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看待婚前同居?
一二三问:男朋友跟我关系很稳定,平常经常住在一起,但没有正式同居,我总觉得男朋友不是很愿意同居,但我觉得既然关系这么好,同居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吗?不愿意跟我同居,让我觉得他对待这段关系不够认真负责,更不用说结婚了,我很困惑,怎么办呢?
@高浩容 答一二三:
2015年,英国导演Jack Tew拍摄了一部名为《我和你》(Me & You)的微电影,影片通过男孩房间天花板的视角,陈述一段男女从相恋到分开,从两个人回到一个人的历程。
一开始,男孩将房间布置得一尘不染,床上一个个小抱枕,增添屋内的趣味,传递浪漫主义的气息。当一位女孩走进来,我们理解之前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将女孩留下。
男孩和女孩后来成为恋人,他们在房间内共同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从简单的约会、滚床单,延伸到几乎24小时共处的状态。简单说,他们同居了。
但随着双方看见对方生活更多的样貌,对伴侣过分盲目的想象褪去,以及人生于本性的怠惰,房间的摆设越来越混乱,就像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混乱。争吵、不和、冲突,直到房间又重新回到一个人的世界。
男孩将自己埋在混乱世界的中心,那是一张床,用来承载悲伤,好让我们的失落不至于坠入地心深处。一段时间之后,男孩重新振作起来。就像打扫心灵的灰尘,他开始打扫屋子。当屋子恢复整洁,他也准备好迎接下一段恋爱的到来,于是屋内又开始多了男孩的巧思,相信下个女孩走进来,将看见男孩向她敞开的美丽世界。
在我们理解同居之前,我们也许不需要刻意放大同居的意义。同居可能只是恋爱的一部分,而恋爱又是走向婚姻的一部分,但婚姻又是什么?婚姻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
当然你可能会说,每一部分的重要性不同。这就很好地回答了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同居这个问题,因为同居可以随时发生,所以这个问题背后潜藏的,基本上并不是简单的同居,而是每个人同居背后的目的。
Arland Thornton等学者在《婚姻与同居》(Marriage and Cohabitation)中调查了60年代到90年代的同居情况,发现后来有结婚的夫妻中,有六成曾于婚前同居,其目的是为结婚做打算(试婚的意味)。
出于结婚打算的同居男女,有八成会将同居事实告知亲朋好友。
尽管过去五十年,同居比率在美国成长900%,但这对于婚姻并没有显著的帮助。因为今天男女交往,包括性、更换配偶等想法比过去自由而开放,如果同居前并没有结婚的打算,同居并不会让男女双方更容易走进婚姻。
另一方面,弗吉尼亚大学掌管婚姻研究项目的Bradford Wilcox教授更表示,盲目同居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后果:
1. 由于双方共享许多东西(物品、宠物等),更难在该分手时果断分手。
2. 同居能增进双方的亲密关系,但无助于增长养儿育女的念头。
3. 当同居造成女方意外怀孕,不被预期的孩子会影响感情,以及未来婚姻的幸福。
上述研究告诉我们一件事,同居没啥了不起,现在多的是同居。但同居能否能用来测试婚姻生活,首先双方得有结婚的意愿,否则当浪漫的光环褪去,结婚的念头也会消失。此外,结婚跟养孩子是两回事,就像这年头一些年轻夫妻,他们并不想生孩子,所以看见儿女同居,就等着孩子结婚,好抱孙子的爸妈,建议不要想太多。
同居归同居,不要当成婚姻,各自的财物还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划界,免得增加分手时的难度,牵扯不清,浪费时间和心力。
最后,同居随时都能干,就像做爱。但做爱不等于性交,就像同居不等于试婚,试婚也不等于结婚,结婚不等于生孩子。苦的是,结婚、生孩子也不等于两人相爱。
所以对于同居这件事,最重要的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同居”。
如果你同居的目的是结婚,而对方只当同居是恋爱的一部分,那么同居之后呢?
