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好色的人称为“色狼”?
为什么把好色的人称为“色狼”?色不色跟狼有什么关系呢?
需要明确的是,“色狼”是个非常现代化的词汇。
在中国古典文化里,狼并没有与情欲、色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古典文化里,狼的形象比较糟糕。大多数的时候,人们把它视为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象征。在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里,好心、迂腐的东郭先生救治负伤的狼后,差点被狼吃掉。在《红楼梦》里贾迎春的判词,与中山狼有关:“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这里的“中山狼”,指的就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从判词可知,迎春的下场十分悲惨。
狼还是狡猾与邪恶的象征。它虽然不能言语,但却拥有超常的智慧。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过好几个与狼有关的故事。其中一则,叫做《狼》,讲的是屠夫晚归遭遇两只狼跟随。它们以“假寐”等方法来欺骗屠夫,好在屠夫没有上当。还有一则叫做《梦狼》,讲的是一个老翁梦见当官的儿子,变成了吃人不吐骨头的狼。
在中国文化里,狼虽是恶的象征,但并未和情欲、色欲产生密切的联系。最早把狼与情欲联系在一起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小红帽》。在《鹅妈妈故事集》中,法国诗人夏尔·佩罗是这样描写狼与小红帽在外婆家里见面的情况:
“小红帽脱下衣服,爬到床上,看到外婆没有穿衣服的样子,她非常惊讶”,接下来便是非常隐晦而又令人脸红的对话。比如说,小红帽天真又好奇地追问,狼的手臂、耳朵、眼睛、牙齿“为什么这么大”。在《鹅妈妈故事集》没有出版之前,佩罗附在手稿中的插画里,小红帽与狼毫无遮掩地睡在一起。显而易见,这里处处充斥着情欲。
事实也是如此,夏尔讲述的小红帽的故事,有着强烈的道德训诫之意。他希望当时的贵族女孩,不要轻易受到男人的欺骗,不要轻易地把贞操送出去。因为男人像是“狼”一样,浑身充满了坏主意。直至今天,欧美还有俚语把女孩失去贞操形容为“她遇见野狼了”。(《百变小红帽》)
童话里暗藏的性意识,自然会随着文明的进步而逐渐淡泊。相对于夏尔·佩罗,格林兄弟进一步地剔除小红帽故事里令人不安的成分。不过,单单靠一则童话,狼要成为“色狼”,显然是“任重而道远”的。
狼带给女孩巨大的不安。16世纪左右的狼人传说,更是像梦魇一般,折磨着女人们。在1590年,有个叫做施图贝·佩特的狼人在德国受审。他犯了谋杀、吃人、强奸、乱伦等罪。从资料中看,施图贝·佩特也许就像是中世纪的女巫一样,备受担惊受怕的邻居们所诬陷。但也可从这一判决中可知,狼人在16世纪欧洲人心中的形象是凶残的、贪婪的和淫乱的。
小红帽的故事,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叙述模式。凯瑟琳·奥兰丝汀在《百变小红帽》一书中揭露,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兴起,小红帽的故事,不断地以新面目出现。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止是小红帽的形象发生变化(由纯粹的受害者变成主动、争取权利的斗争者),狼的形象也随之一变。在这些影视剧里,有的狼虽然还是不安好心,但已成为风度翩翩的求欢者。
显而易见,“色狼”一词的出现,与小红帽故事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色狼”究竟是何时出现在中文的报刊上的呢,不得而知。就我所知,古龙曾在《楚留香新传》中用过这个时髦的词汇。所以,“色狼”一词至少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风行。
如今,“色狼”已经逐渐被“老司机”所替代。文字嬗变的背后,其实是社会的深刻变化。
在中国古典文化里,狼并没有与情欲、色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古典文化里,狼的形象比较糟糕。大多数的时候,人们把它视为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象征。在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里,好心、迂腐的东郭先生救治负伤的狼后,差点被狼吃掉。在《红楼梦》里贾迎春的判词,与中山狼有关:“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这里的“中山狼”,指的就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从判词可知,迎春的下场十分悲惨。
狼还是狡猾与邪恶的象征。它虽然不能言语,但却拥有超常的智慧。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过好几个与狼有关的故事。其中一则,叫做《狼》,讲的是屠夫晚归遭遇两只狼跟随。它们以“假寐”等方法来欺骗屠夫,好在屠夫没有上当。还有一则叫做《梦狼》,讲的是一个老翁梦见当官的儿子,变成了吃人不吐骨头的狼。
在中国文化里,狼虽是恶的象征,但并未和情欲、色欲产生密切的联系。最早把狼与情欲联系在一起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小红帽》。在《鹅妈妈故事集》中,法国诗人夏尔·佩罗是这样描写狼与小红帽在外婆家里见面的情况:
“小红帽脱下衣服,爬到床上,看到外婆没有穿衣服的样子,她非常惊讶”,接下来便是非常隐晦而又令人脸红的对话。比如说,小红帽天真又好奇地追问,狼的手臂、耳朵、眼睛、牙齿“为什么这么大”。在《鹅妈妈故事集》没有出版之前,佩罗附在手稿中的插画里,小红帽与狼毫无遮掩地睡在一起。显而易见,这里处处充斥着情欲。
事实也是如此,夏尔讲述的小红帽的故事,有着强烈的道德训诫之意。他希望当时的贵族女孩,不要轻易受到男人的欺骗,不要轻易地把贞操送出去。因为男人像是“狼”一样,浑身充满了坏主意。直至今天,欧美还有俚语把女孩失去贞操形容为“她遇见野狼了”。(《百变小红帽》)
童话里暗藏的性意识,自然会随着文明的进步而逐渐淡泊。相对于夏尔·佩罗,格林兄弟进一步地剔除小红帽故事里令人不安的成分。不过,单单靠一则童话,狼要成为“色狼”,显然是“任重而道远”的。
狼带给女孩巨大的不安。16世纪左右的狼人传说,更是像梦魇一般,折磨着女人们。在1590年,有个叫做施图贝·佩特的狼人在德国受审。他犯了谋杀、吃人、强奸、乱伦等罪。从资料中看,施图贝·佩特也许就像是中世纪的女巫一样,备受担惊受怕的邻居们所诬陷。但也可从这一判决中可知,狼人在16世纪欧洲人心中的形象是凶残的、贪婪的和淫乱的。
小红帽的故事,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叙述模式。凯瑟琳·奥兰丝汀在《百变小红帽》一书中揭露,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兴起,小红帽的故事,不断地以新面目出现。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止是小红帽的形象发生变化(由纯粹的受害者变成主动、争取权利的斗争者),狼的形象也随之一变。在这些影视剧里,有的狼虽然还是不安好心,但已成为风度翩翩的求欢者。
显而易见,“色狼”一词的出现,与小红帽故事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色狼”究竟是何时出现在中文的报刊上的呢,不得而知。就我所知,古龙曾在《楚留香新传》中用过这个时髦的词汇。所以,“色狼”一词至少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风行。
如今,“色狼”已经逐渐被“老司机”所替代。文字嬗变的背后,其实是社会的深刻变化。
责任编辑:卫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