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被家暴的女人很多都不反抗?
KL后退问:为什么有些人容易被欺负,而有些人则不会?在家庭暴力中那些不反抗的女人都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
@负二_Negative_2 答KL后退:
有一类人,似乎是从小被人欺负到大,仿佛谁都可以欺负他(她),走到哪里都被人欺负,甚至于,在婚姻中都会成为家暴对象。
这叫“习得性无助”。
产生“习得性无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上)孤立无援,受害者往往会因为受欺负变得自卑和胆小,他(她)们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会被慢慢剥夺,他(她)们觉得无法从他人那里得到“实质性”的帮助,而不敢寻求帮助。只要有过一两次经历,比如作为被求助者的长辈、家长、老师做和事佬,息事宁人,或是没有“帮人帮到底”,问题并没有解决,他(她)们日后还是不断被欺负,觉得别人帮不了他(她)们的想法就很容易形成。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害怕反抗或暂时逃离后自己会受到更严重的报复性伤害。
受害者会设想自己所遇到的最坏的情形,那会令他(她)们非常不安,于是他(她)们会自己说服自己忍受、让步,就这么过下去,期盼事情会有转机。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反抗的早就那么做了。实际上欺负他(她)们的人多半也只是些欺软怕硬的普通人,并不是什么狠角色。施暴者会观察受害者的反应,调整自己的策略,他们并不是总是能成功,所以对于受害者而言一开始就不给对方机会是很重要的,虽然这话90%情况下说了也是白说,因为受害者采取的反应可能在她们的童年时期就已经注定了,家庭教养方式和父母的性格其实对一个人面对别人欺凌时的第一反应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我还是想提一下:一开始就不要给对方机会!
而最终我们看到的那些对欺凌逆来顺受,我们都替他(她)着急的,其实已经深陷“习得性无助”中无法自救了。
那么要如何克服“习得性无助”呢?靠受害者自己是不可能的。
完全克服习得性无助的最佳方法是暴力消灭实施迫害的客体——不一定要受害者来实施,由他人代劳也可以。
所以我们在动作片中看到的,主角去把家暴丈夫的鼻子揍扁,肋骨打断几根,然后威胁他“如果再敢动他老婆一下,就把他的鸡鸡割下来塞进他的喉咙里”,其实是真实有效的方法。
这叫“习得性无助”。
产生“习得性无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上)孤立无援,受害者往往会因为受欺负变得自卑和胆小,他(她)们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会被慢慢剥夺,他(她)们觉得无法从他人那里得到“实质性”的帮助,而不敢寻求帮助。只要有过一两次经历,比如作为被求助者的长辈、家长、老师做和事佬,息事宁人,或是没有“帮人帮到底”,问题并没有解决,他(她)们日后还是不断被欺负,觉得别人帮不了他(她)们的想法就很容易形成。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害怕反抗或暂时逃离后自己会受到更严重的报复性伤害。
受害者会设想自己所遇到的最坏的情形,那会令他(她)们非常不安,于是他(她)们会自己说服自己忍受、让步,就这么过下去,期盼事情会有转机。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反抗的早就那么做了。实际上欺负他(她)们的人多半也只是些欺软怕硬的普通人,并不是什么狠角色。施暴者会观察受害者的反应,调整自己的策略,他们并不是总是能成功,所以对于受害者而言一开始就不给对方机会是很重要的,虽然这话90%情况下说了也是白说,因为受害者采取的反应可能在她们的童年时期就已经注定了,家庭教养方式和父母的性格其实对一个人面对别人欺凌时的第一反应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我还是想提一下:一开始就不要给对方机会!
而最终我们看到的那些对欺凌逆来顺受,我们都替他(她)着急的,其实已经深陷“习得性无助”中无法自救了。
那么要如何克服“习得性无助”呢?靠受害者自己是不可能的。
完全克服习得性无助的最佳方法是暴力消灭实施迫害的客体——不一定要受害者来实施,由他人代劳也可以。
所以我们在动作片中看到的,主角去把家暴丈夫的鼻子揍扁,肋骨打断几根,然后威胁他“如果再敢动他老婆一下,就把他的鸡鸡割下来塞进他的喉咙里”,其实是真实有效的方法。
(责任编辑:金子棋 jinziqi@wufa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