毕竟我们可以看遍青春电影,但我们的心不是永远能打扫干净的房间,每一段恋爱都会留给我们一些东西,包括难以忘怀的伤痛。无论如何,无论想不想同居,都别在关系中糟蹋自己,以免失去爱的能力。
一开始,男孩将房间布置得一尘不染,床上一个个小抱枕,增添屋内的趣味,传递浪漫主义的气息。当一位女孩走进来,我们理解之前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将女孩留下。
男孩和女孩后来成为恋人,他们在房间内共同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从简单的约会、滚床单,延伸到几乎24小时共处的状态。简单说,他们同居了。
但随着双方看见对方生活更多的样貌,对伴侣过分盲目的想象褪去,以及人生于本性的怠惰,房间的摆设越来越混乱,就像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混乱。争吵、不和、冲突,直到房间又重新回到一个人的世界。
男孩将自己埋在混乱世界的中心,那是一张床,用来承载悲伤,好让我们的失落不至于坠入地心深处。一段时间之后,男孩重新振作起来。就像打扫心灵的灰尘,他开始打扫屋子。当屋子恢复整洁,他也准备好迎接下一段恋爱的到来,于是屋内又开始多了男孩的巧思,相信下个女孩走进来,将看见男孩向她敞开的美丽世界。
在我们理解同居之前,我们也许不需要刻意放大同居的意义。同居可能只是恋爱的一部分,而恋爱又是走向婚姻的一部分,但婚姻又是什么?婚姻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
当然你可能会说,每一部分的重要性不同。这就很好地回答了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同居这个问题,因为同居可以随时发生,所以这个问题背后潜藏的,基本上并不是简单的同居,而是每个人同居背后的目的。
Arland Thornton等学者在《婚姻与同居》(Marriage and Cohabitation)中调查了60年代到90年代的同居情况,发现后来有结婚的夫妻中,有六成曾于婚前同居,其目的是为结婚做打算(试婚的意味)。
出于结婚打算的同居男女,有八成会将同居事实告知亲朋好友。
尽管过去五十年,同居比率在美国成长900%,但这对于婚姻并没有显著的帮助。因为今天男女交往,包括性、更换配偶等想法比过去自由而开放,如果同居前并没有结婚的打算,同居并不会让男女双方更容易走进婚姻。
另一方面,弗吉尼亚大学掌管婚姻研究项目的Bradford Wilcox教授更表示,盲目同居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后果:
1. 由于双方共享许多东西(物品、宠物等),更难在该分手时果断分手。
2. 同居能增进双方的亲密关系,但无助于增长养儿育女的念头。
3. 当同居造成女方意外怀孕,不被预期的孩子会影响感情,以及未来婚姻的幸福。
上述研究告诉我们一件事,同居没啥了不起,现在多的是同居。但同居能否能用来测试婚姻生活,首先双方得有结婚的意愿,否则当浪漫的光环褪去,结婚的念头也会消失。此外,结婚跟养孩子是两回事,就像这年头一些年轻夫妻,他们并不想生孩子,所以看见儿女同居,就等着孩子结婚,好抱孙子的爸妈,建议不要想太多。
同居归同居,不要当成婚姻,各自的财物还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划界,免得增加分手时的难度,牵扯不清,浪费时间和心力。
最后,同居随时都能干,就像做爱。但做爱不等于性交,就像同居不等于试婚,试婚也不等于结婚,结婚不等于生孩子。苦的是,结婚、生孩子也不等于两人相爱。
所以对于同居这件事,最重要的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同居”。
如果你同居的目的是结婚,而对方只当同居是恋爱的一部分,那么同居之后呢?
毕竟我们可以看遍青春电影,但我们的心不是永远能打扫干净的房间,每一段恋爱都会留给我们一些东西,包括难以忘怀的伤痛。无论如何,无论想不想同居,都别在关系中糟蹋自己,以免失去爱的能力。
(责任编辑:阿芙拉 afra@wufa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