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超前消费?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超前消费?

上小学的时候我有一个邻居楠楠,大家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但楠楠小时候拥有的时髦的东西可比我多多了。

电视刚兴起的时候楠楠妈就给他们家买了电视,空调兴起的时候,他们又很快买了空调。

楠楠家是养猪的,他们家只要把猪卖出去了,就会赶快把想买的东西买回来。在楠楠的心里,他们家一般是需要什么就买什么的,而她也并不觉得家里拮据紧张之类的。

但我妈的消费观念跟楠楠妈就不同了,她总觉得钱不能乱花,我们家里拮据,不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还告诉我和弟弟:我们家不比别人家,可千万不能乱花,导致我从小就觉得家里很拮据。

但长大后我才意识到,其实当时我们家和楠楠家的情况不相上下,甚至很多时候楠楠妈为了买一个想买的东西还要跟我妈借钱。 

这个时候,有人可能会说:楠楠妈这才是有智慧,借钱满足当下的需求,等钱还了的时候,买的东西也用了好久了。 

相比来看我妈就有点太呆板了,因为总觉得拮据,也不好意思借钱,不仅没及时买东西,还把自己的钱给了别人去流通。

这也很符合现代“消费主义”的主张:用信用卡或者花呗买买买,你就可以提前得到你想要但又买不起的东西。

但商家们只会讲述故事的亮面,让你听到那些闪闪发光的商品和美好生活就停不下来。

很多时候我都不理解我妈为什么不能像楠楠妈一样,狠狠心借点钱给我们更加充实的物质生活,我妈没理我,只说了一句:有多大能耐花多少钱。 

再后来,楠楠家的养猪事业出现了一些变故,楠楠妈又习惯了把赚的钱立马花掉,遇到这种意外的大额支出,根本就没有弥补的办法,再后来,就只好变卖了一些家里的电器,但二手电器也并不值钱,所以后来的几年光景,楠楠一家都因此过着比早几年拮据很多的生活。

故事讲到这里,你或许又会觉得,我妈那种保守的消费理念,在关键时刻,是能保证一个家庭不出大乱子的,最起码遇到意外情况时有钱救急。 

所以你看,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怎么样过会更加幸福谁也说不清,最重要的是,你相信了什么样的故事。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血清素抵不过荷尔蒙,所以商家才会放弃一切理性的推荐,让李佳琦们用真实的试色说出来:所有女孩,听我的,买它!

连奇葩说都在辩论说,可不可以精致穷。

哈佛女孩许吉如替大家说出来了心声:必须要精致穷,就连吃shi,都要吃一口巧克力味儿的。

很多时候,消费带来的一种幻觉:你消费了什么就代表你是谁。

你买了一个LV,你的人生都变得精致美好起来,只要一看到LV,你就会觉得自己会拥有更好的人生。 

商家听懂了你想要的故事,于是趁热打铁,把普通的矿泉水换了精致的外壳加价几倍,把买不买口红包装成一个女孩有没有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你下单的每一刻,买的不是商品,买的是一种更好的人生,一种对于工作996的告慰,一种对于自己的宽容和奖赏。 

只有能把钱潇洒地花出去,你才能说服自己辛苦加班挣钱的意义。

之前网上有一个段子,那些在双11买东西不眨眼睛的朋友们,私下里都会问:有腾讯会员/爱奇艺会员给我借借吗? 

一下子就揭露了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买大牌毫不手软,买日常用品斤斤计较。 

就比如我前几天问要不要买switch,群里的朋友说:这是典型的落灰产品。

所谓的“落灰”一般就是指买回来晒个照发个朋友圈之后基本就放在角落里等着上面有灰尘了,简而言之就是,没啥用。 

我听完劝,想了几天之后,还是去买了switch。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那种想拥有的感觉。

我还认识一位做媒体编辑的朋友,月薪1w,日常消费靠花呗,旅游住宿刷信用卡。

她跟我说:我们这一代人,大概率都还没进入婚姻,没有伴侣的约束就没有消费建议,没有孩子就没有消费的约束。我们只能用符号化的消费来标记所在的社会阶层,往自己身上贴一些标签。正是因为不想承认自己的平凡和普通,才要用一次次的消费和购物来证明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

说白了,这届年轻人就是“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很想要呀”。

我们父辈那时候的购物,想买一个大彩电可能还要到隔壁的镇上,先攒一段时间的钱,骑车半天才买回来电视。

可我们这一代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每时每刻都在“支付宝消费*元”的机械女声中生活,前一秒下单,最快的都能够当日达了。

那种心里痒痒的等待煎熬,那种站在玻璃窗前对一个礼物望眼欲穿的时刻,真的不用再经历了。 

当买东西变得越来越容易,谁又忍心拒绝呢?就连歌中不也唱:谁会介意,得到更多。

可实际上,我并不鼓励超前消费,我不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精致穷”的幻象中,因为精致穷的本质,不是精致,而是穷,只不过是美化了的穷。

你越想满足自己的欲望,就越花越穷,你越穷,就需要拼命工作来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到最后,你只能陷入这样一个循环里,你工作不是在为你的未来,而是过去买单。如果你停下来,你的当下就会像塔罗牌一样,抽掉一块后全部溃散。

我仍旧记得自己下决心要来北漂的时候,最害怕的不是北漂有多难,而是我带的3000块钱能支持我过多久。那时还是月光族的我,就像楠楠妈一样,沉浸在及时行乐的喜悦中,月月光,快递几乎每天都有。直到我的老板突然告诉我以后不用来了,公司破产了。

我只拿到了最后一个月的工资,背着两大包行李去北京,战战兢兢。那时候想的不是别的,想的全部都是,哪怕我一个月留500块钱,我现在也能有1w了呀。 

人在平坦路上是很难觉得花钱不好的,只有一头撞上了猝不及防的命运,才发现要用很多很多的钱才能回到正常的轨道。 

这些很多很多的钱里,包含着你的克制,你的延迟满足,你对未来的认真规划。 

想对自己好点吗?那不是满足当下流行的,你得对未来的自己负一点责:嘿,你要用的钱,我给你留着呢!

那种大手大脚花钱的快乐只是一时的,是建立在日后没钱的痛苦上的快乐。 

超前消费是捷径,但想要消费真正上到那个水平,需要一条很长很长的路。正如宫部美雪的《火车》所说:“褪掉一层皮,那可是很拼命的,需要相当大的精力。这世界上有许多蛇,想有脚,却疲于蜕皮,懒得蜕皮,忘记如何蜕皮。于是,聪明的蛇卖给这些蛇可以照出自己脚的镜子。”

责任编辑:曲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