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自己的好朋友怎么办?应该如何排解?

小青年问:我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嫉妒自己的好朋友,但却愈演愈烈,从她的衣服到男朋友。应该怎样排解这种情绪?

达达令答小青年:

要从很小的时候开始。
 
童年还未上学的时候,当时我的家境还算不错。我爸每周去县城里开会都会给我带一样礼物回来。而我最喜欢的其中一样,就是现在很多小孩子会穿的彩色连裤袜。
 
跟现在不一样,那个时候没有淘宝,百货商场里的东西数量并不多,价钱也不便宜。我爸每一次都会带三四双回来,对于当年我的工薪族父亲来说,这算是他对我最大的宠爱了。

这条彩色连裤袜对于小镇上的小孩来说,是很新鲜的一样东西。大院里所有的小孩都围着我转,而惟独我平日里关系最好的那个朋友,我叫她妞妞,她是不高兴的那一个。
 
我当然不懂事了,但是也会回家告知父母,妞妞好像不怎么喜欢跟我玩了。
 
父母是大人,他们当然一点就通。
 
有天夜里吃过晚饭,我爸让我把家里还没拆封的两双连裤袜送到妞妞家。妞妞一开始不好意思,是她妈妈出来收下袜子,并且给了我一些零食带回家。

这一件小事过后,妞妞跟我的关系又回到了从前。
 
那个时候我就隐约有一种感觉,我开始有点明白妞妞之前的不高兴,是因为我拥有了新鲜的东西。
 
这样东西并不是她没有能力得到,她的父母跟我父母是一个单位的员工,一样的宠爱她。只是时机不对,我爸先去了县城开会,先带回了这样新鲜的连裤袜。
于是我这个平日里跟她关系最好的朋友,跟她有了一点点不一样。她开始慌张了,继而理所当然地产生了嫉妒。
 
这是我第一次对人际关系的这种诡异感,关于友情之间妙不可言的流动情绪,开始有了一些质疑。
 
再后来上学,应试教育下的学校里,老师最喜欢的是三样学生:成绩好,长得好看,以及嘴巴甜。
 
很庆幸,我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好孩子,至少在初中发育以前是这样的。可是渐渐的,我发现即使是这般,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重视程度还是有区别的。
 
于是我也进入了这种小情绪:当看到成绩比我更好的同学被老师叫出去开小灶的时候,我心里万般不是滋味。
 
而当我自己被老师喊出去再开小灶的时候,我会在心里很委屈:这都是你先给他们做过的题目了,现在剩下的才留一点给我,凭什么?
 
可是再等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却发现那些成绩处于中等甚至是所谓的差生,根本就没有很嫉妒地看着我。他们若无其事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甚至有一种我想要而不可得的淡定。

后来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他们脸上的那份表情并非淡定,而是在说:我是个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不配得到老师的重视。
 
也就是说,他觉得自己可以去嫉妒的资格都没有。
 
这件小事让我梳理出来的一点逻辑是,两个人只有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当一方得到了另一方暂时得不到的东西的时候,嫉妒才会由此产生。
 
就如同当年的妞妞之于我一般。
 
进入青春期开始发育之后,我变得奇丑无比,继而开启了长达十几年的自卑情绪,一直延续到现在,根本的部分是无法绝对割除的。
 
自卑虽然有很多不好的部分,可是却依旧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当我刚开始产生嫉妒别人的情绪时,我会习惯性地放大那个人的厉害之处,并且无限贬低自己的短处,继而得出一个结论:呀,我根本就配不上嫉妒别人好嘛。
 
当然了,我也会被动成为别人眼里嫉妒的那个人。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从小镇的小学到县城里的初中,再后来到市里的高中,慢慢跟原来的好朋友拉开了距离,渐行渐远。

这个渐行渐远当然是心理层面上的情绪,毕竟我们还在一个宿舍里生活,还在一个教室里上课。但是你自己是可以感受到那种被疏远的孤独的。
 
如果说社会是一个以名利划分的阶层大世界,那么在学生的世界里,你的分数就是那一层名利壁垒。

你觉得自己没有错,可是你控制不了自己去嫉妒那些比你厉害的人,你也控制不了自己被别人嫉妒。
 
嫉妒别人会让你失去自我。
被人嫉妒会让你失去朋友。
 
这种情绪,一度让我困扰不已。
 
我当年也是个孩子,并不知道怎么去梳理自己,所以大部分的做法一是让自己更加努力,赶上那些比我优秀的人。二是转移自己的情绪,安慰自己:如果为了维护一份友情,而刻意让自己考很差的成绩,这件事情有点荒唐。
想通这一点,我就暂时没有那么难过了。
 
真正可以帮我解答这个心魔情绪的根本,还是要到大学以后。
 
军训的时候是我觉得大学里最短暂而又最快乐的时候。那个时候就读新闻专业的我是为数不多主动填报这个专业的学生,我还是个理想主义的少女。
 
我每天都会想方设法结识军训队伍里的一个同学,在聊天中从彼此的小时候说起,从我们各自的家乡说起,从我们为何会选择来到这个城市这所学校念书开始,继而发散到我们将来的梦想跟规划。
 
那段时间是我吸收能量最强大的时候,即使每天夜里回到宿舍要累到瘫痪,可是我总是无比兴奋地把每一天听到的不同人的故事全部记下来。
 
现在想来,我真是无比感激这个阶段的记录,它对我后来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都有着无比重要的影响。

就是这段时间里,我认识了二十多个新同学。他们有来自偏远的西部农村,有来自工薪家庭,家里有父母是当官的,也有是做生意的。

总之就是你所能想象的千姿百态的小型社会,都开始在我面前呈现了。
 
谈到未来的时候,这些人回答也是各有不同。
 
有人决定四年继续努力学习,走考研以及博士的学术道路。有人决定在大学混社团混关系,毕业要回老家的国企工作。
 
有些人决定要考很多的证件,让自己将来去大城市求职的时候多一些筹码。有个女生说她的规划是四年后去毕业旅行,然后接管家里的生意。有个女生开始筹备留学事宜,她的人生目标是移民美国。
虽然此刻我敲下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是平和的,可是对于九年前的那个我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新鲜的、迷茫的、甚至混乱的世界在向我袭来。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想得跟我不一样?
 
