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别冷的日子人们该如何生活?
又一轮新的降温开始了,我的城市开始下起了雪,我很好奇,在极寒的条件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请不要告诉我是靠爱在生活……
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东北部,有一个因极寒而闻名的“世界最冷小村庄”奥伊米亚康(Oymyakon)。冬天,长达21小时的黑夜,人们在这几乎感受不到白昼。
当气温降至-65°C以下的時候,只要朝地上吐一口痰,你还没有看到痰落地,就已经看到它结成了冰。而诸如因为太冷,眼镜粘在脸上摘不下来,圆珠笔油墨被冻住写不出字,那也都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有趣的是,村庄的名字奥伊米亚康来自萨哈语,意为“不冻的水”,正是取自村庄附近的一眼温泉。

▲一杯开水洒向天空瞬间变成冰渣渣
在气象记录历史上,这个村庄的气温从未在每年10月25日到次年3月17日之间升至0°C以上。这里最冷的一月每天可记录到-60°C以下的气温,而一月的平均气温只有-46.4°C。即使是在夏天六月,0°C以下的日子也不少见。
1926年1月26日,奥伊米亚康记录下最低气温-71.2°C,这是有人居住地区所测到的最低温度,仅高于南极洲沃斯托克站(СтанцияВосток)测得的-89.2°C气温。奥伊米亚康由此得名北半球“世界寒极”。

▲奥伊米亚康(Oymyakon)地理位置
奥伊米亚康位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属于俄罗斯联邦的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管辖区,原本只适合猛犸象生活,却一直有人类顽强地生活在这里。
在世界上最冷的村庄生活,这体验看似痛苦到不可思议,当地人却是自得其乐。只不过外地人要来常住,需要更多的耐心去适应这里的环境。现在村庄里大约有2300位居民,很多住户的祖辈早已在此居住。大部分居民都以狩猎为生,或者饲养奶牛和驯鹿,和20世纪初村庄最初形成的时候一样,牧人偶尔还会拉着驯鹿来泉边让鹿饮饮水,歇歇脚。

奥伊米亚康原本并不是远离现代文明的“桃花源”,只是因为极端的天气,让很多现代器具都失灵了,即使有通讯网络,手机也会因为温度过低或联不上网或死机。村庄有且仅有一家杂货店,一家已经倒闭,且常被调侃是“世界上最孤独的酒吧”的酒吧。
这里有世界上最深的永久性冻土层,达1500米。房屋必须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且房屋与地面至少要有0.9米的间隔,不能直接建在冻土上,否认室内的热度会溶解冻土基层,房屋就会倒塌。


冻土不适合种植,天气和设备也让烹饪变得不合时宜。鱼、马肉、驯鹿肉和奶制品是当地居民的主食,他们也会采摘野生果子吃。这里曾有过一家牛奶加工厂,已于2007年10月关闭。对于奶牛来说,这里的冬天实在寒冷,奶农们需要用皮质袋子把奶牛的乳房包裹起来,防止它们被冻伤。冷冻后的牛奶会保存在地下1米左右的地窖中,商店里卖的都是象牙色的一块块牛奶冰坨。

▲小女孩手里捧着的就是牛奶冰坨
生冻鱼片是奥伊米亚康当地名菜。鲟鱼、秋白鲑和宽鼻白鲑都是西伯利亚特产,脂肪丰厚,营养丰富。一般鱼捕上来之后,保持顺直的状态,放置几十秒,鱼就会自动变成冰棍。用专门的刀具把鱼肉一片片切下来,然后辅以酱油、辣椒、盐,再撒上一些洋葱碎儿,配上黑面包一块儿直接上手吃,异常鲜美。如果再配些酒,仨俩人围坐在有炉火的屋子里,外面是冰封雪城,那简直是人生快事。大概与常吃鱼的饮食习惯有关,这里的人们也非常长寿,村里常有几代人都能活到110岁以上。

▲集市上,女人穿裹暖和了才出来买野味
冬天,居民们很大程度上依赖烧木头或煤炭的供暖设备,用挖掘机挖煤,再将煤送入加热器,加热器不断地向空气中排放煤烟。在每一个静悄悄的黎明,如果你能早起,你都可以看到天际的滚滚浓烟。一旦煤炭供应中断,村里的发电站就开始烧木材。如果断电,整个村庄会在5小时内陷入瘫痪,水管会冻裂。

