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武侠的人平时都是干什么的?

琴心剑胆问:写武侠的人平时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他们能创造出“江湖”这么神奇的世界?那个世界里提到的武学招式、门派等等,和现实有多少重合度?

某武侠杂志原资深编辑墨書白答琴心剑胆:

金庸、梁羽生那一代,甚至再早些的武侠作家,有很多人都从事报纸行业,其中也有少数纯以写作为生;上官鼎的主笔人刘兆玄,前几年出任台湾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着实让我辈读者吃惊不小(注:上官鼎为台湾多部武侠小说作者署名,据作者自己称为刘兆玄、刘兆黎、刘兆凯三兄弟合用笔名,刘兆玄为主要执笔人。)——庙堂与江湖之距离,不想竟如此之近;而现在的武侠小说创作者,从事职业则更为广泛,从IT精英到金融精算师,从大学历史教授到中学政治老师,从程序猿到公务员,从本科在读到留美博士等等,五花八门。平日里,他们深藏功与名——很少有同事或领导知道,眼前这个或木讷或严肃的人,却在私下,建造着另外一个拉风的世界。
为什么他们能创造出这个神奇的世界?也许,答案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千古文人侠客梦。梦想是一切进步的原动力。武为技艺,侠鸣不平,武侠小说除去饱含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包容力之外,更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后,产生的希望寄托所在。
一般武侠小说中提到的武学招式、门派,大都以“虚构为主、夸张为辅”,和现实有一定距离。但也并非完全凭空捏造,因为世间本身也确实有一个武林世界存在。中华武术里,大大小小的门派加起来,少说有三四百个。比如,少林、武当两派,自然是威名远播,盛誉非虚;看过金庸名著《笑傲江湖》的朋友,肯定还知道青城派。此派近年来声势挺浩大,四处在推广门派武学,其掌门甚至还亲自去南极演练了一趟青城太极,以为本派做宣传。不过虽说因《笑傲江湖》而名闻于世,青城派上下却为此无比郁闷,因为大部分人一听说青城派,首先想到的恐怕还是余沧海和“青城四兽”,深觉“青城山上无好人”,哈哈;有着同样苦恼的还有峨眉派。峨眉派武学传承上千年,亦柔亦刚自成一派,但在金庸《倚天屠龙记》问世之后,不得不经常出面澄清:“我们真的没有女尼!”2004年的时候,青城、峨眉两派,还曾特别邀请金庸先生前往四川,来观看自家武学表演,力求今后能为本派正名。
武侠招数,除了上述据山立派的一些门派,都有自己本门武学之外,武侠小说里出现过的其他招数,如形意拳、咏春拳、太极拳、八卦掌、洪拳等等,很多不仅真实存在,而且在“江湖”上也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比如咏春,这几年拍的系列电影《叶问》,讲的即是咏春拳武术大家叶问先生的故事。
武侠世界,其实博大精深。各位侠士们如有兴趣,不妨去寻师求学,或也可有幸得窥其中奥妙之万一。即便一时半会儿练不成“飞花摘叶,皆可伤人”、“登萍渡水,走鼓站棉”,亦可静心凝神,练就一副耐劳抗压的好体格。

(责任编辑:金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