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揭露的生活,为何总是呈现出不美的那一面?

都说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揭开帷幕探其本质,比如我们的生活。可往往如此,呈现出的总是不美的那一面,为何会这样?是自身原因,还是生活本就是如此?

对于生活的探究与揭露,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活一世,想要活得明白,清醒且自然。一个人不会因为仇视生活,而去深究其本质根源,他们想到的只有放弃一切,远离一切,因为对于他们而言,“美好的事物”不仅在现实里坍塌,更在他们的想象中瓦解了,于是他们便对生活失去了好奇心。 

我们一生下来,本能似的就产生一种对于生的焦灼,死的忧虑。为了掩盖这种焦灼与忧虑,我们会对生活下手,试图狠一点并把它拉下水,倘若它不堪一击不小心让浮渣浮出水面,我们又会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物一样惊恐万分,自始至终都忘了这些东西其实是我们折腾出来的。人类可能因为擅于推卸责任,所以才强大起来的吧。

倘若我们处在高墙的这一边,势必会对另一边产生好奇,在我们的主观意识里认为,即将被揭露的那一面,一定是一贫如洗的世界,或者是肮脏的现实主义,那些衰,破,穷,油腻与污垢,失意与转辗,痛苦与绝望,人在那些难以捉摸的微小尺度上的抵抗,全都化成百孔千疮中的一处脓淤,看见的人躲都躲不及,于是跳下墙角,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或许是出于自我保护(也有可能是觉得不符合预期,认为外在的事物是对自身的亵渎与侵犯),我们总是不愿看到那些浑浊的场面,不管是关于他人的还是自身的,于是学会了自欺欺人。毕竟过分真实的事物,我们不一定喜欢,也不一定接受,因此会在事实的表面披上一层薄纱,定义出另一个意思,久而久之,弄假成真。

即便是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会设法去做另一番遐想,想着有转机,想着有第二种可能,想着想着,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其实事情本就如此,是我们以为会更好而已。自以为是也有可能是促成人类强大的原因之一。

卡尔维诺曾在《看不见的城市》中这样写道:“如果你想知道周围有多么黑暗,你就得留意远处的微弱光线。”对生活的揭露也是如此,越想知道身边的一切有多虚假,就得一刻不停地挖掘生活的真相。在我们抵达美好,光明,梦幻的地界之前,我们跨出的每一步都是踩在黑暗之上的,也就是说——我们也是黑暗的一部分,也是糟粕的一部分,也是虚假的一部分。

看到生活不美的那一面时,我们首先要反观自己,而不是陷入其中。倾听自己的内心,掌握不被同化的法则,然后再择道而行。说到底,生活是一种终极而模糊的东西,我们无法触到底部,更无法求得真谛,只能互相折磨,然后互相接纳。这时候就是心态决定一切了,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问题,问题就会往什么样的趋势发展,结果可能如你所想,但不一定体面。

一件事若想要被看起来体面,那在体面的表层之下,就得藏得住许许多多的逼不得已,无可奈何,千错万错,甚至需要一颗维持住体面的强大内心,把那些好的坏的一并接受,且不偏颇。因为我们做不到,又要强迫自己去达到,所以才会崩溃,进而自我怀疑。除去我们个人,其他一切事物,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美的还是不堪的,我们都无法左右,甚至有时我们连自己也控制不了。

那还不如换一种方式思考,如果我们个人活得喜悦,你会发现满世界都在发光发亮,如果个人都顾不上,那么眼前的事物就会看起来污秽不堪。一切事物虽各自运转,却又取决于本心。

当然,也有人会有这样的好奇:我们的生活看起来亮堂而美好,为何忍心去揭露呢? 

这就好比我们刚买下一棵蔷薇花苗,你若想它盛大开放,就得把原本长成的叶子剪掉,花苞也要剪掉,把你认为美好的、有用的事物统统抛开,这样的一棵生命才能真正成立。或许,大部分时刻,我们并非是想看清生活的另一面,而是想借此看清自己。接受真相的同时,又不受侵蚀与感染,那便是此生最大的安慰了吧。

责任编辑: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