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每一段感情中,我都会重复经历相同的错误和痛苦?

为什么历任男朋友都是渣男,为什么在每一次谈恋爱,我都会犯同样的错经历同样的痛苦,感觉每一段感情都是上一段的重复,像是宿命一样?

高晓松在《奇葩说》的一段发言又火了,谈起什么是好的感情,他说,让彼此都成为更好的自己,两个自由的灵魂相爱,才是最好的爱情。

这段话里其实没什么新的知识点,老生常谈而已,既保持自由又能在关系里变得更好,这种爱情当然是最好的,相当于公理,无需证明。

但我们还是一次次被这种语句打动,因为在现实中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太难了,我们在情爱里看到了彼此身上的不堪,最终两败俱伤,大多数的感情都没有让我们变得更好更自由。相反,恋爱中的我们要么保持着那个原本就很糟糕的自己,要么变得更加糟糕。

所以,那个所谓的更好的自己显得尤为可贵,我们都渴望着,但却都没得到。

你是否想过这是为什么?

因为你没遇到对的人?每次遇人不淑你都如此安慰自己,但下一次你又像魔怔了一般扑向那个错误的怀抱。更难以解释的是,那个错误的怀抱总是如出一辙,人总是会被同一块石头多次绊倒。

你身边的人或者你自己就有过类似的遭遇,历任男友都很渣,他们保持着惊人的一致,要么都出轨,要么都擅长冷暴力,他们像是批量生产,分次投放到你的恋爱旅程中,后来你开始渐渐怀疑,是不是你自己也有些问题?


我参加咨询督导会的时候,听过其他咨询师分享了一个案例,女来访者谈了三段恋爱,有被动成了第三者的经历,也有主动插足,可以说她是个“惯犯”,尽管每次都是她主动结束了难堪的关系,但她自述非常痛苦,“好像经常会被有家室的男人吸引,每次都莫名其妙卷进了三角恋中”。

第三者的身份当然是被很多人不耻的,当这种关系模式多次重复出现,背后一定有更深层的原因,就像很多人说明明知道该远离渣男,但实际上却又会再一次爱上。

她们是在一次次复刻过去经历的痛苦,是一种创伤的强迫性重复。

咨询案例中的女来访者,她的母亲身体虚弱,她出生之后母亲有长时间卧床养病的经历,这导致她的父亲一直迁怒于她,把母亲的病怪罪到她头上。

成年之前,她在家庭中感受到了一种非常矛盾的关系,她既被父亲忽视着,但又能感觉到父亲是爱她的,父亲反复无常,这无疑给她的成长带来了一种痛苦。

成年后,她一次次成为了恋爱关系中的第三者,重演她在原生家庭中发生的故事,她既被爱着也被忽视着,对方既不愿意放弃她又不能给她完整的爱。

有一句话说“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在情感中却恰恰相反,我们虽真切经历了创伤,感受到了痛苦,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在过去给自己所遭受的创伤和痛苦一个合理的解释时,我们的潜意识就会不停驱动我们去相似的关系里寻找答案。

为什么父亲对她有如此矛盾的感情?为什么她不能得到完整的爱?这些疑问没有在过去得到解答和释怀,她便希望在未来去完结和平复。

这种未竟的心情中还隐含着一种期望,说不定曾受过的伤会在这一次恋爱里得到愈合,没有得到的完整会在这一段关系中实现,她想得到的不是眼前人,而是一种对父亲的报复快感:你看,你没有给我的,我还是得到了。

这种不甘会一直骚动,所以看似是命运捉弄,让一个人总是遇到给自己带来伤害的人,但实际上是他自己在通过不断地重复过去的创伤,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获得关注和爱,试图补偿自己过去的缺失。

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主角松子就是典型代表,她总是遇到不珍惜她的男人,又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哪怕她极尽所能去取悦他们,却总是未能如愿地得到温暖而诚恳的爱,这就是她跟父亲关系的重演。

因为生病的妹妹“争夺”了父亲大部分的关注和爱,所以父亲对松子总是冷漠而疏离的,偶然一次松子扮鬼脸逗笑了父亲,这让她习得了一件事——扭曲自己去迎合和取悦,才能得到父亲的喜爱。

长大之后的松子,对待爱情的态度也是如出一辙,“无论你怎样待我,我都会给你最热烈的爱,哪怕这让我失去自己。”


松子式的恋人,只会爱上给自己带来伤害和虐待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这算是一种“自虐”,那为何我们不能改变这种重复性的错误?

除了想要得到释怀,弥补缺失的爱,我们已经在过去的关系里形成了一种认知和行为模式,并习惯性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它算是一种防御机制。

就像面对冲突时,有人会躲避,有人会正面迎击,还有人会假装冲突不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应对方式,这种应对方式的本质都是在保护自己。

哪怕它并不总是合时宜,但因为习惯,我们并不总是能意识到需要改变,所以你爱上的那个人,一定是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你的习惯,让你可以继续用习惯的方式去面对自己和对方。

所以,高晓松说的让我们在感情里成为更好的自己,更自由的自己,只是一种表面的愿望。在现实里,我们选择伴侣的根本初衷,还是先要保存现有的自己,不去打破惯常的应对方式,这更像是一种本能。

比如,一个毫无安全感又多疑的人,她总是会爱上若即若离的人,她会通过不停的试探和询问,去确认对方是否爱自己。试探和询问就是她的应对方式,是她一直以来的习惯模式,如果遇到了一个跟她一样的人,她的应对方式就毫无用武之地,这反而会让她更加惶恐,因为防御机制无法起作用,她觉得无法保护自己,会觉得更不安全。

这样的恋爱关系当然是痛苦的,但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深藏着另一种恐惧——改变自己的应对方式,那是更大的痛苦,于是我们早在每段关系开始前,就为自己做出了两权相害取其轻的“最佳选择”,与其都是痛苦,那不如选择一个更轻量级的更熟悉的痛苦,所以一次次爱上那些我们本应该远离的人。

有没有可能在恋爱里成为更好的自己?当然可以,但前提是意识到自己一次次恋爱失败的原因,找出自己究竟在恋爱中在补偿什么?寻找什么?那些过去的应对方式是合理的还是仅仅因为习惯?

改变自己当然是痛苦的事,但痛苦是一阵子,继续谈错误的感情也是痛苦,但痛苦可能持续一辈子。是自欺欺人的活,还是奔向更好的自己,并不取决于遇到了什么样的人,而在于你自己到底想做怎样的人。

责任编辑:卫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