那一刻我受到的冲击太大太大。
 
这是我开始陷入抑郁症的隐秘导火线,我不知道如何解答这个难题。
 
直到三年之后我自己走出了这个困局,然后回想起自己这三年观察的那些身边同学的生活轨迹,在某一天夜里我终于恍然——
 
我本以为同样作为学生的身份,我们的思考逻辑相差不会很大。可是殊不知,我们一开始就不是一样的人。

我们各自出身的家庭,我们所经历过的人和事,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反馈,落实到我们最终所期待自己将来的生活走向......这些没有一丁点是可以拿来同等比较的啊。

当初的那个平面世界,突然在这一个阶段,以三维甚至是多维的立体姿态向我呈现的时候,我无法接受,所以我陷入困顿,以及抑郁。
 
这个过程太痛苦,可是这份经历足以让我配得上心理上的“重生”二字。
 
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开始从简单的周围同学关系跳出来,我从纯粹的课堂分数跳出来。

我开始一面畅想我自己将来的具体生活模样,另一方面开始接受别人做任何一件事情,以及取得一些收获时候的理所当然。
 
我的新世界从这里打开:每个人要走的道路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人的目标都是具象而独一无二的。当两个人之间没有了势均力敌的概念的时候,孕育嫉妒之心的核心养料也就根除了。
 
我很高兴,我在走入社会之前就明白了这一点。
走入职场之后,我跟几十个一同毕业于武汉几大高校的同学,去到了我所在的第一家公司。

一开始貌似都没有什么差别,可是试用期过后,一年过后,很明显我们各自都有了些微妙的不同。
 
说得现实一些,我们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开了,有些人走得快一些,有些慢一点。前者薪水在往上走,后者郁郁不得志。再后来,当初说好的每月一次的聚会不知不觉就没有后续了。

大部分的嫉妒心理产生,是我们习惯性地回避自己所有的其他因素,仅仅拿一个衡量指标来加重对比的程度。

比如我们明明学习成绩都差不多,为什么他可以拿奖学金名额?比如我们在同一个岗位,为什么他看起来要混得这么开?再比如我的长相并不比她差,为什么就没有男生追求我?
我们不愿意承认的部分是,那些得到收获之人在其他维度的出彩部分。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更没有问过自己: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
 
在我成为写作者出书之后,也会经常被前同事问到:你现在一定过得很好吧,我也想跟你一样随便写写就能养活自己,不需要辛苦地坐班,收入要比以前超出很大一截,甚至所见识到的视野都不一样了呢。
 
在这场半是嫉妒半是羡慕的对话磁场里,我总是无奈回复一句:你一个对文字半点不感兴趣的人,你跟我谈写作的体会?你一个连加班都觉得老板是吸血鬼的人,你跟我谈努力的意义?你一个连跳槽都没有勇气的人,你跟我谈冒险的意义?
 
这不是一种优越感的炫耀,而是在于,我知道自己这一路是如何走过来的,以及接下来所要承受的风险、挑战以及对应的难题。
 
这是我对待自己被嫉妒时候的自我疏理。
 
当我遇到值得让我羡慕至极之人的时候,我会试着从多维的角度去分析,今天的他之所以是今天的模样,是包含了多少种因素的组合造就。

这一份羡慕于我而言早就超出了嫉妒的维度,我心里唯一的念想是:我可不可以在某一方面努力,靠近他一点点呢?
我虽然作为女性,我虽然天生敏感,但是我的生活里很少出现女生之间常有的无聊小隔阂。我觉得这跟你是不是女生没有多大关系,而是跟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有关系。
 
如果你是一个注重内核吸引力的人,那些经常跟你唠叨鸡毛蒜皮的人不会成为你的亲密朋友。

如果你是一个注重生活品质的人,那些干什么都往省钱将就过日子的人,或许你也不爱把对方邀请到家里喝一杯红酒聊天。毕竟那会让对方倍感难堪,你自己被误解,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在高质量的人际关系里,人与人之间会彼此欣赏。那是一种高山遇到流水的庆幸,是一种吸引力法则的相互靠近跟惺惺相惜。
 
在低质量的人际关系里,人与人之间会产生嫉妒。这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让自己跑得再快一些,快到让别人无法嫉妒。同时也无法消除自己不够优秀而跟不上对方的失落。

两者交杂,于是坠入这片深渊里。
你以为我们是在同一条船上的人,殊不知我们是在一片海洋上。你要在日落之前快点划到对岸,而他的愿望是继续航行眺望星辰大海。
 
你们生而不同,你们从来就不曾相同。
 
当你开始对一个人产生嫉妒之心的时候,想一想这一句,或许你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呢。
 

(责任编辑:向可 xiangke@wufa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