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而贫穷的那段岁月,该如何度过?

我是文艺青年,想通过写作养活自己,可是年轻而贫穷的那段岁月,丧气和绝望变成了生活的常态,这么灰暗的日子该如何度过?

我至今都没有能靠写作实现财务自由,还在上班。

这一点我甚至都蛮骄傲的。爱做一件事,不问太多收获,将之视为一种修行。人生中总要有一点这样的觉悟吧:做无望的事。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因为我才华不够。


但才华够的人也未必能做到,要看很多客观条件。作家朱岳,写得非常好,前几天在豆瓣发了条广播:“昨天一个朋友问:你不能靠写作为生?!我说当然不能!她说,你的书不都再版了吗,还不能??我乐了。”他之前当律师,后来做编辑,业余写着非常有趣的小说。但写得不够通俗的话,确实很难靠写作养活自己的。

所以,一直以来每当有人抱怨当作家穷的时候,我都会问:“那为什么不去上班?”

卡夫卡都上班的啊。


文艺青年,如果不是生来富二代,刚开始几乎都是穷的。不想穷只能去工作。

《流动的盛宴》里,海明威在巴黎饿了好几天,要靠朋友接济。

乔治·奥威尔从缅甸回到英国之后,穿着破烂的衣服到伦敦东部和巴黎的贫民窟同工人、乞丐和洗碗工生活在一起,与流浪汉一起流浪,与贫民去收摘蛇麻草。是根据这些经验,他写了《巴黎伦敦落魄记》。在这部“以其对贫困的真实而不动感情的描述”闻名的作品中,主角的霉运从所住的旅馆被一个意大利人偷窃开始,口袋里只剩下47法郎,“即便不是赤贫,也处于赤贫的边缘了”。奥威尔把贫穷硬生生地摆在我们面前:拼死拼活地打工、当衣服、乞讨、接受救济……实在没得吃,就索性躺着不动弹。

保罗·奥斯特也写过一本《穷途,墨路》,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拒绝主流价值观,抵触消费主义,所以他在欧洲流浪,在廉价餐饮店和邮轮上做蓝领的工作,之后投入翻译和写作,刚开始当然是穷得不行。

他这样归纳自己:“花了太多时间去赢取自由,却没花足够的力气去挣钱,结果,两头落空。”这大概是所有文艺青年的写照吧。


只要脱离了整个社会的系统性运作,就难免遇到贫困,当然也有可能发大财。我们所知道的,都是那些幸存下来的作家:他们最终成名,享受着名利。至于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最终都籍籍无名的死去了。

所以说文艺青年穷,很多人觉得不应该。在想象中,作家们不用上班,每天吃喝玩乐,还有粉丝……但人们能看到的永远是成功的人。

我看到的却是更多不知名的人,凭着一种盲目的热情和热切的幻想坚持着,一旦看不到希望,很容易变得激愤。


现在的年轻人,再穷都穷不过我们那个时候。上大学的时候,有人请客吃30元的小饭店那就是盛宴了。我在外面兼职,轻易都不舍得进麦当劳,当时的甜筒好像只要一块钱还是两块钱,偶尔吃一个。再往前到高中时期,那就更穷了。

可是那个时候是大家一起穷,当然有些人有钱一点,但也看不太出来。

没人开着跑车上学,也没有同学买名牌包。

大家都彼此彼此,没什么贫富和阶级观念。


现在的年轻人面对的却是毫无弹性的社会压力:有很多年轻人因为当网红或者开淘宝或者创业早就发财了,当然这也是少数。更多的是靠父母的财富过着优渥的没有烦恼的生活。在这样的衬托下,“穷”就变得特别可怕了。


“太想有钱了!”

