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更喜欢异地恋?

之前有两次异地恋失败的经验,现在又喜欢上一个在南京的女孩,我在北京,很犹豫是不是要开始,是不是没有未来。

这道题的标准答案如下:

如果真的很喜欢她,她也很喜欢你,就先开始了再说,平时多联系,多找机会见面,相处一段时间之后还是越来越离不开对方的话,就做出选择和牺牲,你去南京,或者她来北京。总是可以解决的。

但标准答案对你,其实没有用,对不对?

这个标准答案,在前面的两次异地恋中,恐怕已经实践过了,被证明是无效的,所以你才会有现在的犹豫和恐惧。

反过来说,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已经有过两次失败的异地恋经历,你还会喜欢上外地的人呢?身边就没有值得喜欢的人了吗?身边就没有能够喜欢上你的人了吗?


承认吧,很多人选择异地恋,是为了逃避真实的恋爱。

真实的恋爱是一件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的事情。约会需要置办行头,需要吃饭、看电影、散步、买礼物,需要找话题,需要面对面交流,需要在面对某些敏感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给出真诚而对方又能认可的反馈。

生活已经很累了,朝九晚五,有时候还要加班,回到房间只想穿上家居服端起手机叫好外卖躺平,此刻如果女朋友一叫,还要出去见面,有时候还得管接管送,听她倾诉工作的不顺心,装作对她那些你永远分不清谁是谁的朋友有兴趣,在恰如其分的时候做出理解的样子,还要琢磨今天能不能带她回家,家里太脏了半个月没倒过垃圾了,还是去她家吧,但去她家意味着明天一早要6点半起床转3趟地铁,打车则要百来块钱……

太累了,何必呢,哪怕是爱到了非她不可的地步,也会有倦怠。而要是偷懒逃避,又难免被发现,被追问“你是不是不爱我了”,解释费力,道歉还得买花买包包……天哪,放过我吧。


异地恋则提供了完全不同的选择和规则,它是这样一种存在,它适合想要和人发生感情联系,又不想发生过多、过深感情联系的人。

“正在输入中……”背后的百转千回,矫饰美化之后送达的每一句话,都和最初想的有了微妙的偏差。这种偏差是迷人的,它提供一种微微悬浮于现实之上的“场”,让人可以比现实中更为温柔、体贴、善解人意。

异地恋的成本控制更为方便,基本只需要手机,早晚问好,微信秒回,转发好玩的段子,午夜说点温柔的话……日常最大的花费除了流量就是红包,偶尔买些礼物。倦怠的时候,告诉对方“我在加班”,然后埋头去玩王者荣耀好了,她根本无从查证你究竟在做什么。

是的,见面是笔大开销,既然是难得见几天,自然可以攒点钱在消费上略超过平均水平。何况,“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听上去何止浪漫,简直催情,相对于即将到来的疯狂亲密,怎么算都是值得的开销。

你集中全力给对方一个高于自己真实的假象,而对方也回报以同样的假象。这是距离产生的美,只是这种美是不真实的,是无法长久陪伴你的。


逃避并不可耻,只是没用,至少对于发展真实、长期、深入的情感关系没用。

我没有做过统计,只是猜测,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时代,异地恋在恋爱中的比例恐怕会越来越高。因为很多人不再那么需要真实的对方,不再愿意付出那么多,“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双方都只想享受爱情中甜美的、轻松的、浪漫的部分,并不想去应对艰难的、沉重的、现实的部分。

爱情和其他情感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人长期相处需要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妥协,是互相为了对方尝试改变自己。而如果连被无坚不摧的荷尔蒙驱动的恋爱都懒得经营,宁愿云恋爱,那么云孝顺、云友谊,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被合理化。

也许你正处于人生中这样一个阶段,只能拿出极其有限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分配给爱和欲望,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阶段,这并没有错。

但是,你打算让自己多长时间地停留在这个阶段?承担压力的能力是需要锻炼的,你在爱情里逃掉这一课,也会顺理成章地想要逃掉其他课程。例如,你会不会在工作中、学习中也倾向于逃避,倾向于只顾眼前的轻松?

工作得更为努力,赚取足够金钱,让自己的魅力大到足以让身边能够放大观察你的人喜欢上你,有能力去维持一段真实的朝夕相对的关系,这是大多数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一条艰难的,但走向更为良性生活的路径。

如果你不想改变,那也没有什么。你仍然可以下班回家换家居服端起手机点好外卖躺平,给远方的她发一条微信:你在干吗?我好想你,下个月来看你吧。

你等了很久,她没有回复,她可能在工作,可能在和追求她的男生约会,你不知道,你可以任意选择你愿意相信的事实。你打了一次又一次跳一跳,人生还在原地打转。然后你也许点开另一个远方的微信头像,发送一个笑脸。

不想改变的你可以期待未来被科技拯救,有类似《Her》那样的程序+性爱机器人,一揽子满足理解、倾听、交流和性爱的需求。到那时候你就可以拥有最轻松的、无压力的、适合自己的爱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影随形,又无羁绊和责任。

真是美丽新时代啊,很向往吗?

祝恋爱顺利,祝科技昌明。

责任编辑:阿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