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熟的朋友骂了好朋友,我该告诉好朋友吗?
cinin问:我无意间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平时不是很熟的朋友骂了我的好朋友。可我的好朋友好像并不是他微信好友,我该去告诉我的好朋友吗?
@周冲周冲 答cinin:
我一直觉得,真正做人,就应该像我朋友可二那样,孰可为,孰不可为,拎得清清楚楚。
比如说,一个我们共同认识的人,发生了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我虽然感兴趣,撒娇卖萌求他说,他也不会轻易告诉我。除非,那些事情可能波及于我,如不说,我可能会上当或受害,届时遭了暗算,受了偷袭,就不太好了。于是告知大概,让我提防这个人,小心某些事。
同样,一些流言蜚语,背后中伤,他也不会轻易说,除非他觉得,这些批评的确有价值。
在这样一个骂人零成本,诽谤不加罪的年代,诋毁与羞辱,总是生生不息,无处不在。
所以,不是所有的差评,我们都要一一听;
不是所有的中伤,我们都要一一去经受。
人心叵测,明亮的、阴暗的、良善的、歹毒的都有。
我们必须学会爱,也必须学会防。
我们对人有善意,对世界有信心,但不表示要像一个傻逼一样,任何迎头泼下的脏话,都要强颜欢笑地去消化,一边听,还一边说:“哎哟,不错哦,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我了个去,这不是找虐吗?
你有SM欲,我可没有。
我曾经有一个微信好友,特别喜欢干这事。大家对我的认可,他视而不见。但只要哪里有人黑我,哪旮旯有人骂我,马上截图给我看。不仅截图,还把骂得最难听的话,画上红框,加上横线,发给我。
但我根本无法回应。
对方在暗,我在明,对方匿名,我赤裸裸忤着。并且,别人执意要黑你,你就算什么也不做,只是活着,也是大错特错。你只有对着那些脏话,独自委屈、愤怒,自我怀疑,然后,一个人,用或短或长的时间,消化这些负面情绪。
我不是花剌子模国王,不是听不得坏消息,而是我明显看到:脏话里只有情绪,没有内容。他的举动里没有善意,只有幸灾乐祸。
他发第一次时,我忍了。
两次,我忍了。
三次,我拉黑了。
真正的朋友,从不会干这种事情。如果你们的友情是真的,相惜相知也是真的,那么,他就不会把毒矢暗箭一一接住,再一一转射给你。他如果足够真诚,足够理性,就会在听到对你的羞辱时,一一分析:
1,转达这些咒骂,是给他带来益处,还是害处?
即,这些话,靠谱吗?有多少含金量?他,真,的,必,须,听,到,吗?如果不必,说来干嘛!
2,他有没有能力处理这件事?
即,有没有时间、能力和必要回应,如果没有,就是一种损耗,而不是助益。是一种徒增烦恼,而不是兼听则明。
明白了这些,你还告诉他,你就该反思自己:这是不是在曲径通幽地,表达你对“相对剥夺”的不满,或者满足潜意识中的“看热闹”情结?
3,不告诉他的话,会不会产生后患?
即,人渣们有没有可能继续伤害他,并且,有没有可能伤害得到他?
如果有,尽早告知,做好防备,矛啊盾啊枪啊箭啊什么的,让他都准备起来,该布阵,就一起布阵;该挖战壕,那就一起挖战壕;该设陷阱,那就一起设陷阱……以便伤害来临时,让他的痛苦最小化。
如果没有,闭嘴。
4,他是否通过自省,已经察觉到自身的不足?
人无完人,皆有瑕疵。如果他知道自己的毛病,并且正在竭力改善,你再说,也就多余了。人贵有知,也贵有度。
5,他真的有必要改变吗?
我们之所以批评,不过是想让他人更完美。但是,世界参差多态,人人各具特色,如果未逾越底线,伤人伤己,是否真的要按照流言,活成另一番模样?如果不是,别告诉他了。
马克•吐温有句名言,我一直深深地记得:你的敌人和朋友携手合作,才能伤你的心。敌人大肆诽谤你,朋友赶忙传给你听。这样的朋友,不是真朋友。
真朋友会尽他最大能力,设置一个屏障,帮你抵挡无意义的伤害。
即使做不到,也会保持沉默。至少,不会大开城门,对本可规避的伤害,躬着腰,伸着手,说“您好,欢乐光临”,然后,任由它们长驱直入,畅行无阻,直击你的内心。
《破产姐妹》里的Max,面对他人对Caroline的中伤,拍案而起,说:“她不是你说的这样……”
《失恋33天》里,黄小仙看见闺蜜和人吵架,掀了桌子,上去就跟人打,跟个泼妇没什么两样……
宁财神被黑得遮天蔽日时,和菜头站起来,替他说话。“知道‘难过’这个字眼是什么意思吗?就是心里梗得厉害,但是死活说不出一句话来……”然后,用50元买了他的微博账号,帮他洗粉。
也许我们做不到,像Max、黄小仙和菜头一样给力,但至少,应该认清朋友的定义:朋友就是智识上互相角力、情感上互相支撑、路途上互相护佑,以最大力量,让对方最大限度免于受害的人。面对他,我们会卸下心防,脱掉盔甲,呈现隐藏最深的脆弱。
脆弱意味着信任,也意味着不堪一击。
因此,朋友的倒戈最伤人。
同样,朋友成为恶语传声筒,污言扩音器,也是生命无法承受之轻。因为,转达伤害的人,亦会成为伤害。
非好话,非诤言,非慧语,非良辞,非善论,净是羞辱的、恶意的、情绪化的脏话,就别转给朋友听了。我们都知道对朋友毒舌不好。但比之于毒舌,转达“别人”的恶评,杀伤力强大千万倍。
前几天翻王蒙的书,看到他著名的21条人际准则,其中第一条就是:不要相信那些动辄汇报谁谁谁在骂你的人。
为什么不相信?
