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朋友圈的“XX筹”?

在朋友圈常常会看到“XX筹”的筹款转发,有的人愿意伸出援手并将爱心传递,有的人则对此冷言嘲讽。所以,如何辩证看待朋友圈的“XX筹”?

某一天,在微信看到一条充满问号和感叹号的朋友圈,大意是“在巴厘岛腿摔断了,也要‘XX筹’,难道家里真的这么困难吗?没有父母,没有亲戚的吗?实在不行,还能卖房子!有去巴厘岛的机票钱,没有去医院的钱?!太可笑了!”

很抱歉,看到这条朋友圈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太可笑了+1”。

不得不承认,此刻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信任感缺失和善良被过度消费的时代。影视作品像纸窗上的小孔,透过这个孔可以看到某些现实生活情景的重现。《浮城谜事》中,开车的富二代撞到突然闯到马路中央女大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个碰瓷的。出于对碰瓷的可恨,富二代对她拳脚相加。《父子雄兵》,当范伟把一辆破车便宜卖给一位老人,老人却用这车干上了碰瓷的活儿。电视剧《美好生活》里,美国回来的徐天给路边一位骑行筹款的青年捐款,身边的朋友告诉他,这是骗人的把戏,他不信。于是,徐天一边不停给青年钱,一边使劲追问他:“你要去哪里?”青年答不上,拿着钱落荒而逃,徐天追到心脏病发。

当帮助和善良被利用,变成污蔑和伤害自己的契机,不帮助和不善良反而变成了一种值得提倡的自我防卫。因为信任感的缺失,我们面对需要帮助的人第一反应是:快走,别上当。所以,看到路上有老人摔倒,到底扶不扶?如果要扶,非官方建议是不是先录个小视频以示自我清白?

直到某一天,一个虽素未谋面但在研究生申请上给予我很大帮助的学姐,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XX筹”消息为她父亲筹款看病,我下意识的反应是:捐款并转发。事后回想那个瞬间,我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去思考事情的真实性,也不是犹豫应不应该相信。而是只有一个念头:我要用我的力量,帮助学姐。学姐的父亲是一名几十年的报人,新闻出身的我,天然对记者有着敬畏之情。加上我和学姐先前结下的难得缘分,我的防御系统自动关闭,转而变成主动积极帮助模式。

出于对学姐的熟悉和了解,我能深刻地体会到,选择把自己的狼狈且窘迫的现状曝光在大众面前并寻求帮助的时候是一件多么需要勇气的事情。因为一旦通过网络去进行筹款,势必会面对质疑、非议和指点。一旦进行网络筹款,那些难以启齿的家庭困难就要事无巨细地交待清楚并被大众反复阅读揣测。但这些,和筹款治病相比,她依然选择了后者也选择了相信。那一刻,她更愿意相信善心可以被传递,相信自己可以被营救,就像身处孤独无援孤岛的人,但凡见到路过的船都会发出求救信号,这是相信的力量。

如果有第二种走出孤岛绝境的办法,她都不会首当其冲选择筹款这条捷径获取帮助,一夜之间,几十万悉数到位。被帮助是种压力,它像一个闹钟时刻惊醒自己的感恩之心。所谓,钱债易还,情债难偿。接受了这么大的一份社会感情债,想必忍不住骂一句“吃人的社会”都会心怀愧疚。

从某个角度而言,网络筹款是一种乞求,它和现实马路边上写着悲惨身世等待施舍的人是类似的,不过是换了一种平台。而这种平台好的是,传播速度够快,传播领域够广,传播效果够好。糟糕的是,在网络这层保护罩背后是一群面目狰狞的键盘侠。

这又让我不由地想到“王凤雅事件”,患有眼癌的河南三岁女童王凤雅,于5月4日去世。几个月前,王凤雅家属用直播和“XX筹”募集治疗经费时,得到爱心志愿者的关注。在她生命的最后一个月,志愿者想要将她带往大医院治疗,不料与她的家属发生多起冲突。先有微博实名报警,称“王凤雅疑似被亲生父母虐待致死”指责王家家属诈捐、重男轻女;后有自媒体发布文章称:王凤雅父母用15万元善款带儿子赴京治疗唇腭裂,却放任女儿眼癌恶化。一时间,不实消息震怒全体网友,网络暴力如狂风来袭,对王家家属的攻击和谩骂铺天盖地。而后“王凤雅事件戏剧化反转,双输结果各方应反思”和“谣言、网络暴力和无计可施的底层家庭”等据实新闻报道,才稍微平息了这场集体网络狂欢。

“XX筹”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启动了“XX筹”就意味着要承受网络暴力的风险。网络暴力是真正意义上的沉浸式戏剧体验,在这场熄了灯的荒诞剧中,观众在群体臆想的剧情中释放情绪。在没有开灯之前,这种戏剧体验都是真实的。不同的是,戏剧是虚构的表演,而网络暴力却是真实的伤害。

在网络暴力中,网民可以将自我最阴暗的部分无尽释放并嫁祸到事件主人公中,制造莫须有的舆论焦点。借此自己又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指点点,以宣扬自我高尚。而道德是什么?之前读书的时候,英国舍友问我:“你没有宗教信仰,如果有一天你想做点不那么善良的事,怎么办?”我拍着胸脯说:“我们有道德。”所以,道德存在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是一把丈量自己的尺而不是策打他人的皮鞭。

艺术家向京曾经发起一个“这个世界会好吗?”的展览,而这个问题曾经也常常是我心头的困惑。直到有一次,我掉了钥匙,一个小女孩追了几百米把钥匙还给我的时候,我突然明白,好和坏不过是迷惑人的客观表象,自身的处境和选择便是答案。

当一个人拥有共情能力,愿意更多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愿意更多地去感受他人的快乐和痛苦,那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好的。同样的,面对同一件事,当你选择善良的时候,便也是选择了站在世界会好的这边。在我看来,帮助是一种善良,虽不帮助但不恶言相对也是一种善良。

所以当我再次面对朋友圈的“XX筹”,我只想建议我的朋友们和你们: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责任编辑:阿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