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不报忧,算不算孝顺父母?

报喜不报忧,算不算孝顺父母?

我曾经是个妈宝男。

妈宝到什么程度呢?哪怕去菜场买棵白菜,小贩多收了两分钱,也得回家,打开视频和我妈唠两句。

我:妈,我也不是心疼这两分钱,主要是,道理不是这么个道理,五块四毛八,她收五块五,为什么不收五块四?总想自己多赚一点,为什么不想着让别人少花一点?现在都手机支付了,几分钱也可以刷,我不是非要你给我便宜,该多少你让刷多少也行啊。我妈义愤填膺:是的,是的,我儿子说得对,下次别买他家的!

对,其实我只是随便聊聊,而我妈却当了真。

有一次,某个关系要好的同事,我们绝交了。因为工作上的事,他骂了我,骂得特难听。那会儿,我刚来北京半年多,内心正处于孤苦无依的状态,就打电话给我妈,聊了好久,聊到动情处,还哭上了。我妈听完,好几天都没睡好觉,她本来就有高血压,心脏也不好,险些为我的事病了一场。

结果呢?没几天,我和这同事就和好了,又没脸没皮地互相开起了玩笑,大冬天的晚上,还一起去吃了烤鱼。而我妈,却还沉浸在伤感的情绪里,每天睡前都打电话来安慰我……

发现没有,当你一个人身处外地,和父母报忧的时候,芝麻点儿小事,在他们看来,可能比天都大。因为距离的关系,血浓于水,他们会不自觉地把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件事都放大。

而同时,他们能帮上忙吗?并不能。

所以,最后的最后,就是惹得父母跟那儿干着急。

再者,养成和父母报忧的习惯,一个人就永远长不大,精神上无法断奶。

本来是些转头即忘的小事,经过你的复述,无形中就变成了大事。时间久了,你会易怒,患得患失,像个“一天三变脸”的孩子,最终损耗的,是自己健康独立的人格。

一个人要长大,就不能总为自己找依附,留退路。牵牛花为什么长不成参天大树?因为它每前进一步,都在攀援身旁的篱笆。你迟早要明白,父母会老,会死,这趟人生旅途,他们不可能永远做你的避风港。你不是鸵鸟,他们也不是你恐惧时,寻找的那片沙子。

何况,谁的人生不是喜忧参半呢?喜忧参半,才是生活的常态。你有没有想过,父母也有自己忧虑的事?他们心里本来就有石头,你再把自己的石头丢给他们,他们还能丢给谁呢?只会石头摞石头,一日比一日沉重罢了。

父母越来越老,我们要做的,是他们前行的拐杖,而不是负重的石头啊。

遇上开心的事,笑一笑,碰上烦恼的事,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负面情绪会传染,我们不仅不要和父母报忧,也最好不要和他人报忧。梳理情绪、消化情绪是成年人的基本功课,也是一个人成长和成熟的标志。

张小娴说,一天之后,已成往事。是啊,那些让你痛苦的事,像撕掉的日历一样,终究会成为往事,在时间的长河里翻飞,泛黄。何必太纠结?

有句话说得好,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道理是一样的,当你把不开心的事太当回事,屡屡提起,不开心就会一直追着你。选择性遗忘,是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那些耿耿于怀的人,终归会把自己压垮。

孝顺的含义,其实就是四个字,让人放心。是让父母知道,辛辛苦苦养育十八年的你,离开他们,也可以飞了。你的天空,万里无云,还是风雨交加,都可以笑着对他们说,我很好,很快乐。分享喜悦,家人更有爱,消化忧伤,你成为了更强大而美好的自己。

其实,你本来也很好。人生不过是一场体验,这一路,好的坏的,体验过,都是好的。

一段健康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既血脉相连,而又各自独立。你走上了一个人的长路,让他们放心,他们也才能安心做自己,过属于自己的生活。老年人也要社交和娱乐的,好不好?把他们还给他们,把自己交给自己,各自领受自己的那一份人生,多好。

“爸,妈,我很好。报喜不报忧,不是我从来不遇上坏事儿,而是,我相信我有自愈的能力,你们也有。一起加油哦。”

责任编辑:曲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