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母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
生气的纸巾问:这两天看到张靓颖结婚被母亲反对的新闻,觉得挺惊讶的,原来明星的母亲也会做这种事,但我认为是母亲管得太多了。与父母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才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红肚兜儿答生气的纸巾:
有次,去探望一个刚生了娃的女友。
她看起来一脸幸福,那幸福中还闪烁着点点自豪。她抱着儿子,捏捏他的小手,又亲亲他的小脸,目光在他身上总也挪不开。
然后,她抬起头来,说了一句,“在这世界上,我终于拥有了一个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东西。”
当时一笑而过。很久以后回想起来,才觉得毛骨悚然。
什么样的妈,才会觉得孩子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就因为你生了他,抚养他成人,他就成了你的“私人制造”,你对他的人生就拥有了天赋的主宰权?
很多父母总是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混为一谈,就像这几天热闹的张靓颖和她妈。
不让你跟那个男人,你为什么要跟?不让你给他钱,你为什么要给?说你,你不听,那就曝光天下,让走过路过的人们评评理。
因为张靓颖的明星身份,让这一桩“受到父母反对的婚姻”,从家事变成热点新闻,趁热更冒出“男友睡粉丝”的狗血往事。
“我是你妈,怎么管你都不过分”和“我是成年人了,让我自己做决定”,是下在很多中国家庭里的一道魔咒,笼罩其中,总有人心碎。然后,要么忍着,委曲求全;要么,鸡飞狗跳。
现实中比张妈更夸张的父母,有得是。
我见过一个女同学的父母,为了让她和男友分手,下的最后通碟是:再不分,就把你腿打断,我们养你一辈子。
看过一个刘烨的采访。
当时,他在法国陪妻子待产,不懂法语,没法和别人沟通,连坐公交都不会,需要回家取东西时,他只能来回用腿跑。
孩子降生后,女方的父母才出现,拿手机对着大孙子拍了几张照片,赞叹了几句“好可爱”,就转头朝他挥挥手,“拜拜。”
走了。
刘烨说,当时还挺不能理解的,他们就不能留下来帮帮我们吗?主持人说,外国人的观念里,孩子结婚了,所有的事都要夫妻自己去解决和承担。
亲生的孩子,也总要成年,总要有自己的一场人生要过,适时地退场,是父母必须要做的选择。
孩子小的时候,可以为他遮风挡雨;孩子长大的时候,让他自己去经历风雨。
他爱谁或恨谁,他快乐或痛苦,只要他愿意承担,父母就不要多嘴。哪怕是坑,也要跌一次,往后才能走得更稳。
而一个成年人,如果把“不违备父母意愿”当作最大孝顺,就像电视剧《中国式关系》里的女儿说,“不论对错,我妈说了算。”这其实就是懦弱,和对自我的无能为力。
不肯退场的父母,和不敢独立的孩子,结局往往变成两败俱伤的拉锯战。
父母一句“我是为你好”,理直气壮地把关心变成枷锁,勒住孩子的命门——血浓于水,懂吗?世上只有妈妈好,懂吗?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懂吗?忤逆父母,你就是禽兽。
孩子呢,又把“孝顺”的分量,看得太重,觉得无论如何那是父母,就算他们毁了我,我也不能反目成仇。
双方就像困在死水里的鱼,都在压力中挣扎,都过不好自己的生活,还要拼命搅和对方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来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方面,有“父母皆祸害”之类的小组,无数人为自己摊上“霸道”父母而悲哀,觉得个人的人生悲惨和失败,都是拜父母所赐。
另一方面,你去听听广场舞大妈凑在一起,提起孩子,也很多唉声叹气,觉得“不可救药”,自己操碎了心,折尽了寿,还是得管。
亲情、友情、爱情,哪一种都得经营,都得靠心智不断发育成熟,和双方不断成长,否则,好关系会变坏,坏关系会变更坏。
亲情不会因为血脉相连,就可以温和无害,或肆意挥霍。
有些人做了父母,就丧失了自己,后半辈子都为子女而活,所以唯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子女身上,才能找到“活着”的感觉。
我见过一个当妈的,逼女儿嫁给她不喜欢的男人时,头朝下“咚”一声栽地上,脑袋磕出血,以自残相要挟,以亲情作刀让女儿痛不欲生,直至妥协。
也有些人身为子女,从来不能体谅父母。
我有个亲戚家的表姐,爸爸去逝几年后,她妈要再婚时,她冷嘲热讽,连哭带闹,质问:“我这个女儿哪做得不好,你至于要再找男人?”
最终,她妈40多岁守寡到现在,十几年为她家做专职保姆,给外孙洗尿布,给女婿端茶倒水,给她做饭洗碗。她说,“我妈和我一起生活,才叫安度晚年呀。”
这个世界上,熊孩子和蠢父母都很多。当你意识到这一点,并不再想沉陷其中,那就得咬牙拼力一搏。
对方不改变,你就得改变。
我有个女同事,离婚后,一再被父母催促再婚,她郑重其事和他们谈了一次:我不会再婚,如果有好男人,我愿意谈恋爱。你们想和我一起住,那就不要干涉我的私生活,你们想回老家,我也没意见。
父母和孩子之间,一样要划清界限,我们可以参与彼此的人生,但不能干预彼此的人生。
父母和孩子之间,一个步步逼,一个步步退,并不是健康的家庭关系。
我们都应该站稳自己的脚步,坚持自己的底线和选择,哪怕错了,自己承担。你的人生,不需要别人替你过。
她看起来一脸幸福,那幸福中还闪烁着点点自豪。她抱着儿子,捏捏他的小手,又亲亲他的小脸,目光在他身上总也挪不开。
然后,她抬起头来,说了一句,“在这世界上,我终于拥有了一个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东西。”
当时一笑而过。很久以后回想起来,才觉得毛骨悚然。
什么样的妈,才会觉得孩子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就因为你生了他,抚养他成人,他就成了你的“私人制造”,你对他的人生就拥有了天赋的主宰权?
