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系医院的患者为什么不砍医生?

CCUP萝莉问:广东陈医生被愤怒的患者砍死了,我倒是纳闷,莆田系黑心医院怎么从来没发生过患者砍医生的事情?

踱步的灰鸽答CCUP萝莉:

首先,我们为被患者砍伤致死的广东陈医生深表伤心;其次,我们依然要为前几天早逝的大学生心痛,又心慌不已。

这个社会还有一丝安全的,令人信任的环境存在吗?

我们必须回到问题的根源上来,思考医患矛盾的各种起因。

医患矛盾是社会的突出问题之一。

这里有医的问题,也有患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信任的问题,是制度的问题,是经济的问题。

在众多医患矛盾中,“患者砍医生”是恶性程度最大的表现形式。

它直接导致了医生执业环境的恶化,从而大大减少从医者的数量,继而导致更多人无法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那么,如何保障医生的人身安全呢?

深圳一家医院曾经让医生和护士戴着钢盔上班。“头部是得到保障了。那么,胸部呢?”负责劳防用品采购的王主管反问。

在百度负责大数据运营和维护的胡建仁经理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从历史数据看,绝大多数患者追砍医生事件发生在大型公办三甲医院,这类情况在莆田系医院里几乎从未发生。

“这里或许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他指出。

为此笔者前往多家医院、科学研究院、精神病院、农家大院,就这一现象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对胡经理的数据进行了核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就进展汇报如下:

第一,让患者自我辩解。

在采访过程中,王主管拿出了两个头盔,一个标价50元,一个标价10元。

“你觉得哪个防护性更好?”

我通过敲击、触摸、撕咬、外包装等方式确认,50元的头盔应该更好一些,但可能性价比不如10元的高。

“其实他们根本就是同一个头盔。”

王主管认真地说,“但所有戴50元头盔的人,都觉得自己的生命更有保障。”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莆田系医院患者的心态问题。

为高额消费辩解,是人类的本能之一。

而这个辩解的过程,恰好就是再度说服自己信任医生的过程。

学界把这一理论概括为“羊毛衫理论”。

例如,你花500元买了件羊毛衫,而隔壁小丽花100元买了一模一样的一件。

你遇到小丽后,第一反应并不是“自己买亏了”,而是“我买的肯定比她的好”。

如果黄梅天后,小丽的羊毛衫上有洞,那么你会说,“哎呀,500块的就是防蛀”;如果你的羊毛衫上有洞,那么你会说,“哎呀,500块的纯羊毛果然招蛀”。

通过价格杠杆,让患者通过为医院洗白实现自我麻痹,避免成为亲朋好友眼中的低智商受骗者,是莆田系医院有效缓解医患矛盾的一大法宝。

第二,让患者自我反思。

“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是人类固有的心理表现。”

一位已经从莆田系医院顺利退休的徐大夫说,“确实也有患者怒气冲冲地跑来。再好的医疗手段也不能保障所有疾病的预后都顺利良好。”

“那你是如何让这些患者接受现实的呢?”我问。

“如果患者确实预后不佳,而且很难根治,我一般会严肃地问几个问题。”徐大夫微微一笑。

“你有没有吃过巧克力!”
“你有没有行过房!”
“你有没有晚上十二点才睡觉!”
“你有没有吃过小龙虾!”
……

“总有一个能中到。”徐大夫说,“然后我就一拍大腿,我当初查夜的时候交代过,你怎么就不记得呢!”

“要有一点气势,让他觉得这个场景确实存在过,只是当时意识不清没有记牢。

只要看到患者恍惚那么一下子,他的心态就会由杀人倾向逐步变成自杀倾向。

自责会占据他的内心,接下来就是做好抚慰工作,然后开一点维生素C。”徐大夫强调。

第三,让患者知难而退。

“大多数患者在袭击医生的时候,使用的武器是刀。”

胡经理在进行数据比对后得出结论,“但大多数患者并不是用刀的高手。他们的刀法杂乱无章。”

“真正的刀客,手中无刀,心中有刀。”胡经理比划了一下,举手投足间颇有些胡斐的架势。

“真正的刀客都在莆田系的医院里。从院长到医生,从财务到门卫,他们手中的笔和纸,写下的每一个字,出具的每一个药方,开出的每一张发票,都有着一丝刀气。”

 “如果你不是用刀的高手,哪怕站在门口都会颤抖。”胡经理说,“请听歌。”           

他默默地点开了一首邓超的《无敌》……

那么,回到主题:为什么莆田系医院的患者不砍医生?

“是善于让患者自我辩解,自我反思和知难而退。”我合上了我的笔记本。

“是因为他们死了。”

一旁,保卫科的小刘说。

(责任编辑:郭佳杰 guojiajie@wufa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