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明已经很优秀的人也会经常自卑?

纽约小飞象问: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朋友,我发现他们除了会抱怨和其他人比差距还是很大之外,有时还会经常自卑。明明都是学校里或者行业里很优秀的人了,为什么还会经常自卑?

@陈大力大力陈 答纽约小飞象:

印象很深刻,前段时间跟一个朋友翻出高中岁月来捋。她说你知道吗,有时候我真希望自己没有上那么好的高中。班里每个人都家庭优渥脑袋聪明,午休时随手披的丝巾都是国际大牌,出去玩清一色住五星酒店,都是生在终点线的人了吧,还严于律己,老在全国英语奥数竞赛拿奖。现在他们都在国外TOP50读书了,我呢还耗在上海。
 
我蛮尴尬,不知怎么接话——灰溜溜地说出这些话的她,也拿了两次国家奖学金,海外交换过,性格开朗为人恰当,履历金光闪闪。但我刚想夸赞她“优秀”,她就轻轻松松拿几个高一阶的人,堵住了我的嘴。
 
我高二的时候认识一个学弟,颜好衣品棒,班长当得风生水起,稳坐年级前三。当时差点想追。后来我上大一,听说他的分数线刚够我们学校,一家人都特别伤心,决定给他换学校复读。我在电话里跟朋友讨论这茬儿,夸张大叫“干嘛啦,这么嫌弃我们学校,好歹也是985嘛”,挂了电话突然眼眶一热,心有戚戚。
 
你看,你以为“蛮不错”的选项,在有些人的世界里就他妈是最糟糕的备选。你以为人群是按年龄划分的吗,不,是按量级划分的。
 
“优秀”是个极其相对的词,“自卑”也完全是个因比较而产生的词——你跟谁比较,你盯着谁的长处来丈量自己的缺憾,完全可以决定,你会不会在深夜痛哭质问,我这块木板凭什么就比别人的短。
 
成绩优秀的我,会因为内向自卑;外貌出众的她,会因为人缘糟糕自卑;成绩优秀也外貌出众的他,会因为看见一个更完美的谁而自惭形秽。我们就承认吧,我们都太难饶过自己了,尤其是在外人眼里“优秀”的佼佼者们,眼睛永远往高处看着,脚尖永远不知疲倦地踮着,直到已经发酸肿胀,落下强烈生硬的不适。
 
——都还不想停,永远向往金字塔尖,觉得跟别人相比,自己永远段位低,永远一无是处。
 
优秀的人到底是怎么成为优秀的人呢,恕我直言,除开轻飘飘的天才外,全靠自我折磨。压轴题解不好,练;身材不够标致,减;性格不够热烈,使劲绷笑脸。是这些锱铢必较的努力,是这样跟自己较劲的心气,把他们一步步,带向今天的境地。你拿“你已经很优秀了”去抚慰他是没用的,他觉得跟某个谁比起来,自己就是什么都不够。
 
一生渴望的人,一生不知足。
 
所以,是“往高处看”成就了这些优秀的人,也正是“往高处看”,同时铸成自卑的浓汤。再苦他们也端来饮下,满心期许某一天,在自己的身上调剂出良好品质。
 
《增广贤文》里说,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逊。我从小就活在周围人都蛮拼命的环境里,像阿甘一样只想跑得快一点,再快一点。有一天看见同伴写文章感慨“陷入了不停追逐、不停自我怀疑的死循环,可是明明已经做出很多成绩了”,好久没哭过的我,突然就潸然泪下。
 
 “有所求”当然是好事,但该不该让这种渴望活生生发展成近乎绝望的力量,来收缴你应有的满足与骄傲呢,真的未必。叔本华说,财富和名声像海水,喝得越多,越口渴。
 
这是场无尽赛跑啊。
 
很久以前看《搏击俱乐部》,有一句台词一直记到现在——工作不能代表你,银行存款不能代表你,你开的车不能代表你,皮夹里的东西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能代表你,你只是平凡众生中的其中一个。这些“优秀”的人,都被捆在与别人的比较里,想拿到世俗规则最大化的承认;如果他们终于明白,人都有上限,都有各自迥异的起点,任何人的功成名就都不是可复制的课本,会不会就在这样永无止境的追求里,知道适时地放慢速度呢?
 
至少,我偶尔真的想,停下来晒太阳,再揉揉发酸的脚啊。

(见习编辑:黄点点 tingting@wufa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