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确丧”?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以“丧”为美?动不动就彻夜失眠到天亮,要不然就是抑郁难过想自杀,这当中有多少人是真的丧,有多少人是在装?如何看待新风潮“小确丧”?

继人人装酷之后,我们好像又莫名进入了一个人人哭“丧”的时代。
 
网络上的每个年轻人看起来都恹恹的,像是被冬日寒霜拍死的枯萎植株。上课没劲,工作没劲,谈恋爱没劲,坐着躺着都没劲,每天都像是被一团不知从何而来的阴郁笼罩着。
 
有人造出了一个词叫“小确丧”,说的是那些微小却又确定的颓丧。随后,一大批年轻人又被戳中了,纷纷觉得生活已被无数“小确丧”的瞬间占据了。人生无意义,活着没意思,做什么都不如在家“葛优躺”。
 
说实话,这种风潮性的丧我是不太理解的。
 
这并不是在否定坏情绪的存在,只是觉得聚众“丧”,群体“丧”,甚至把“丧”作为另外一种“酷”来推崇,才是比坏情绪本身更加可怕的事情。
 
曾经有段时间我真的是非常难过,不是偶发“小确丧”,而是铺天盖地的“巨丧”。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论文写不出,上课听不懂,看一眼自己写的小说就想撕毁。
 
就连体重管理的能力都丧失了,每天都会在暴食后陷入深深的自责。还时常觉得孤独,觉得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也根本没有人爱自己。
 
也是在那段时间,我发现身边的同学朋友好像都不是很开心,好像并没有人真的开心。经常在微博朋友圈刷到各种很丧的状态,各种马男波杰克很丧的图片。好像大家一下都抑郁了,或者说处于抑郁的边缘。
 
朋友A变得很厌学,把自己跟导师的关系搞得很僵。朋友B跟室友撕逼,每天处于低气压的生活状态中。朋友C说:“每天一睁开眼,想到自己的生活,就觉得好绝望。”
 
丧这种情绪真的是带有传染性的。在不知不觉中,我原本的“难过”上面好像又生长出了更多“自以为是”的难过。
 
是的,我更丧了,我学着他们在朋友圈发马男的图片和一些负能量满满的语言,甚至开始失眠,每天晚上睁眼到四五点还睡不着,坐在公车上莫名其妙就开始哭,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整日浑浑噩噩,每一天都是被荒废的。
 
这就是我不喜欢年轻人总是哭“丧”的原因。人是不会因为“有人陪你丧”就得到真正的疗慰。相反,只会滋生出“那好吧,反正有人陪我一起难过一起堕落”的想法,继而放弃挣扎,颓丧起来便也更加心安理得了。
 
当你整日被毫无价值的抱怨所包围,被沉重压抑的叹息所要挟,渐渐地,“丧”就会成为你生活的常态。渐渐地,你就会真正陷入坏情绪的泥潭,成为一个负能量回收站。
 
我觉得比谁更“丧”真是一点意思都没有,有本事自救啊,有本事就来比谁过得更快活呀。
 
说起来,对抗“丧”这种情绪,除了自救,真的是毫无其他办法。不要总是提醒自己坏情绪的存在,不要总是刻意去关注周遭人身上的低气压,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哭“丧”上,闷声不作响,独自吞咽,默默消化。
 
其次,就是“多折腾”。通过做一些消耗自己精力和情绪的事情,来填满那些原本用来难过的时间。
 
去运动,既然睡不着,那就早起去跑步,去呼吸公园里最清新的那阵空气。去捣鼓吃的,煲汤煮粥,研究烘焙,热热闹闹地拍照P图发朋友圈,向大家讨要一点赞美。

去养宠物,甚至是一棵绿植,关心它的生长,每一天都耐心照料它。不是你来养它,而是让它来滋养你的生活。

责任编辑:金子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