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年纪还是处,总被群嘲怎么办?

我至今没有谈过恋爱,大家也许是开玩笑吧,经常问我还是不是处,有时候让我挺尴尬的,该怎么看待一把年纪还是处这个问题?

到了一定年纪,关于“你是不是处”这个问题,不论你的回答是什么,无论你是男是女,结果都是一样的,被提问的人好像一只笼子里的小狗让人品头论足,在这一点上,提问者还真是做到了男女平等一视同仁。
 
这个社会有一个怪现象,总是把“处”当作某个标准,你不回答,提问者满脸猥琐,你回答了他又一脸鄙夷。你回答了“是”或“不是”后,提问者会评价你的保守或者开放。你要是反问他“是或不是处重要吗”,他就会扯点自以为很有见地的观点,试图对你进行批判或洗脑,然而无论他说出了什么,记住,他的观点对于你的生活都没有一毛钱关系。能问出这样的问题就已经说明了他的狭隘和可笑。
 
这样的问题固然鸡肋且带着歧视的味道,这样的人也固然臭不要脸,可有另一种人的存在实在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通常这种人提问的前半部分跟上面说的是一样的,可最后一句会让你觉得“咱们俩到底谁有问题?”——他们会回答你“你可真开放,但我是处哦/哎呀你也这么保守啊,我也是处呢”。
 
处男处女与童男童女老叟老妪在我眼里看来本无任何区别,只是一个名词而已,用以形容还保有童真懵懂的男女。而当下社会似乎走了形,一个男性从处男蜕变后似乎标志着他的成长,没有人要求男性的“贞操”。反而如果一个男孩到了二十六七岁还仍然是处男会遭人耻笑,就好像他在某一个方面低人一等一般,我不懂这样的耻笑从何而来,大概是畸形的“社会标准”吧。
 
反观女性呢,就算这一代人逐步成长,大部分人的思想变得逐渐开放,不再把婚姻与爱情的第一步建立在一层膜上面,而是更注重“人”本身的时代,仍有大部分人认为如果女性婚前从处女蜕变成一位成熟的女性是“堕落”的象征。有的女人甚至既炫耀着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标准的天然的“处儿”,同时也在嘲笑30岁以上未婚的女性为“老处女”。
 
很多人说“守贞”是中国人的道德观,是祖宗留下来的根本,更有甚者劈头盖脸就说这是儒家思想。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周礼》是儒家思想的典范,主要记录先秦时期有关于当时社会的一切。其中有关于当时婚姻制度的《媒氏》中有这样一段话: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
 
大意是政府明确规定在每年中春之月都会举办一个类似于现在联谊会的活动,未婚男女都可以参加,并且可以自由约会恋爱,发生性关系也没关系,政府支持。如果不参加这个联谊会的人是要受罚的。你看,你们所谓的“贞操”祖宗又真的认吗?
   
那些拿自己是“处”来炫耀,好似是“处”便会在将来有理想的爱情的朋友。我想告诉你,爱情从不会和童贞有关系,当你的爱情建立在童贞而非真心之上时那这爱情也势必幼稚可悲。
 
那些因自己是“处”而被嘲笑或丢脸的朋友,亲爱的那只是时机未到啊。无论你想要选择把初夜留给所爱之人,还是良缘未来这都没关系啊。当你不会因为别人对于你的判断而左右自己的思想,不会因别人的言论而影响你的情绪与判断时,才是独立的人格。这样的你正印证了文明多元化的存在,这样的你代表着人权平等。

任何对于你的——无论来自哪个方面、只因观点不同的——歧视与嘲笑,都是对你的侮辱。对于这样的人你大可以无视他,如果实在气不过那就一定要大声告诉他:“我吃你家一口大米了?你长得丑/穷/矮/胖我嘲笑过你吗?”

责任编辑:阿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