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和同事做朋友?

该不该和同事做朋友?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聊聊“朋友”。

十多年前,我在县城一个澡堂子洗澡,泡了澡后,有个搓背师傅问我:“要不要搓个背,朋友?”

那时我十七八岁,中年人大多叫我“小伙子”,“小兄弟”。但这个师傅称呼我“朋友”,我诧异而惊喜,感觉自己得到了成年人该有的体面和尊重,爽快答应了。

“朋友”有时就是一个称呼而已,不代表别人真把你当朋友,但起码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朋友”二字传递着友善,尊重。

我记得ONE在微博上有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样的朋友是真正的朋友?”

网友回答:

“可以无话不说,也可以不说话。”

“是你掏心掏肺对她,她也会掏心掏肺对你的人。”

我的回答是:“你开口借钱,Ta借,从不问你什么时候还。”

大概十年前,有次特别困难,我向一个朋友开口借1000块钱,他二话没说,问我什么卡?很快,钱就到账了。

钱是有效的试金石,借钱,还钱,这很世俗,也不可避免会尴尬,但事实如此。但这绝不是检验朋友的唯一标准,而且千万别随便去“试”。

于谦在《十三邀》里说:我把所有人都当朋友,哪怕这是个小偷,只要他不偷我,他就是我朋友。

每个人对“朋友”都有不同的理解,一定是达到自己内心的某个准则,而朋友间也一定有“物以类聚”那般的磁场,相互吸引,心有灵犀,要不然“朋友”二字就没啥存在的意义。

人与人未必情怀相似,志趣相投,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为朋友,再说,我们也不需要那么多朋友。

相处是人情世故,是相互帮扶。这种情谊不一定完全会对等,但总体应该平衡。如果只是想着朋友能帮自己什么,而不想到自己能帮朋友什么,这种友情肯定不会长久。

我在ONE上认识一个年轻又有才华的作者,有次我写了个小说,心里没谱,请他给点意见,他用将近一千字回复了我,直言不讳说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糟糕。

我非常感动,我知道对这件事他是用心的。

也许没有生死之交,没有肝胆相照,但起码在我们相处的时候,你用真心对我,那我们就是朋友。

可以有求于朋友,但少给朋友添麻烦,我认为是种美德。

千万不要需要帮助的时候才想到朋友,朋友也需要维系,物质和精神上的维系,但这种维系不用刻意,且力所能及。有个朋友说,他们几个朋友间有个约定,每个朋友结婚,都会统一随份大礼,有一年他没收入,感觉吃不消,就随了一份小礼,也不管别人怎么看他。还有个朋友说,朋友聚会几次,她都没去,我问她为什么不去?她说,状态不好,确实不想去。

量力而行,坦然面对,没必要因为维系朋友而让自己窘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不必强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

而真正的朋友一定会理解你。

与同事在工作中彼此信任,共同协作,在生活中相互帮衬,相处愉快,难道是因为同事的关系,我们就不能成为朋友了吗?当然不是。

我们顾虑的是同事与我们存在利益关系,不乏心怀不轨,落井下石之人。职场中有没有这种人存在?事实上,这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因为我们改变不了别人,甚至也很难改变环境,而让自己变强大,依靠自己的才能,远离职场规则,少些无用社交,这可能更重要。

《北野武的小酒馆》一书中,北野武认为人和上帝最理想的一种距离是“人在做,天在看”,你想做什么是你的自由,但老天爷随时都在那里看着。

所以也不要畏惧别人的诋毁和误解,因为老天爷随时都在那里看着。况且,每个人都有特别准确的直觉,那就是相处起来是否舒服?所以我们一定会很清楚,有些人可以坦诚相待,而有些人必须敬而远之。

朋友的感情也会变淡,亲密无间的人会渐行渐远,但这是量变到质变的抉择,是内心的真实舍弃,于是我劝慰自己:亲疏随缘,不必内疚,也不必遗憾。

责任编辑:曲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