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处女情结,女生应该持什么态度?

最近《欢乐颂2》开播,有一集提到了处女情结,引发了非常热烈的讨论,但是我觉得邱莹莹自己也在用处女情结捆绑自己,才会受到这么大的伤害,不是吗?所以在“处女情结”面前,女生应该有什么态度呢?

《欢乐颂》里最拎不清的女孩儿,就是邱莹莹。“拎不清”顶多算糊涂,日子晕乎乎莽打莽撞地过,并非罪名。但当我看见她被应勤嫌弃“不是处女”后的反应,我发现她的人生观,需要根治。

应勤质问她是不是处女,得到答案后愤然离去,曲筱绡替她出气,她反而怪罪,痛哭着说“应勤没有错”,错的是她自己,不是处女。

其实讲到处女情结这种事,我倒觉得未必需要打压成政治不正确,男生可以保有处女情结,这只是一种择偶标准,就像喜欢腿长,或者喜欢肤白,无可厚非,只要不双标,想要别人克制,自己绝不放荡,世界就和谐了,皆大欢喜。

但我今天想说的,是邱莹莹的可悲:她觉得一切都是她自己的错,觉得可惜她不是处女,提前“糟蹋”了自己,不然就不会配不上应勤了。

我不知道多少女生有这种心态,觉得自己“非处”就低人一等。

朋友说,他本科认识一个女生,初夜给了前男友,但是很快两人性格不合,分手了。分手过后,女生一个人每天喝酒,失眠,在天桥上整晚整晚地哭,因为觉得自己的人生完蛋了,以后肯定被老公嫌弃,永永远远,低人一等。

还听过更夸张的,因为在婚前,被男朋友连哄带骗地发生了性行为,怕再找下一任时被看低,干脆直接将就,跟男朋友拖到结婚。

她的男朋友,性格暴烈,情绪极端,两人吵架激动时,他甚至会顺手抄水果刀。朋友都劝她,这种家暴倾向的男人不能要,她却唯唯诺诺,一直没分手。

后来才有人问出原因,原来是19岁那年,第一次给了他,从此万分惧怕没有人愿意接续。

比起男性用处女与非处女的标准丈量女性更可悲的,是女性自己,用这个狭隘的标准,率先把自己框死。

让我感到痛心的是:对待性,女性身上似乎有天然的,逆来顺受的隐忍。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书的作者,林奕含,因为年少时被补习老师诱奸,无法消化巨大的阴霾,只能强迫自己爱上诱奸犯。

我听过女生朋友说:“如果自己是男生就好了,就可以趁年轻,海阔天空凭鱼跃,多泡几个小妹妹。”

这不就是根深蒂固的,觉得男生不会因为“性”的次数贬值,所以可以四处潇洒,但女生会,所以只能束手束脚。

但事实是,在“性”里,男女应当是平等的,两个相爱的人耳鬓厮磨,这是两颗独立的灵魂做出的成熟选择。

女性认识不到自己在“性”里拥有主动权,认识不到自己永远不会因为“性”的次数而真正贬值——这比男生的处女情结还要悲哀。

女性不是物品,所以女性的优质与否绝不能拿次数来衡量,物有新旧之别,但对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立体而复杂的人,如果用一层膜判好坏,用“性”的次数评价高低,是不负责任且暴力的。

《欢乐颂》里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点,是邱莹莹的人设:傻气,脑袋转不过弯,性格乐天善良,但没什么过人之处。非常平凡,大街上拎得出一圈儿又一圈儿这样的。

也正是这种女生,对“自我”的认知非常低下,也才更容易会顺应着男人的眼光,觉得自己非处即是贬值。

为什么怕自己“非处”就没人要,或许是因为自己除了保持处女之身,实在没有其他自认足够好的闪光点,去吸引男生,去保持内心的温和平衡,所以才会觉得,失去膜等于失去了全世界。

其实失去什么都不会失去全世界,一个丰盈完整的人,会对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同时也会清楚,每一个单独的微小的选择,都不能代言一整个人生。

我不是鼓吹女生滥交,也不是为男生的处女情结洗白,应勤的处女情结是他自己的标准,我们尊重每个人对伴侣的标准,但他辱骂所有婚前性行为是“不自爱”时,就是他的人品缺席之处。我也生气得咬牙切齿的。

我只是想说,女性是360度立体的人,不是物品,永远不会因为“非处”贬值,不如更加平和地对待“性”,不必将它推进神龛,将它推进神龛,它便会成为禁忌。然而事实上,“性”是人类享受的一种方式。

比起希望男生没有处女情结,我更希望女生们自己,不要以自己的处或非处,为自己判值。

“性”永远不是一个人的标签,任何人,尤其是女生,永远都不必为它,自认卑微。

责任编辑:卫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