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用套路的人,是不是什么也得不到?

阳阳问:为什么现在大家的套路这么多,谈恋爱交朋友工作上都是,是不是如果我不用套路就很难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达达令答阳阳:

这个发问的初始,就已经在使用自我否定的套路了。这个逻辑就是:“我想要一样东西,可是如果要通过那样的手段得到,我无法接受——所以我不配得到的——可是得不到我又不愿意接受,所以我就继续痛苦着。”
 
想要而不可得,是很多人痛苦的最大根源之一。
 
处理这个难题的根本,当然是需要正视我们自身的能力以及内在欲望的膨胀程度。可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都是在无意识之中就把这两者区别开来了的。
 
想要的太多,却从来不问自己拿什么去换。换不来的时候,那便认为是这个社会的赤裸裸外加残酷,于是只能既不愿意接受也不愿意面对,就这般自我为难地活着。
 
每一种生活都是活着,可是能够不刻意为难自己,那才是难得的部分。
 
其实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从我们来到人世间开始,我们就已经活在套路里了。只是很多年前“套路”这个词语还没有被这般定义,所以用另一种表达,应该叫做处世哲学。

大部分的我们,在不危害社会违背法律的前提下,按照大人眼中的设定成长着。这个过程里会有异类小孩,他们总是会被当做反面教材,警示我们不要靠近对方。
 
再后来我们拥有自己的世界观,以独立的思维承担起自己作为成年人的角色。我们开始接受这个社会的凡俗设定,比如要追求钱财名利,这是大部分人之所以努力奋斗的基础动力。
 
当我们成为社会人,我们开始经历不同的生存方式选择,我们面临不同的诱惑考验跟底线学则,这个阶段的我们,开始正式进入摇摆周旋中。
 
因为尚未推翻过去的种种认定,加之如今眼前的这份辽阔却让人眼花缭乱。当自己不知道如何做选择的时候,当自己看到别人义无反顾地走入特定的一条路,而获得成效甚至是巨大的进步的时候。那个内在的你会开始慌乱:我是不是不合适生存于这个世界?因为这生活里的种种法则我并不认同。
 
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所以才会曾经觉得自己不配存活于世。可是后来生活中的经验告诉你,你的矛盾并不是来自于无法入世,而是你无法清晰选择哪一种入世方式。
 
我在第一份工作的时候,部门里新来一个设计师。他从原来很好的公司里而来,在这里的收入跟之前的待遇差了一大截。
 
熟悉了以后,他告知我,因为家里的小孩开始上初中,需要更多的呵护,所以他要离开原来的公司,换得一份时间相对自由的工作,为的是可以多陪伴孩子。

我的大BOSS是个女领导,也是个工作狂,为了事业直接把自己的小孩留给远在老家的父母,这也是她的选择。
 
我是在后来才把这个对比逻辑罗列清楚,那就是之于一个人而言,所谓的得与失的表达就是:你所认为重要的,你所看重的,那就是重要的。这跟外在的评判体系无关。
 
当你明白这一点,你会愿意主动选择进入一种套路之中:拿自己有的换来自己没的,拿自己愿意交换出去的,换自己极其想要的。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你接受一个女生用青春换得安逸生活,你接受职场马屁精的存在意义,你知道有人愿意冒着法律风险贪污犯罪......这些都不是一种能够用非黑即白的界限来判定对错的衡量。到最后你会接受,这也不过是千万种生存方式之一的呈现。
 
而我们所纠结的点,那便是,其实换做我也可以,可是我不愿意采用这种方式,因为我惧怕这个后果,怕承担不起。

当你明白这一点之后,你就知道自己并不是无法走进这一份套路里,而是在于,你根本驾驭不了这个套路的回旋余地。
 
可是这并不代表我们没得选择,我们终究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一套处世哲学。这份套路不是一开始就等待你的,它是在你做出了各种对比斟酌之后,在你多番试错之后,你觉得那是适合自己的最好选择。
 
以前做电影策划的时候,曾经遇上很疲劳的一段瓶颈期。原因是看过很多片子,爱情片的设定必定是两男一女或者两女一男,生活片里少不了家长里短婆媳关系,青春片里一惯是车祸堕胎外加喝酒买醉......这些套路般的呈现,让我对生活陷入一种满满的无力感。

解决这个难题是在于一次旅行,我发现自己从离开到归来,家里的一切摆设没有一点变化,就连垃圾还摆在原处。

这个小细节让我开始说服自己:我们都活在自己既定不变的生活状态里,那些出走的远行,并不是为了寻找另一种会不会更好的生活,而是你在这份散心的过程里,得以抵消了之前的那份疲惫感。
 
就好比喜欢一个人,先是从动心开始,继而是习惯,渐渐心生不满,再来厌恶。从我们的欲望设定里来说,我们并不想走入这样的结局。

可是你无法责怪是这个世界太残酷,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以及亲密关系的建立跟维系,并不仅仅只有甜蜜部分。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套路,想要而不可得,这本就是人生之苦的套路呈现之一。
 
落实到具体的生活里,我们不应该在自己尚未学会入世的时候,就开始意淫着如何出世。即使你去做了,那也不是真正的出世,那最多只是一份逃避。
 
你并不会为此而变得快乐。更大的可能,是你会陷入一种“入也不成出也不就”的过渡界限中,那才是会把人逼入绝路的导火线。
 
知道我会怎么安慰自己吗?——那些人做的我不屑,可是并不代表我自己就很伟大。

在得与失的选择中,重要的不是坏人居然有好报,而是在于告知自己:我得先确定属于自己的处世哲学,究竟是哪一种斟酌过后的套路。

突然明白为什么男人总喜欢送女人玫瑰,婚戒珠宝的广告都是浪漫而奢侈,每个人具体的喜好不同,可是之于爱情的期待我们都是不可免俗地想要被重视,被祝福,被长久。
 
即使我们心里清楚明白没有从一而终的幻想,可是这不妨碍我们先走进这一片让自己起初期盼中的森林。
 
愿你也能心甘情愿入世一场才是。
 

(责任编辑:向可 xiangke@wufa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