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论些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可以先问问自己,你真的觉得爱情重要吗?像你以为的那样重要吗?

爱情首先相关于一种心灵之间的交流。在过去的那些时代里,人们用信件,电报,电话,用自行车和绿皮火车缓慢的移动来累积着对一个人的思念,它们成河成山,像天上飘浮的云朵般可望不可及,时间和距离拉长了种种想象,交流和亲昵并非唾手可得,也因此似乎显得更为珍贵和浓重。而今天我们的一切几乎都可以在网上解决,虚拟世界本身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真实世界。即使我们几个月不出门不见任何人,也可以和很多人交流,可以和某个ID说着恋人间才能说的话语。我们可以不爱任何人,也可以同时“爱”很多你从未见过的人,而生活的一切似乎都不会受到任何改变,情感的偏移和漂流似乎随时随刻都在发生。北上广宽阔无际的城市穹顶之下,孤独的灵魂随处可见,但人们有了更多的手段和途径去解决、替代这种需求。有游戏,有宠物,有漂流瓶,有大保健……有没有爱情,似乎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但毫无疑问,我们仍在谈论爱情,渴望爱情——那种“真正”的爱情。爱情是本能,是你一部分的延伸,是自我的映射,更是一种无法取代的亲密关系,而“关系”就意味着一种双向的,甚至多向的情感碰撞。爱情,从来就不像一枝花插入花瓶那么简单。在我看来,它还关联着我们的亲情,友情,死亡,政治,以及对爱与自由的理解。

对很多创作者来说,对爱情的表述意味着一种重要的人类观察,从这个切口进去,可以走得很深很远,几乎每个人的爱情里都包含着褶皱和隐秘。爱的发生本身很单纯,但我们为什么爱一个人,如何去爱一个人,以及失去那种爱之后的反应,还有那些似爱非爱,那些颠倒错乱,都指向了更隐蔽的自我和世界。每个时代的爱情故事都会呈现出它独有的细节,《色戒》里的爱情相关于战争阴影下的人性,《芳华》那个时代的爱情挟裹着显而易见的政治,《东京女子图鉴》里的每一段爱情都和城市地标代表的阶层划上了等号,而我们生活在今天这个价值观含混的时代里,爱情周围的声音分外嘈杂,它的定义和方式更宽泛了,但也更加充满不确定性——不过说到底,还是会发现这一切都相关“政治”。德国作家埃尔克·海登莱希写过一篇小说《背对世界》,讲述了一个女大学生和一个空军士兵两人跨越四十多年的一段关系,两人两次幽会的时候分别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和柏林墙倒塌,他们浑然不知,却实现了彼此之间的成全和抚慰,是一个非常美好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道出一个真理:当人们彻底地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时,其实是“背对世界”的。我觉得这是一种真正的“爱与自由”,所以过于“面对世界”的爱情往往会是悲剧性的。

我也写过一些和爱情有关的故事,那里面的人物大多是“背对世界”的,在沉溺与背离某段情感关系的过程之中,他们更多的是在追寻自我,回归本真,或是和自己的困顿迷茫和解。《在纽约》里的辛澍爱上了自己的已婚上司,她去纽约试图再见旧爱,最后却在梦中实现了告别;《伤心乳头综合征》的程朗和夏羽在各种浮华的都市幻景里小心翼翼地抵抗着生活的真相;《最后一个夜晚》里的宁远因为乳腺癌而失去一边的乳房,在一次偶然的重逢中她选择了用情爱的温暖去对抗死亡的阴影,他和她坦然面对着各自的缺憾;《海却不满》里痛失爱人的之夏寻找着丈夫的器官受捐人,与此连接到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着自我救赎。“我要在透明的火焰里,变得像灰烬一样轻松”,生命最终涅槃也好,消逝也好,最终我们仍应该努力去追求刹那的光和热——爱情亦如是。这是一些当下的故事,相关于今天我们身边发生的道德焦虑,阶层差异,情感灰度,真实欲望,以及对信仰,死亡,自由,自我价值等命题的探寻——从某种意义上说,你的爱情,就意味着你对这个世界的应对。

最后,我想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朋友的朋友的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一个“大篷车”表演团队里,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相爱了。他们爱得热烈,却没有自己单独的相处空间。那时去旅馆幽会必须要有结婚证,否则被查到就有按“流氓罪”被论处的危险,男人无奈,就去买了一张假结婚证,两人拿着那张假结婚证跟着车队流浪,在各个城市里度过了那些只属于自己的隐秘夜晚。时间久了,他们渐渐“忘了”那张结婚证是假的,特别是女孩,开始以妻子的心态来要求男孩,年轻的男孩玩世不恭,认为他们不过是恋人,两人之间龃龉渐起,争吵越来越多。一天深夜,在女孩老家的那个城市里,男孩照例一身酒气回到女孩家,却只见女孩在黑暗里一声不吭地坐着,桌上放着那张假结婚证。第二天,女孩离开了大蓬车队,自此消失在人海之中,两人再无联系。男孩此后依旧漂泊,时代变迁,大篷车演出渐渐消逝,他流落于各个城市的夜场中表演,过着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生活,年近五十时他查出癌症晚期却无钱医治,最后在非常折磨的病痛中离开人世,一生未婚。在他对我朋友讲述自己故事的时候,他反复多次提到了那张假结婚证。他一直收着。

让那个女孩离去,他觉得那是他一生中做过的无数混蛋事中最混蛋的一件事。

在爱情里的每一次选择,无论是“背对世界”还是“面对世界”,都意味着你正在交付着自己一部分的过去和现在,而你的未来,也许会久久回荡着这一次选择带来的回声。人的一生,火焰与灰烬共存。

责任编辑:卫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