▲有了供暖,奥伊米亚康室内维持在30°C,长年穿短袖

▲路边烧煤取暖
为了避免室内的自来水管道经常因低温被冻住,奥伊米亚康许多厕所都建在室外,就是这样用木头搭建的简易三角形小棚,公路边每走一段就能遇到。

▲室外厕所
前往奥伊米亚康的公路边有很多圆形加油站,基本都是24小时营业,工作人员一般要在里面连续工作两周,然后再休息两周,如此循环。

▲圆形加油站
这里很少刮风,天晴时阳光也很好。但是如果想开车,就必须得让发动机必须保持全天候工作,否则熄火片刻后可能就无法重启。外国车在这里一般是无法启动的,据说只有俄罗斯产的乌拉尔越野车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吉普车在喷灯火焰加热下才能够发动。
在奥伊米亚康,连举行葬礼埋葬尸体,也变得格外费事。人们必须先用煤点燃篝火,燃烧数小时以解冻泥土,然后才开始挖掘洞穴,再点一次火,多次重复方可完成挖掘。这样,挖掘一个足够埋葬棺材的墓穴大约要花费3天的时间。
虽然这里奇冷无比,但每年的1月18日,在正统主显节(Orthodox Epiphany)这天,村里有一个传统的庆祝活动,一头扎进刺骨的勒拿河再跳出来。“战斗种族”的血性可见一斑。

山间的盆地中长有苔原,毛茸茸又矮小的雅库特马喜欢在苔原上悠闲地走来走去。这种身材矮小,披着长毛的雅库特马是雅图特独有的,是与猛犸象同期的物种。冬季,雅库特马的毛能够长到10厘米,鬃毛既可以遮盖住脖子,也可以遮盖住肩膀,十分保暖,从远处看就像是胖胖的小矮熊。对于当地的通古斯人来说,这些马是他们得以在极寒地区生存的忠诚战友,也只有它们才能适应这里的奇寒。人们骑着马比开汽车走在雪地里要灵活得多。