“我什么都不要,只要钱。”

”钱能解决一切问题,如果不能,那是因为你的钱还不够多。”

这就是大部分年轻人的金钱观。


我偶尔也会这样开玩笑,但不同的是:我知道自己并不是只要钱。也知道世界上真的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如果不能保持对金钱一种平静的信念,在这个时代简直活不下去了。

这不是年轻人的错。他们没有一个松弛的环境去观察金钱的作用,而是看到一个又一个偏激的例子。他们焦虑万分,觉得人生再不发财就完蛋了。这种紧迫感,让人无法好好度过青春。


贫穷曾是年轻人抵抗世界的方式,不与主流为伍,拒绝被收买,发出自己的声音。多少人放弃挣钱的机会,而选择游荡,反抗工作,反抗制度,反抗被一间办公室和一份工资囚禁。

贫穷是年轻人的特权。

年轻时贫穷是可以被谅解的,等到了中老年,贫穷就会变成灾难。

那些曾经叛逆的年轻人,最后大部分还是会变成衣冠楚楚的疲惫的中产阶级,在郊区有一套房有一个家庭和一辆车。婚姻有问题,小孩很叛逆。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想起自己曾经的愤怒、反抗,感到失落,然后睡去,第二天继续上班。

这本来是多么经典的一条人生道路。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年轻人希望立刻,立刻,变成那种有房有车有家庭有小孩的人。立刻。

但是,然后呢?

有钱变成了最通行的酷。年轻人把一切问题归于钱。没有钱,也不相信有未来。

现在就要钱。不要等。

但看上去什么都有可能,途径却越来越少了。

那么多年轻人红了,富了,或者躺在父母的财产中过着悠闲的生活。然而到自己的时候,却看不到任何机会。这种绝望打垮了很多人。


《天才抢手》里,有钱人家的小孩为所欲为,只要付钱就行。最后倒霉的是枪手,为了钱铤而走险的天才,最后失去了自己的人生。

即使在全世界,阶级的固化和分离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不同的可能是,我们对底层和贫穷的充满了歧视,认为都是他们自己的错,而忽略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贫穷变成了个人的污点。

“都是你不够努力!”然而还要怎么努力呢?如何去努力呢?没有人能提供答案。

只有钱,只谈钱。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太可怜了。


安藤忠雄已经是建筑大师了。然而他从来没有受到过系统的教育。只有高中学历的他曾经当过货车司机,年轻时是一名职业拳击手。拿到一点奖金后就去看世界。

他是如何从一个拳击手变成建筑大师的?

安藤忠雄自己说:“那是因为,当时的我一无所有。拳击打得失败,却对建筑充满业余的兴趣。如果那个时候我拥有某种其他手艺的话,也许就很难接触新的事物了,我只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已有的技能上。但正因为我什么都没有,所以才能够接受我看到和感受到的新东西。我也只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稍作调整展示给大家看而已,但人们却很狂热地喜欢它。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往往面临着能够变大变强的最好机会。只是很少有人能有效地利用这个契机罢了。”


年轻时,就是因为拥有的很少,才不停去追求,因而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贫穷是年轻人的特权,也是机会。

拥有了一点的人,是很难行动的。中年危机就是这么一回事:无法放弃已经拥有的一点东西,只想紧紧抱住,既不能开拓,也不能坚守。

所以作为一个年轻人,不妨先尝试放下对金钱的过度思索,更多的要去想:“我要成为谁?我想做什么?我的未来在哪里?我要追求什么。”这样一些问题。

如果能大概知道自己的方向,金钱就不再那么重要。而且,坦白说,只要你努力,慢慢就会有点钱的。


年轻的时候我做一份周刊,没有什么钱,经常通宵、熬夜……出差采访有时候都是自费去的。这份周刊后来消失了,对我的人生来说,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意义。但那是我人生中最开心的时光,跟钱一点关系也没有。就像一个乌托邦一样,是年轻时才有的桃花源,虽然那总是会消失的,但曾经拥有过,对我们的人生非常重要。

年轻是非常珍贵的,是可以理直气壮做自己的阶段。可以大肆谈论理想与爱情,未来和激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我还是个年轻人!”

祝你们也能暂时拥有自己的桃花源。

责任编辑:卫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