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下雨天会睡得更香?
关于雨天为何想睡觉,根据相关研究目前最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下雨天大脑容易产生在大脑半球后半部、特别是枕部。对应大脑功能区视觉、听觉、前庭觉、本体感觉中产生α波。
我们人类在刚躺下去闭上眼睛是α波。频率是8-12Hz; 睡眠初期是θ波,频率是4-8Hz; 昏睡阶段是δ波,频率是1-3Hz; 做梦阶段是β波,频率是14-30Hz。下雨天产生α波的后果是,你刚刚清醒有点意识,但听到下雨的声音,睡意又再一次的来袭了。
现在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雨水落下的声音会产生白噪点。
就像很多人不看电视就睡不着,不开电扇就睡不着一样,白噪声可以创造出面具效应,将环境中惊醒处于轻度睡眠的人的声音突变阻挡在外,这样很多人在潜意识里就像与世隔绝的睡眠了。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人喜欢听稳定持续的雨声,而受不了递增递减型的打鼾声。
雨天气压低,交感神经不给力交感神经与兴奋有关。
当天气晴朗时,空气中的含氧量高,能够充分补给能量燃烧,就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活动意向也明显积极。而到了阴雨天,空气中的水蒸汽比较多,平均分子量减少,导致气压降低。这样,空气中含氧量减少,交感神经处于低落状态,就会出现雨天犯困的情况了。
褪黑激素也参与了捣乱人体在光线昏暗的情景下会增加褪黑激素(melatonin)的分泌,而其作用就是让人产生困倦;反之,光线明亮则促其分泌减少。下雨天,天色暗沉,光照时间不足,会使人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加,人困马乏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能与进化有关人类的许多行为都与早期进化有关。
远古时代,人类一般住在山洞或茅草屋里面,晚上睡觉时会非常担心野兽来袭。而在下雨天,野兽一般不会出现,人们也会放松警惕,获得短暂的安全感。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人们沿袭了这种习惯,雨天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意味着"安全",人们终于可以在这样的天气里放下戒备,让紧张的神经舒缓下来,好好的睡一觉。
责任编辑: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