你可能要庆幸,中国大多数地区寒冷的日子只是少数,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奥伊米亚康这样寒冷又“落后”的地方。但也许你又在遗憾“还没好好地感受雪花绽放的气候”,这种极寒的生存体验恰好刺激了现代都市人在琐碎生活中猎奇的欲求。
奥伊米亚康近两年的旅游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俄罗斯的旅游公司相继开展前往奥伊米亚康的旅游路线。路线在每年的12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初对游客开放,要想尝试这种平常难得一遇的体验,每年的12月到1月则是最佳的到访时间。当然,你可能要先做好被冻掉几根脚趾的心理准备。
当气温降至-65°C以下的時候,只要朝地上吐一口痰,你还没有看到痰落地,就已经看到它结成了冰。而诸如因为太冷,眼镜粘在脸上摘不下来,圆珠笔油墨被冻住写不出字,那也都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有趣的是,村庄的名字奥伊米亚康来自萨哈语,意为“不冻的水”,正是取自村庄附近的一眼温泉。
▲一杯开水洒向天空瞬间变成冰渣渣
在气象记录历史上,这个村庄的气温从未在每年10月25日到次年3月17日之间升至0°C以上。这里最冷的一月每天可记录到-60°C以下的气温,而一月的平均气温只有-46.4°C。即使是在夏天六月,0°C以下的日子也不少见。
1926年1月26日,奥伊米亚康记录下最低气温-71.2°C,这是有人居住地区所测到的最低温度,仅高于南极洲沃斯托克站(СтанцияВосток)测得的-89.2°C气温。奥伊米亚康由此得名北半球“世界寒极”。
▲奥伊米亚康(Oymyakon)地理位置
奥伊米亚康位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属于俄罗斯联邦的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管辖区,原本只适合猛犸象生活,却一直有人类顽强地生活在这里。
在世界上最冷的村庄生活,这体验看似痛苦到不可思议,当地人却是自得其乐。只不过外地人要来常住,需要更多的耐心去适应这里的环境。现在村庄里大约有2300位居民,很多住户的祖辈早已在此居住。大部分居民都以狩猎为生,或者饲养奶牛和驯鹿,和20世纪初村庄最初形成的时候一样,牧人偶尔还会拉着驯鹿来泉边让鹿饮饮水,歇歇脚。
奥伊米亚康原本并不是远离现代文明的“桃花源”,只是因为极端的天气,让很多现代器具都失灵了,即使有通讯网络,手机也会因为温度过低或联不上网或死机。村庄有且仅有一家杂货店,一家已经倒闭,且常被调侃是“世界上最孤独的酒吧”的酒吧。
这里有世界上最深的永久性冻土层,达1500米。房屋必须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且房屋与地面至少要有0.9米的间隔,不能直接建在冻土上,否认室内的热度会溶解冻土基层,房屋就会倒塌。
冻土不适合种植,天气和设备也让烹饪变得不合时宜。鱼、马肉、驯鹿肉和奶制品是当地居民的主食,他们也会采摘野生果子吃。这里曾有过一家牛奶加工厂,已于2007年10月关闭。对于奶牛来说,这里的冬天实在寒冷,奶农们需要用皮质袋子把奶牛的乳房包裹起来,防止它们被冻伤。冷冻后的牛奶会保存在地下1米左右的地窖中,商店里卖的都是象牙色的一块块牛奶冰坨。
▲小女孩手里捧着的就是牛奶冰坨
生冻鱼片是奥伊米亚康当地名菜。鲟鱼、秋白鲑和宽鼻白鲑都是西伯利亚特产,脂肪丰厚,营养丰富。一般鱼捕上来之后,保持顺直的状态,放置几十秒,鱼就会自动变成冰棍。用专门的刀具把鱼肉一片片切下来,然后辅以酱油、辣椒、盐,再撒上一些洋葱碎儿,配上黑面包一块儿直接上手吃,异常鲜美。如果再配些酒,仨俩人围坐在有炉火的屋子里,外面是冰封雪城,那简直是人生快事。大概与常吃鱼的饮食习惯有关,这里的人们也非常长寿,村里常有几代人都能活到110岁以上。
▲集市上,女人穿裹暖和了才出来买野味
冬天,居民们很大程度上依赖烧木头或煤炭的供暖设备,用挖掘机挖煤,再将煤送入加热器,加热器不断地向空气中排放煤烟。在每一个静悄悄的黎明,如果你能早起,你都可以看到天际的滚滚浓烟。一旦煤炭供应中断,村里的发电站就开始烧木材。如果断电,整个村庄会在5小时内陷入瘫痪,水管会冻裂。
▲有了供暖,奥伊米亚康室内维持在30°C,长年穿短袖
▲路边烧煤取暖
为了避免室内的自来水管道经常因低温被冻住,奥伊米亚康许多厕所都建在室外,就是这样用木头搭建的简易三角形小棚,公路边每走一段就能遇到。
▲室外厕所
前往奥伊米亚康的公路边有很多圆形加油站,基本都是24小时营业,工作人员一般要在里面连续工作两周,然后再休息两周,如此循环。
▲圆形加油站
这里很少刮风,天晴时阳光也很好。但是如果想开车,就必须得让发动机必须保持全天候工作,否则熄火片刻后可能就无法重启。外国车在这里一般是无法启动的,据说只有俄罗斯产的乌拉尔越野车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吉普车在喷灯火焰加热下才能够发动。
在奥伊米亚康,连举行葬礼埋葬尸体,也变得格外费事。人们必须先用煤点燃篝火,燃烧数小时以解冻泥土,然后才开始挖掘洞穴,再点一次火,多次重复方可完成挖掘。这样,挖掘一个足够埋葬棺材的墓穴大约要花费3天的时间。
虽然这里奇冷无比,但每年的1月18日,在正统主显节(Orthodox Epiphany)这天,村里有一个传统的庆祝活动,一头扎进刺骨的勒拿河再跳出来。“战斗种族”的血性可见一斑。
山间的盆地中长有苔原,毛茸茸又矮小的雅库特马喜欢在苔原上悠闲地走来走去。这种身材矮小,披着长毛的雅库特马是雅图特独有的,是与猛犸象同期的物种。冬季,雅库特马的毛能够长到10厘米,鬃毛既可以遮盖住脖子,也可以遮盖住肩膀,十分保暖,从远处看就像是胖胖的小矮熊。对于当地的通古斯人来说,这些马是他们得以在极寒地区生存的忠诚战友,也只有它们才能适应这里的奇寒。人们骑着马比开汽车走在雪地里要灵活得多。
你可能要庆幸,中国大多数地区寒冷的日子只是少数,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奥伊米亚康这样寒冷又“落后”的地方。但也许你又在遗憾“还没好好地感受雪花绽放的气候”,这种极寒的生存体验恰好刺激了现代都市人在琐碎生活中猎奇的欲求。
奥伊米亚康近两年的旅游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俄罗斯的旅游公司相继开展前往奥伊米亚康的旅游路线。路线在每年的12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初对游客开放,要想尝试这种平常难得一遇的体验,每年的12月到1月则是最佳的到访时间。当然,你可能要先做好被冻掉几根脚趾的心理准备。
责任编辑: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