很多父母总是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混为一谈,就像这几天热闹的张靓颖和她妈。
不让你跟那个男人,你为什么要跟?不让你给他钱,你为什么要给?说你,你不听,那就曝光天下,让走过路过的人们评评理。
因为张靓颖的明星身份,让这一桩“受到父母反对的婚姻”,从家事变成热点新闻,趁热更冒出“男友睡粉丝”的狗血往事。
“我是你妈,怎么管你都不过分”和“我是成年人了,让我自己做决定”,是下在很多中国家庭里的一道魔咒,笼罩其中,总有人心碎。然后,要么忍着,委曲求全;要么,鸡飞狗跳。
现实中比张妈更夸张的父母,有得是。
我见过一个女同学的父母,为了让她和男友分手,下的最后通碟是:再不分,就把你腿打断,我们养你一辈子。
看过一个刘烨的采访。
当时,他在法国陪妻子待产,不懂法语,没法和别人沟通,连坐公交都不会,需要回家取东西时,他只能来回用腿跑。
孩子降生后,女方的父母才出现,拿手机对着大孙子拍了几张照片,赞叹了几句“好可爱”,就转头朝他挥挥手,“拜拜。”
走了。
刘烨说,当时还挺不能理解的,他们就不能留下来帮帮我们吗?主持人说,外国人的观念里,孩子结婚了,所有的事都要夫妻自己去解决和承担。
亲生的孩子,也总要成年,总要有自己的一场人生要过,适时地退场,是父母必须要做的选择。
孩子小的时候,可以为他遮风挡雨;孩子长大的时候,让他自己去经历风雨。
他爱谁或恨谁,他快乐或痛苦,只要他愿意承担,父母就不要多嘴。哪怕是坑,也要跌一次,往后才能走得更稳。
而一个成年人,如果把“不违备父母意愿”当作最大孝顺,就像电视剧《中国式关系》里的女儿说,“不论对错,我妈说了算。”这其实就是懦弱,和对自我的无能为力。
不肯退场的父母,和不敢独立的孩子,结局往往变成两败俱伤的拉锯战。
父母一句“我是为你好”,理直气壮地把关心变成枷锁,勒住孩子的命门——血浓于水,懂吗?世上只有妈妈好,懂吗?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懂吗?忤逆父母,你就是禽兽。
孩子呢,又把“孝顺”的分量,看得太重,觉得无论如何那是父母,就算他们毁了我,我也不能反目成仇。
双方就像困在死水里的鱼,都在压力中挣扎,都过不好自己的生活,还要拼命搅和对方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来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方面,有“父母皆祸害”之类的小组,无数人为自己摊上“霸道”父母而悲哀,觉得个人的人生悲惨和失败,都是拜父母所赐。
另一方面,你去听听广场舞大妈凑在一起,提起孩子,也很多唉声叹气,觉得“不可救药”,自己操碎了心,折尽了寿,还是得管。
亲情、友情、爱情,哪一种都得经营,都得靠心智不断发育成熟,和双方不断成长,否则,好关系会变坏,坏关系会变更坏。
亲情不会因为血脉相连,就可以温和无害,或肆意挥霍。
有些人做了父母,就丧失了自己,后半辈子都为子女而活,所以唯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子女身上,才能找到“活着”的感觉。
我见过一个当妈的,逼女儿嫁给她不喜欢的男人时,头朝下“咚”一声栽地上,脑袋磕出血,以自残相要挟,以亲情作刀让女儿痛不欲生,直至妥协。
也有些人身为子女,从来不能体谅父母。
我有个亲戚家的表姐,爸爸去逝几年后,她妈要再婚时,她冷嘲热讽,连哭带闹,质问:“我这个女儿哪做得不好,你至于要再找男人?”
最终,她妈40多岁守寡到现在,十几年为她家做专职保姆,给外孙洗尿布,给女婿端茶倒水,给她做饭洗碗。她说,“我妈和我一起生活,才叫安度晚年呀。”
这个世界上,熊孩子和蠢父母都很多。当你意识到这一点,并不再想沉陷其中,那就得咬牙拼力一搏。
对方不改变,你就得改变。
我有个女同事,离婚后,一再被父母催促再婚,她郑重其事和他们谈了一次:我不会再婚,如果有好男人,我愿意谈恋爱。你们想和我一起住,那就不要干涉我的私生活,你们想回老家,我也没意见。
父母和孩子之间,一样要划清界限,我们可以参与彼此的人生,但不能干预彼此的人生。
父母和孩子之间,一个步步逼,一个步步退,并不是健康的家庭关系。
我们都应该站稳自己的脚步,坚持自己的底线和选择,哪怕错了,自己承担。你的人生,不需要别人替你过。
(责任编辑:向可 xiangke@wufa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