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面对浪费过的时光?

我们该如何面对浪费过的时光?

什么算浪费的时光呢?

大四的时候,我第一次明确感受到,自己浪费了四年时光。

当时我在一个城乡结合部的高中当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老师,带高二的学生,教语文。刚刚考研失败,感情也是一团糟,非常典型的失败者。

生活被上课铃、下课铃分割,每天都有无数琐碎的事情迎面而来,要在上课的时候充分吸引学生,除了专业能力和经验外,还需要充沛的体力、情感、自信和沟通能力,这些远远超过我这个书呆子和社恐的负荷能力,我非常明确:我不适合这份工作。

我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里,正对学校的操场,每天早操的铃声一响,我就从床上艰难地爬起来,站到阳台上去刷牙、洗脸,同时眺望操场上的学生们自由散漫、千姿百态地做操。远处是青灰色的山,可能因为情绪太低落了,回忆起来,那时候的天色总是灰沉沉的。

面对灰沉沉的天色,我反复在想的是: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然而,我不得不承认,是我自己浪费的时间让我面对了这样的生活。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次的话,我想回到大一。那时我刚考进中文系,对文字敏感,对阅读和写作着迷,写了一些幼稚、但能看出未来空间的文学评论,“好好努力,以后考文学评论的研究生。”老师这样告诉我。我被这样的肯定鼓舞着,但又觉得有种隐隐的不安和怀疑,这真的是我想要的未来吗?

那年冬天,我去上海戏剧学院看在电视编导系的高中校花。

校花带着我,和她的同学玩了两天,他们可真有意思啊,这种有意思,不是在于女的漂亮、男的帅气上,这些外在的东西,能给人短暂的炫目感,真正让人难以忘记的是他们旺盛的表达欲和对各类艺术的好奇心。

他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表达,聊到我没有听说过的艺术家和理论,聊到当时的我觉得匪夷所思的生活可能,聊到或清脆或宏大的梦想,这些聊天让我体温升高,我忽然意识到,世界上原来有这样的专业,让人这样的活着。我也想这样活着。

我在他们身边,忽然明白了,我不是一个可以老实做学问的人,我是那种用文字表演了一通,就指望掌声和认可的人。创造一个又一个世界,不仅停留在纸面上,还能转化成影像,被尽可能多的人看到,原来这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

我应该做的是退学,重新参加高考,去争取重来一回的可能性,但我纠结了一个星期,放弃了,我实在太害怕失败了。

于是几年后,我站在那个阳台上。这所高中并非重点高中,我带的这个班的学生,按照历年来的数据推算,充其量能有五分之一、至多四分之一的人能考进过得去的大学。我想这些十七八岁的人,或许几年后就会和二十二岁的我一样,发现前途茫茫,感受绵长而现实的绝望。

实习快结束的时候,我请学生们写下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回答丰富到完全超过我的想象,数学家、宇航员、流行歌手、演员、画家……要做画家的学生,在纸条上写:我要考进中央美院,第一年考不进,就考第二年、第三年……经历过中考,绝非胜利者的他们,面对未来原来有着这样充满元气的斗志。

是他们的答案,让我从沮丧中走了出来。人生的可能性的确远非此时此地而已,与其悔恨已经浪费的时间,还不如想想未来能做的选择,我才二十二岁,无非比我的学生们晚出发几年,一切都还来得及。

后来我正式工作了,没有做老师,但也没有做和梦想有关的工作,我坚持了阅读、写作、拉片,听讲座、参加编剧比赛,坚持了写,写,写。花了很长的时间,我做到了,写了一些被读者认可的小说,出版了书,卖出了若干影视改编权,担任了几个电视剧、网剧的编剧。写出来只是几十个字,做起来的确走过了不少坎坷,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缺乏学院训练的人,在担任编剧的时候尤其战战兢兢,他人在大学阶段就应该解决的很多技巧性问题,我是在实践中以最笨的方式才慢慢自我教育成功的。

回头看,如果大一的时候,我就退学去重新高考,考编剧专业,是不是会走得更顺利?

很难说。本科阶段大量阅读的经典、做过的文学评论训练,让我的剧本写作坚持了从文学出发,这正是我和有些编剧拉开差异的所在。而工作经历也丰富了我的写作范畴,在写到校园生活时,我可以很轻易地调动起担任老师的那段回忆,我至少比很多人更明白一点:未成年的学生远远比成年人想象的成熟。

蛮有意思的啊,生活中太多无法一望而知因果关系的事情。

所以,放轻松一点吧。每个人都会浪费时光的,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让每分每秒都有价值,原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奢望,能做到的大概只有机器人,哦,不对,就算机器人也需要充电和系统升级呢。

人生如果是一段旅程,如果能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和强硬的执行力,做到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当然是好事,但旁逸斜出的那些岔路,曾经让你迷惘的迷宫,未必都是没有价值的,凡走过必有痕迹,你以为浪费的时间,一样给你带来经历、感受,带来意想不到的人际关系,这些都可能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帮助你。

要注意的无非是两点。

第一,要尽早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能够为之付出什么。

人生不存在标准答案,那些成功模板并不适合所有人。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成为生活的强者,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永不言弃,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取得可以被量化的成功,人生在世,最宝贵的是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度过这一生,如果你的意愿就是随遇而安地顺流而下,也没有任何问题。

第二,要接受是人就会浪费时间,但如果自己想要的生活需要你付出持久的努力,那就要对曾经的浪费保持羞耻感,允许自己偶尔的软弱和放弃,但永远都记得要站起来重新开始。

博尔赫斯写过:“然而无论如何总有什么会留下,然而无论如何总有什么会嗟叹。”

面对已经无法改变的过去,找找里面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在此基础上,认真去做点什么,去“留下”;如果没有,叹口气,承认自己浪费了这段时光,告别它们,和自己和解,这是你能给自己,最好的礼物之一。

责任编辑:张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