因为他无真心。
比如说,一个我们共同认识的人,发生了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我虽然感兴趣,撒娇卖萌求他说,他也不会轻易告诉我。除非,那些事情可能波及于我,如不说,我可能会上当或受害,届时遭了暗算,受了偷袭,就不太好了。于是告知大概,让我提防这个人,小心某些事。
同样,一些流言蜚语,背后中伤,他也不会轻易说,除非他觉得,这些批评的确有价值。
在这样一个骂人零成本,诽谤不加罪的年代,诋毁与羞辱,总是生生不息,无处不在。
所以,不是所有的差评,我们都要一一听;
不是所有的中伤,我们都要一一去经受。
人心叵测,明亮的、阴暗的、良善的、歹毒的都有。
我们必须学会爱,也必须学会防。
我们对人有善意,对世界有信心,但不表示要像一个傻逼一样,任何迎头泼下的脏话,都要强颜欢笑地去消化,一边听,还一边说:“哎哟,不错哦,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我了个去,这不是找虐吗?
你有SM欲,我可没有。
我曾经有一个微信好友,特别喜欢干这事。大家对我的认可,他视而不见。但只要哪里有人黑我,哪旮旯有人骂我,马上截图给我看。不仅截图,还把骂得最难听的话,画上红框,加上横线,发给我。
但我根本无法回应。
对方在暗,我在明,对方匿名,我赤裸裸忤着。并且,别人执意要黑你,你就算什么也不做,只是活着,也是大错特错。你只有对着那些脏话,独自委屈、愤怒,自我怀疑,然后,一个人,用或短或长的时间,消化这些负面情绪。
我不是花剌子模国王,不是听不得坏消息,而是我明显看到:脏话里只有情绪,没有内容。他的举动里没有善意,只有幸灾乐祸。
他发第一次时,我忍了。
两次,我忍了。
三次,我拉黑了。
真正的朋友,从不会干这种事情。如果你们的友情是真的,相惜相知也是真的,那么,他就不会把毒矢暗箭一一接住,再一一转射给你。他如果足够真诚,足够理性,就会在听到对你的羞辱时,一一分析:
1,转达这些咒骂,是给他带来益处,还是害处?
即,这些话,靠谱吗?有多少含金量?他,真,的,必,须,听,到,吗?如果不必,说来干嘛!
2,他有没有能力处理这件事?
即,有没有时间、能力和必要回应,如果没有,就是一种损耗,而不是助益。是一种徒增烦恼,而不是兼听则明。
明白了这些,你还告诉他,你就该反思自己:这是不是在曲径通幽地,表达你对“相对剥夺”的不满,或者满足潜意识中的“看热闹”情结?
3,不告诉他的话,会不会产生后患?
即,人渣们有没有可能继续伤害他,并且,有没有可能伤害得到他?
如果有,尽早告知,做好防备,矛啊盾啊枪啊箭啊什么的,让他都准备起来,该布阵,就一起布阵;该挖战壕,那就一起挖战壕;该设陷阱,那就一起设陷阱……以便伤害来临时,让他的痛苦最小化。
如果没有,闭嘴。
4,他是否通过自省,已经察觉到自身的不足?
人无完人,皆有瑕疵。如果他知道自己的毛病,并且正在竭力改善,你再说,也就多余了。人贵有知,也贵有度。
5,他真的有必要改变吗?
我们之所以批评,不过是想让他人更完美。但是,世界参差多态,人人各具特色,如果未逾越底线,伤人伤己,是否真的要按照流言,活成另一番模样?如果不是,别告诉他了。
马克•吐温有句名言,我一直深深地记得:你的敌人和朋友携手合作,才能伤你的心。敌人大肆诽谤你,朋友赶忙传给你听。这样的朋友,不是真朋友。
真朋友会尽他最大能力,设置一个屏障,帮你抵挡无意义的伤害。
即使做不到,也会保持沉默。至少,不会大开城门,对本可规避的伤害,躬着腰,伸着手,说“您好,欢乐光临”,然后,任由它们长驱直入,畅行无阻,直击你的内心。
《破产姐妹》里的Max,面对他人对Caroline的中伤,拍案而起,说:“她不是你说的这样……”
《失恋33天》里,黄小仙看见闺蜜和人吵架,掀了桌子,上去就跟人打,跟个泼妇没什么两样……
宁财神被黑得遮天蔽日时,和菜头站起来,替他说话。“知道‘难过’这个字眼是什么意思吗?就是心里梗得厉害,但是死活说不出一句话来……”然后,用50元买了他的微博账号,帮他洗粉。
也许我们做不到,像Max、黄小仙和菜头一样给力,但至少,应该认清朋友的定义:朋友就是智识上互相角力、情感上互相支撑、路途上互相护佑,以最大力量,让对方最大限度免于受害的人。面对他,我们会卸下心防,脱掉盔甲,呈现隐藏最深的脆弱。
脆弱意味着信任,也意味着不堪一击。
因此,朋友的倒戈最伤人。
同样,朋友成为恶语传声筒,污言扩音器,也是生命无法承受之轻。因为,转达伤害的人,亦会成为伤害。
非好话,非诤言,非慧语,非良辞,非善论,净是羞辱的、恶意的、情绪化的脏话,就别转给朋友听了。我们都知道对朋友毒舌不好。但比之于毒舌,转达“别人”的恶评,杀伤力强大千万倍。
前几天翻王蒙的书,看到他著名的21条人际准则,其中第一条就是:不要相信那些动辄汇报谁谁谁在骂你的人。
为什么不相信?
因为他无真心。
(责任编辑:向可 xiangke@wufa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