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实习经历无法打动面试官?

三眼神童问:就要毕业了,急着找工作,可是我的实习简历又多又杂。应该怎样梳理自己的实习经历呢?哪些实习经历是肯定无法打动面试官的?

@小川叔 答三眼神童: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机会这个词本来就只能是少数人获得的一项权益。
如果人人都有,那不叫机会,叫平摊。
你有没有能力获得机会,这取决于你是否真的思考过自己的未来。

我曾经面试过一个女孩子,当时她已经大学四年级了,学数学专业的。
当天面试的时候很紧张,假装镇定的同时带着一种勉强的无所谓。
她的简历几乎是空白的。
可见四年里她除了本专业之外没想过自己其他的可能。

她唯一的社会实践经历上写着:在餐馆做过服务员,做过家教。
我问她为什么想要应聘市场助理这个职位,她说只是想碰碰运气,因为现在大四了,工作不好找,看到这里有招聘,就想来试试看,其实她也不知道到底市场助理是干嘛的,她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她带着很多大四生受打击之后假装习惯坦然近乎一种油条化的表情。
她当然没有获得任何推荐机会,临走的时候我给她建议说,宁可有准备地去打仗,也别以可能会捡到宝的目的去应聘,因为你浪费的不是机会,还可能是运气。
 
另外一个我认识的女孩子,大二就已经找到了工作,在一家企业做微信运营。
其实她的专业并不好,甚至可以说很冷门。
她上大学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大一的第一个假期,她托家里人找了关系,去一家公司实习,本来让她做的是出纳,但她觉得自己更适合和人打交道,所以就问可不可以做前台。
前台的实习机会充分锻炼了她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待人接物的细节。

之后她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新媒体,加入了社团,开了自己社团的微信订阅号,运用之前学到的沟通技巧将订阅号的人数呈现了几何数的增长。同时她开始做社团的外联工作,负责嘉宾的邀约和接待,这对她待人接物的能力又是一次新的提升,也扩充了很多人脉资源。
 
大二她带着自己经营的小有起色的微信订阅号的经验,经人推荐在北京一家企业找到了实习工作机会。而她也并没有因此而止步在此,随着活动越做越多,越来越有心得和带队经验,她对公关行业也充满了兴趣,今年暑期她打算去公关公司实习,于是跑来问我是否可以帮忙推荐,而且非常有分寸感地说,我先自己找找看,如果找得不是很好再拜托您帮忙。
后来,她理所当然地找到了一家她最满意的公司。
 
也许你会说这是因为她运气好,也许你会说还不是因为她长得漂亮!
可其实我觉得,也许是因为她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当你明确了一件事之后,你会发现不是你追着机会跑,而是你总会看到别人发现不了的机会。
你的目标越明确,你获得的机会就会越多。

因为目标明确之后,你会整天都在琢磨这些事,那么你关注的焦点就会不一样,而一旦这个圈子里有任何的风吹草动你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当然,最容易自欺欺人的是你很容易沉溺于表象,比如看到明星光环不错,自己知道很多八卦消息,就觉得自己很适合往娱乐圈发展。可如果你的眼睛只是盯着那些八卦消息,你最多是一个娱乐消息收集者。但如果你开始关注的是经纪公司和娱乐公司的发展动向,架构调整,甚至是招聘信息,或者你能从一个明星换了经纪公司后,如何重新定义形象,借助宣传炒作洗白,总结出一个套路的话,那或许你才是真的适合。
 
不是所有的行业都一定是先踏一只脚进去,有了机会才从头开始学起。
你能比别人更接近这个领域,你能告诉面试官我早就把两只脚都站在这里了,那或许才是你赢得这个面试机会的理由。
 
家教、服务员这只是你了解这个社会的一个手段。
如果你用这个来训练自己待人接物的能力,那最多算一个起步,但它对你并不能起到任何技能上面的加分。
 
过去有句话叫做,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可现在找工作的时候,你要用大学四年的时间明白你到底是什么。
可能你是石头很适合打地基,可能你是房瓦只能在最上面,明确自己的属性要通过一次一次的实践经历去获得,而这些实践机会的取得则和你经营人脉、打开视野、深入研究这一领域有着极大的联系。

即便可能你真的只是一块平凡的砖,你好歹也要让自己提前锻造一下,烧得比别人硬实一点,你才好上手,比别人更好用。至少比那些明明只是泥坯,却以为自己是砖,拿起来粘一手,放下去扛不住的强吧!
所以别总把做家教、做服务员当作工作履历,自认为“我也是工作过的人了”,这话就骗骗自己还可以,骗不了第二个人的。

(责任编辑:郭佳杰 guojiajie@wufa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