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关系淡漠要如何改善?

阿林问:可能很多80后、90后都知道以前在网上有个很火的小组叫“父母皆祸害”,后来被媒体大肆报道过一阵子。我就是这个小组比较早期的成员。我不想赘述为什么加入这个小组,又是一段很长的故事了。总的来说就是我对我的原生家庭有着厌恶和怨恨。现在快30了。刚加入这个小组是无比兴奋的,没想到遇到了这么多和我一样有同样困扰的人。在里面看了很多文章,有些很理性,分析得很透彻。我加入这个小组之后也没做过什么过激的行为。在之后这些年里,逐渐地刻意疏远父母,这种疏远是距离上也是心灵上的。这么多年过去了,父母老了很多,性格也有了变化,变得宽容了。有时候他们很希望我回去多看看他们,有时候甚至是乞求。内心有那么一点点想改善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但又不知道如何着手了。

@周冲周冲 答阿林:

作为一个清醒的、能自我负责的、有自省能力的大人,不仅要正视父母的缺陷,看见伤痛的来源。
 
更重要的,还要从症结出发,走出“我”的困境,学习去看见真实的父母,继而理解,继而宽恕,与原生家庭达成和解,也与自己达成和解。
 
貌似不太容易。

但怕什么呢,一生那么漫长,我们有的是时间,沿着以下步骤,慢慢地,与他们,也与自己达成和解。

初期的时候,每一个在遍布创伤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都会不明就里地,觉得自己讨人厌。
比如你我,就曾觉得自己又丑又LOW又失败,焦虑与痛苦得不行,但又无从寻找原因。
这是第一步。
在这一步,我们对人对己均无知,自然也不懂如何解决。
看不见,解不开,那就会陷入盲目的自恋,即,所有的命运,都是自己导致的。

于是,所有失败的原因都指向自己,抑郁、焦虑与自杀倾向就会发生。
接下来,有人开始反观自己的一生:我遭遇了什么,我受过什么伤害,我到底因何抑郁,因何堕落。

慢慢地,我们就会看到最初的痛苦,即原生家庭。

这时,就到了第二步。

在这一步,你打破无知,看见症结,看见伤痛。

不可避免地,你会开始觉得父母可恨,并告诉自己:我千万不要活成父母的样子,我情愿不婚、丁克。
 
但这时,你依然活在创伤中。

极力避免一种东西,必然也会变成那种东西,因为,你依然在以之为中心,来思考、感受和生活,就像一个漩涡,你一直身在其中,必然为其所噬。

不过,好在这时候的你,内心会仍然有恨,但不是对自己,而是对外。
俄狄浦斯情结开始作祟,你在潜意识中,完成弑父杀母,剔肉还骨,挣扎着要独立。

很多人会止于第二步。

但这是不够的。

你要开始反省:我该如何才能摆脱恨?

这时候,你独立起来,强大起来,也逐渐完善自己的认知,开始试着去理解父母,理解父辈在局限、无知与艰苦中,仍然给了我们力所能及的一切。
 
而且,你发现,如果你一直仇恨,不愿重新理解他们,其实,和他们当年,不愿意理解你,不接受新的认知,是一样的盲目粗暴。
 
而这种盲目粗暴,必然导致悲剧重演。
 
于是,理解开始试探着、猜疑着、一点一点地艰难发生。
 
这是第三步。
在这一步,你不再是简单地恨自己,或者简单地恨父母,你开始知道,他们也是命运的受害者。

而明白了这些,宽恕和感恩就开始到来。
 
后来,你看见父母的一生,并看见一种轮回:父母之所以施暴,是因为他们小时候,也曾被施暴。

在幼年,他们遭遇过,比你更惨痛的伤害与凌辱,甚至,直到今天,他们都不曾知晓自己的受害,他们觉得一切合理,于是永不会被看见,永不会被救赎。
 
众生皆苦,无人幸免。

你不再仇恨,你开始悲悯他们,爱再次滋长,在你和父母,以及你和孩子之间汩汩流动。

这是第四步。
在这一步,你开始说,“我爱你们”,并且“感恩你们”。

你开始在爱的环境中,以一种温柔的坚持,斩断暴力的轮回,给自己的孩子一片和平的天空。
倘若你继续修炼,一定会抵达这一步:你看到所有困苦,都是对爱的磨砺,都是获得意义的契机。

贫贱忧戚,玉汝于成。

你放下对人对己的控制,生出慈悲之心,尽情伸展自己,并创造更多生命体验。
 
至此,你将真正治愈自己。

你觉得每一个生命,包括父母,包括你,包括孩子,来到世间,都自有其意义,都是一种神的祝福。

你觉得幸福,并因家人更觉幸福。
这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你会从我,走到你,走到我们,走到众生,再重回自身。

仇恨永远是狭隘的认知,久困于此,必成井蛙与怨妇,只有奋力蜕变,挣脱认知,获得爱与宽恕,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喜乐与清明。
 
那么,一定有人要问:我现在太恨他们,无法宽恕怎么办?
理解。
所有的爱,都缘于理解。
 
所有的宽恕,也缘于理解。
没有理解,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没有理解,爱就是正确的口号,宽恕就是空洞的道德。
 
你只有真正进入他人的生命,看见了,懂得了,理解了,才会真正接纳。

接纳了原生家庭,你才会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不再与自己终年厮杀。
那么,如何理解?

不是瞎想。那不系统,也不客观。

不要乱倾诉。因为倾诉散乱、混杂、不成型、情绪化,而且倾诉对象,大多不专业,不仅给不了你良策,甚至会加重误解与隔阂。
你要写。
 
是的,写。
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人们通过思虑、倾诉、书写,哪一种,更能化解痛苦,找到解决方法。

结果,实验证明,书写是最有效的。
因为,它系统、周密、冷静、客观、深刻,会让我们自省,并寻找解决方案。

而书写时,越深入越好,越全面越好,越充满感情越好,越以第三人称叙述越好。

当你写下自己的创伤,痊愈就会慢慢发生。

就我个人体会而言,也是如此。

当我泪流满面地,写完一篇接一篇关于母亲的长文,我发现,我再也不恨,取而代之的,是深切的爱。

但是,对父亲,因为母亲未曾释怀,也因为我还有积怨,尚未动笔,因此,我和他,还在互相疏离,他走不过来,我也走不过去。
 
但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努力地,让理解重新发生,让我们重新握手言和。

因为,只有爱与宽恕,才是每一个生命,应该抵达的地方。

(责任编辑:向可 xiangke@wufa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