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加入外貌协会?

兜兜楠问:都说不可以貌取人,但为什么有人就是会加入外貌协会呢?

孟主任答兜兜楠:

首先,你必须明白什么是外貌协会。

外貌协会是对奉行“外貌至上”理念的女大学生的统称。女权运动的高涨,带来的不仅仅是男女平权,某些观念也被扭转和颠覆了。以往,好色的都是男性,男人喜欢对女人的外貌品头论足。而现在,女人不再只是被看的对象,她们也开始大张旗鼓地爱好起了“男色”,由此衍生出“外貌协会”。外貌协会的人是宁缺毋滥,对另一半的要求高而已。——来源百度百科。

我对于这个解释想说的是:这可能是外貌协会的原始含义,但目前外貌协会一词越来越多被当做以貌取人或者重视外表的同义词来使用。那么其实本文讨论的实际内容就是——外貌真的有这么重要?为什么人们会以貌取人?

外貌,准确来说是外在美,往往是左右人们彼此间认识的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生理学将视觉称为第一感觉,因为对于人类而言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是经视觉获得的,视觉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而美的定义,已经被人们争论了无数年——从维纳斯到洛神赋,每个时代,每个文化乃至每个人都会对美有自己的定义——在此主任无意探讨美的真谛,但在任何社会,美的事物都会受到追捧,美人都会惹人青睐,美会给人以优势。

这在进化学角度也可以理解,我们的感官会很奇妙地把适合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东西描述为美好的事物,而将可能给我们带来危害的东西形容为丑恶的事物。

所以传说中女娲和阿芙洛狄忒(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之神)都是女神,因为女性是生命的创造者,创造即是美;而阿瑞斯(希腊神话中的战神)和共工都是男神,因为男性往往拥有更大的破坏性,破坏即是丑。

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对于审美有不同的标准。春秋战国纷争不休,审美观点十分复杂,既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又有“有美一人,硕大且俨”;汉代风气以德压美,美人们大多貌美且才干拔群;魏晋审美取于玄学,而有曹植和洛神的故事使人迷醉千年;唐朝经过前代的民族大融合,其审美倾向于少数民族的角度,社会上健康有活力的红拂和杨玉环们纷纷出现;宋元明清时代倾向于文士治国的制度,风度翩翩的才子和娇柔瘦弱型佳人又重新形成风潮;民国时期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因此在明清时期的审美观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民国的广告图中女士往往是“娇柔+性感”的混合,而男士则彬彬有礼,其中性感和优雅的因素便来源于欧美审美文化。

虽然不同时代的审美观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美人的确是有优势的——这正符合美貌经济学的解释。

解释了外在美的重要性,似乎已经回答了“为什么人们会以貌取人”这个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

外在美是有优势不假,但是并不是全部,要想和外貌协会的人竞争,诸位和主任一样丑的人还有希望——拥有内在美,也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外在美和内在美到底哪个重要?我们都知道标准答案,这要拜我们千百年来所受的儒家文化熏陶所赐。

而儒家文化是一种平民化的文化,所以历代统治者才会选用儒家文化来忽悠下层民众——所以儒家文化的倾向是偏下层的,因而审美观点也会倾向于相对不那么看重外貌美,比较看重内在美。

(责任编辑:郭佳杰 guojiajie@wufa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