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有墙头草性格?

人为什么会有墙头草性格?

以前,如果评价一个人是“墙头草”,还是贬义居多。被称作“墙头草”的人,多是见风使舵、左右逢迎,在社会浮沉中把自己求生欲展现得淋漓尽致的两面派。

但现在,墙头草的含义已经变得友好多了。至少没有那么恶意满满,甚至还带了一点自嘲的意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善变的人越来越多,“墙头草”统治世界,连带着话语体系也得到了宽容和更正。

要说起墙头草的代表人物,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人是《变形记》里的王境泽。这个上一秒还在农村父母的饭桌前大声叫嚣“我王境泽就是饿死,也绝对不吃饭!”的男孩,下一个镜头,捧着饭碗暴风吸入,一边吃一边连声赞叹:“真香!”可以说这是我见过把“墙头草”演绎得最可爱的人了。

身为一株墙头草,可谓“人间处处是真香”。更何况,在现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你以为你看到的真相就是你以为的真相吗?所有的事件都是一部罗生门。

一个社会热点出现了,就会有各种镜头争先恐后地怼上去。各家媒体为了博眼球,抢热点,争流量,挖空心思站在各种刁钻角度发声。有良心的,还会尽可能地保持相对的客观;吃人血馒头的,只会放大事件中的某一个细节,极尽煽动之能事,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自家利益,提高自家关注度。

与此同时,身处漩涡中心的当事人也不消停,施暴者和受害者相继发声,各自辩护,互相甩锅,彼此指责。

我等吃瓜群众求锤得锤,个个都是看晴雯撕扇的贾宝玉,拍着手道:“撕得好!再撕响些。”态度也像随风飘摇的墙头草,只能不断被舆论导向牵着鼻子走。

联想到最近网上接连发生的“米兔”运动,在大家纷纷对女性受害者抱以同情的声浪中,学者刘瑜发表了《关于me too》的文章,自称发出了一些“政治不正确”的声音。

这篇微博一发,就遭到了大批网友的讨伐。认为这篇文章暴露了刘瑜身为一个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清高。刘瑜否定了受害者们以“贴大字报”进行维权的方式的同时,还对女性受害者言论的真实性保持了谨慎怀疑。而她站在“被指控”的男人的角度,为他们辩护、同情的态度,更激怒了大批网友。大家纷纷表示失望,认为刘瑜这种对于法律原则和实现途径的盲目推崇是“何不食肉糜”式的。

但一番声讨之后,很快又有为刘瑜辩护的声音扬起。很多人认同刘瑜至少敢于在这样一个集体事件面前,表达不一样的态度。同时,刘瑜的观点,还是有着一定修正主义性质的。至少,在如今这样的气氛下,确实有很多高校的教授,越来越不敢带女研究生了。

大概也是在这种时候,我觉得互联网真的太可怕了,像一个长了不止一张面孔的阿修罗。我们每个人,在某段时间,都只能看到这个怪物的某一面。见到一面之后,就很容易被怪物的面孔魇住,像是失了心智一样受它驱使。

说到底,还是贡高我慢的思想在作祟。现在大家都太骄傲、太自负,也太没有耐心。事件爆发,刚刚漏出一块拼图,就有人忙不迭地脑补出一幅画,进而觉得自己想象出的这幅画一定是真相,同时又盲目自信地觉得自己这份观点和立场一定是对的。

我在这场对刘瑜批判和支持的论辩中,一直处于一种旁观的态度,不过也接连被正反双方的观点击中了,像个不断点头的土拨鼠。但不管我曾被某一方慷慨激昂的陈词如何说服,内心如何汹涌澎湃,感同身受,也还是会在语言倾泻而出之前设置一道闸口。让自己冷静下来,再等一等,听一听是否有不同的声音响起。问一问我自己的心里究竟更看重的是什么。

毕竟,我曾经受过冲动钳制,自以为是地站在道德制高点,做过网络暴力的帮凶。所以我知道这种可怕,也会警醒自己,不要再掉入这种深渊。

说起来,如果要从科学角度,为“墙头草”的心理辩护的话,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人类共情能力强的表现。

《奇葩说》播出的时候,现场观众就被诟病为“墙头草”。当时每逢一方的辩手演讲完,现场的比分都会发生大规模的反转。

是现场的观众都太没有立场吗?抛开节目效果的考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辩手们最大程度地激发了现场观众的共情感受。

不管那些辩手们是靠气场压制,还是用腹黑的方式偷换概念一步步引你入陷阱也好,或是狂洒鸡汤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也好,都是极具煽动性和说服力的。逻辑薄弱、情感丰富的人,很容易被击中软肋,随波逐流,感受着被能说会道的人支配的恐惧。

其实,在复杂的生活里,一件事的发生,究其因果,从来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非此即彼,或是非黑即白。而是错综复杂,利益关系牵扯千丝万缕。每个人都有各自站得住脚的立场和理直气壮的角度。身在此山中的我们没有资格,没有能力,更没有统一的标准去毫不迟疑地判断是非对错。

所以,做一棵墙头草也并非是全然的坏处。至少,在事件发酵的过程中,身为旁观者的我们,不简单粗暴地一刀切,而是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思考,这恰恰是个人形成辩证批判思维所不可缺少的过程。而这,也是社会思想更包容多元的一种体现啊。

但是,在这样一个言论相对自由,个人观点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发布的时代,即使做墙头草,还是要做一株“多思考,少说话”的墙头草。多方思考,谨慎发言。如果一旦自以为窥见了事件的真相,就跃跃欲试,大放厥词,自以为是做了意见领袖。其实真的很容易被利用,陷入网络暴力泥沼中而不自知。

这样看来,避免做墙头草的根本方法还是: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形成独立完备的三观。同时,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有谨慎的怀疑态度,对任何事儿都要打一问号。

毕竟,墙头草安安静静长在墙头时只是一堆毫无杀伤力的草,但一旦飘起来,就是能够缠绕住人的喉咙,令人窒息的可怕武器。你我都只是这茫茫人海中,渺小不起眼的一棵草。但是,即使是草,也要向地下扎根,不要感受到一丝微风,就迫不及待地随风飘摇。

责任编辑: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