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想太多怎么办?

巧克力籽问:女朋友说我总是爱钻牛角尖,可身处在钻牛角尖的我是很难发现自己在钻牛角尖的,该怎么改呢?

冯慎行答巧克力籽:

钻牛角尖会上瘾的。难过煎熬的时候,越是常常胡思乱想的人,越不由自主地陷进去。他们和抑郁性沉思走得更近,也和抑郁走得更近。
 
日内瓦大学的Piguet等发现,容易卷入牛角尖里的人,在低难度任务甚至休息的时候,内嗅皮层(乱七八糟你自己的回忆都在这儿)以及巴拉巴拉的更兴奋,视觉区(感知斑斓世界的核心接口)、右侧脑岛(当前自己靠不靠谱的检察官)以及巴拉巴拉的更抑制;在高难度任务的时候又看不出什么差别。
 
看样子,“沉思者”们在没什么负担的时候,已经偏爱放空世界、沉浸在自己的混乱记忆中。说不准就调用起前一场无疾而终的恋爱,上一段年轻天真的糟心事。正当时再有些物是人非勾起回忆,念想就飘啊飘啊落在你所有的伤口上。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我们无处安放的注意。RAM的占用率没有因为你不跑应用下滑到底,系统进程和自启应用趁着山中无老虎,瞬间瓜分了你的RAM资源。如果现实中没有什么刺激独自占有你的注意时,内嗅皮层中的自启进程不由分说的夺走了TA,TA们就这样没羞没臊,痛心疾首地在一起了。
 
目前来看,我们还没办法在大脑里植入360或者百度大礼包,“一键清理”也无从谈起。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唤醒我们的抑郁性沉思,我们试图搜索所有与之相似相关的记忆,希望给出答案,为什么变成了这样?为什么每次都是这样?是我的错还是世界的错?当注意收窄到这些抽象到“宏大叙事”样的问题,就很难再逃逸出来。
 
钻进牛角尖,“神”丢了的时候,能让你随时找回状态的脉动或者红色尖叫在哪里呢?
 
1 注意你的注意
什么能让操场上追逐乱跑的“熊孩子”们瞬间聚在一起?——上/下课铃。对付我们的注意,也可以用上同样的手段。
抑郁性沉思的核心要件是弥散开的注意,如果把注意聚拢回来,自然走不到钻牛角尖那一步。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手边就有足够丰富的资源助我们一臂之力,比如电脑比如手机比如VR眼镜。
开一盘LOL至少能在草丛和河道盯上20分钟,来一局消消乐也能在红黄蓝绿上搜索差不多5分钟,VR电影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注意简直霸道总裁的存在。也不只这些,任何有趣的有吸引力的有挑战性的能达到“心流”体验的工作,都是最便宜的抗沉思“良药”。

2 丰富生活的滋味
心理学上没什么事儿是一次 “放松”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次。
如果你不会点 “放松训练”,已经不好意思和做心理咨询的朋友打招呼了。然而这里指的不只是放松训练,还有真正生活意义上的放松。如果在注意上做不出文章,那不如给沉思换个场景,勾不起爱恨情仇的 “自传式回忆”,就没有涌上心头的消极评价。
甭管是游乐场还是健身房,或者午后慵懒阳光里惬意的咖啡店。总有些舒适安全值得依赖的地方。生活又不是挫折失败再挫折再失败,总该有些有滋味有情调的场景,事实上在美好中的沉思也能让幸福更持久,并不是春秋大梦。
 
3 一罐富含维生素的倾诉
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的偏好不太一样,自问自答式的追问通常指向了抽象的、形而上的评价。
倾诉倒苦水的时候,我们可不能断断续续地反复穿插过往事件回溯式的叙事,这样反而有益于重新捋清当前事情的脉络,不再陷于抑郁性沉思的思维中痛不欲生,说不定随着倾诉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倾听者情绪上的回应和陪伴是不可或缺的维生资源,沉思带来的伤感低落痛苦抑郁需要一个出口倾泻出来,而他们回复的动力更少不了倾听者的心理支撑。
 
钻牛角尖会上瘾的,即使一点都不舒爽;戒除也需要付出代价,痛苦却变得越来越少。

很多人的抑郁性沉思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无疑要花些精力时刻注视着自己的动向,我们要把火苗掐灭在初生的那一时间。希望靠一两点建议就能“状态回神”,希望在钻牛角尖上一蹴而就,毫无疑问没有实现的可能。不过坚持着注视,坚持着改变一段时间,一定会发现生活根本没有那么艰难,只是我的内嗅皮层欺骗了我。
 

(责任编辑:向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