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 岁时的热血到 30 岁时凉了,变成了一个只求安稳的人?

大罗问:随着年岁渐长,从20岁步入30岁,少年热血总会慢慢凉下来,从锐意进取变成了只求安慰,这是好还是坏呢,如何看待?

@吴清缘很忧郁 答大罗:

“我突然理解一个父亲面对满口理想的儿子是什么心情了。”
 
伊坂幸太郎在《余生皆假期》里有这么一句对白,或许契合了这个问题,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我们或许可以做一个科幻的假设。试想着30岁的你如果穿越回去遇到了20岁的自己,20岁的你问自己未来会怎样,你又怎么回答你自己。你会不会告诉他,什么平步青云、日进斗金、风流快活,到头来都拉倒,十年以后,你只能做那个最傻逼的自己。
 
如果我是你,我说不出口,但你叫我给自己一大勺鸡汤,告诉他心中有梦勇敢去追你行我也行,这么自欺欺人,恐怕还真不行。我大概只能无言地拍拍他的肩膀,什么话也不说,这是最好的:
 
让这傻逼,再烧一会儿吧。
 
你看,这大概就是父亲在面对儿子吹牛逼的时候那种无能为力的状态,想说什么,又不知道怎么说。兜头泼一盆冷水,这个不好,风助火势让这血越烧越旺最终炖成一锅毛血旺,好像也不好。对于热血而言,大概只能遵照自然规律,一般而言,凡是热的东西,随着岁月变迁,总会变凉的。
 
其实无论是20岁,还是30岁,我们都晓得,功成名就、百里挑一,那是难的。但20岁的时候,前程未卜,我们总是选择相信最好的可能。少年剑客初出师门,未曾历经刀光剑影险恶江湖,难免励志自己终有一天可以成为风云人物;年轻骑士骑马出城,不曾见过绝望堡下森森骸骨,就以为自己可以快意屠龙拯救公主。
 
年轻的时候,潜意识其实明白,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成为那个连自家老巢都跨不出去的路人甲;但没见过世态炎凉,就一意孤行地以为自己才是那个命中注定手刃BOSS的主人公。
 
但是会有一天,你会发现,卧槽,这他妈的,都不可能啊。
 
年纪稍微大一些,比如以30岁为节点,经历过一些人性叵测、世事沉浮,才发现当年那些宏图大志,原来难到逆天。这大概有点像天上的星星,你知道它们距离你很远,但抬头看,总觉得也不太远,估摸着大概也就一环到五环那么远,于是你就真的开着会飞的汽车往星星那个方向奔,奔了猴年马月,才发现这压根就没有奔头啊。
 
燃料用尽了。
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了。
血就这么凉下来了。
 
血不是一下子就凉下来了,是生活用一点一滴的坎坷,一寸又一寸撕掉了你对未来无条件乐观的迷雾,你突然发现,当年的自己怎么那么燃,像一堆白磷动不动就自燃,怎么就燃得这么傻逼,怎么就烧得这么盲目呢?
 
我认为从理智上而言,血凉下来,不是坏事,相对于年轻时候的中二之梦,这代表了一种更为理性的思考,是一个人在成熟后更审慎地面对未来。所谓热血变凉,并非没了热血,真要没了热血,题主也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热血犹在,但不再沸腾,只不过在安静地燃烧。
 
或者说,只是热血得更加克制罢了。
 
我非常喜欢史泰龙的《洛奇》系列,第一部尤其喜欢。洛奇1中,史泰龙饰演的洛奇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业余拳手,千载难逢被拳王阿波罗选中,进行一场在所有人看来都实力悬殊的比赛。比赛前夜,洛奇来到比赛场地,他发现画着他的海报上,拳击裤的颜色和实物颜色不符,于是就问比赛的负责人之一,一个西装革履穿着考究的肥胖男人:
 
海报画错了,我是穿白裤子配红条纹。
 
男人抽了一口雪茄,喷出一口烟雾:没什么大碍,不是吗?
 
回到家的洛奇有些失魂落魄,他躺在床上,抱着枕头,对女友雅德利安说:
 
我办不到。我打不过他。我是说我在骗谁?我根本名不见经传。无所谓,反正我是无名小卒。算了,雅德利安,这是事实。我是无名小卒。不过这也无所谓,你知道吗?因为我一直在想,如果我输了也无所谓,就算他打破我的头也无所谓,因为我只想贯彻到底。没人能与阿波罗打完全场,如果我能打完全场,当铃声响起时,我还站在场上,我这辈子将第一次明白,我再也不是个蹩脚货。
 
决战之夜,洛奇最终还是输了。他打到最后一回合,鼻梁被打断,小刀割开他被打肿的眼皮,铃声在他即将KO对手之前响起,他最终以点数之差惜败。我多么喜欢这个结局,这才是人生的真相,我们坚持、抗争,承担了生活的无数重击,鼻青眼肿,血流满面,步履蹒跚,然而最终赢的那个人很可能仍不是自己,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证明过自己不是一个蹩脚货。
 
或许,那就是我们每个平凡人的英雄梦想。

(责任编辑:卫天成 weitiancheng@wufa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