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采访的内容是怎么来的?

小曼问:最近央视的专题调查“你幸福吗?”很多人在讨论,我个人感觉里面的内容还挺真实的。我想问电视记者采访老百姓,包括采访明星的时候,被采访者说的台词是自己想什么说什么呢还是记者会有引导的成分?

电视编导马先生答小曼:

从我自己的经历讲起吧。在街头随机采访人比较难,大多数人排斥摄像机,不愿意露面,我曾经一上午连续搭讪二十几个人都拒绝接受采访,那种痛苦无人能懂。所以电视记者为了更便捷顺利的完成工作任务,经常干的一件事就是采访熟人,我认识的很多记者每次找不到愿意说的人,就会去找自己的爸爸、妹妹、同学、朋友。还有一个同事以前在别的电视台实习,实习阶段被台里老记者要求扮演过很多角色,秋天扮演大学新生,冬天换了发型换个衣服可能就扮演创业青年了。当然也有运气好的时候,能在街头碰见一个口才像传销讲师一样的家伙,那是一个电视记者最爽的时候。

采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况和方法。记者们发自内心最爱采的是领导,因为领导最会说,你简单沟通一下他就可以说到点儿上,而且不卡壳,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完成采访任务。当然也有嘴非常笨的领导,那时候他的秘书就会提前准备好一份回答材料,由领导提前背会,连背都背不会的,就只能出绝杀大招了,现场直接由采访记者拿一张纸,站在领导对面,领导照着读下来。技术高的领导可以说得像即兴发挥的一样,水平烂的一眼就能看出来,特征是眼珠呈逐行扫描状,而且从来不眨眼。

最忐忑的是采访老人,我曾经采访一个大爷,一段不超过二十个字的话,他磕磕巴巴说了好几十遍都说不下来,耗了二十多分钟,最后以失败告终。如果你随机采访一个老人,说的非常好,思路清晰,语言精炼,那你最后多问一句,这个人多半是退休老干部。

采访普通市民有百分之八十是需要记者教的,很多都是主动要求教学。当话筒伸过去的时候,被采访对象就会问:我该怎么说,你给我教教。然后记者再教给他一段自己稿件里需要的话。大多数时候的大多数新闻需要的话都差不多,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比如社区里办一场消夏晚会,需要采访一个社区居民,给居民配备的常用模版就是:“我觉得今天这个活动非常好,丰富了我们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可以越来越多。”很多时候中国的新闻记者扮演的是四流导演的角色,场面调度、人物表演指导、情节台词撰写都是我们的活儿,台词模式化套路化程度和TVB剧集有一拼。

采访明星也一样,大多数明星都身经百战,都是接受采访大师,但说的都是口水套话,很无聊。但这也还算好的,好歹还是配合的。最怕遇到的就是不配合,故意捣乱的,就像我同事曾经采访过韩寒,问他的赛车和别的车手的赛车有什么不同,韩寒答颜色不同。又问他对自己第二的成绩是不是不满意,他答是不太满意,他本来想拿第三的。就这样连问了七八个问题,韩寒都回以无厘头答案,搞的最后都是无用功,回去用不了。

(责任编辑:卫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