这样一个简单的是或不是的问题,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我想给她来一针鸡血,但是穿着白大褂,我要尊重这种可能性。

我望着她,微笑着点了点头。

她也笑了,笑得很真诚、很释怀。

“那我也没什么好纠结的,接受这个事实。”

 

她能这么想,我真的很开心。因为这是正确的、健康的。是面对当前医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是面对那些我们所不愿意回忆的童年阴影时,所应有的心态。后来在那天门诊,我想到了一个措辞,在她的病历里写下:“童年时曾遭遇应激事件……”

 

除非失忆,童年的阴影是一定会伴随我们一辈子的,因为它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关键是我们能不能用长大之后成熟的心智面对它,不再让它对我们产生负面的影响。

 

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姑娘。也不知道她会不会记得我。会不会知道有一个医生,一直在默默地为她的人生祈福。但我相信,当她能够正视并接受童年阴影的时候,她的人生就充满了精彩的可能。

责任编辑:卫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