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平衡健康与工作的关系?

怎样平衡健康与工作的关系?

我每年都会为自己设定几个比较容易完成的目标,是为了与其他比较难完成的目标形成对比,也是为了充数,以让自己在年末总结时,看起来没那么失败。

比如一个月阅读多少本书,看多少部电影,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更简单的目标,与其说是目标,不如说是一个尚未养成的习惯:早睡早起。而我当时写下这个目标的真正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肤色暗黄,头发脱落,状态不佳。

当时的我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下去,那我的人生可能就要完了。你也许会觉得很夸张,但事实证明,一个人的精神、身体状态不好,确实会影响很多事情,而且是在无意中逐渐渗透的。我之前刷朋友圈时,发现一处有意思的对话,朋友A发了两张聚餐图,朋友B去评论点赞了。朋友A问,要不要介绍你们认识?朋友B回答,不了,我头发有点少,怕吓到姑娘。

我当时反复确认了那个头像,得知B确实是我的朋友而非长辈。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自己,变得十分在意枕头上掉落的头发,洗头时就像洗着我那被分成一丝丝的生命力,一边哀嚎着一边洗。

后来我发现,我在意的点,永远都是身体呈现给我的一个结果(比如脱发,肤色暗黄,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下降,经常感到很累),似乎症状没出现前,就可以仗着年轻而不管不顾。这样是不行的,出现的是小症状还有挽救的机会,如果是大症状呢?

关注结果是不够的,得发现根源,我的根源自然是熬夜。然而最值得我反思的是,我为什么要熬夜?有很多工作未完成?那为什么别人不用熬,而我却要熬?

我有睡前阅读的习惯,最近夜很深才想到要拿起那本书,但又觉得应该到了睡觉时间了,于是我就安慰自己,没关系的,也看不了多少,熬夜反而伤身体,不如明天再读。不知不觉地,我已经成为一个习惯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去做的人,既熬了夜,事情又没有完成。

我们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却仍旧无法把重要的事情完成。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工作效率低造成的。

在工作上,我们要做主动方,学着分配时间,学着分清主次,学着分清缓急,而不是被时间推着走,然后由我们的身体买单。

我们要学会衡量手头上那件事的价值,如果你不做就会“死”,那你就去做,如果你有很多事情不做就会“死”,那你首先得反思自己是不是存在很不好的工作习惯,以至于堆积了很多事情没有完成。我们每一次的任性,都在加重身体的负荷,总不能在身体承受不住时,存在侥幸心理,并祈求它再给你一次机会吧。

只有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才不至于白天黑夜颠倒,才不至于养成拖延的习惯,才能有多余的时间去锻炼身体。

也有很多人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但他们却把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时间拿去玩手机,长期盯着屏幕,长期一个姿势,身体自然呈现亚健康状态。

倘若一个人不再健康,那么与梦想、事业相关的所有事情,都会受到影响。你可能刚做了一个半年计划,大到关于旅游,关于恋爱,关于合作,小到关于购买一件衣服装扮自己的欲望,做几顿美食的欲望,自拍一张照片的欲望……这一切你都会觉得没有意义,因为身体的不适影响了你的心情。

你可能会觉得“工作与健康”的定义好像很模糊,特别是健康二字,囊括了很多东西,怎样才算健康呢?怎样才能保持健康呢?让人无法着手,更无法使两者平衡。不如你把“工作与健康”换成“工作与运动”或者“工作与饮食”。

试着把范围缩小,在工作之余加强身体的锻炼,哪怕在瑜伽垫上来回跑半个小时也好。运动完之后,你会产生一股莫名的喜悦:太好了,如果我不运动,此刻一定还躺在那里刷手机玩游戏。尝试把同样的时间用不同的事情去填满,你会发现生活很有意义。

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上班族常常因为工作繁忙而选择吃外卖,一边吃还一边想着,没关系的,我还年轻,身体的吸收能力与消化能力很强。不是的,正是因为还年轻,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有完成,有很多钟意的人没有见到,很多奇特的风景没有路过,所以才要更加注意饮食问题。

有人会觉得自带便当是件很麻烦的事,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比如装便当的盒子用什么牌子好呢?是多功能的还是要单纯好看的?能装几个菜?能装汤吗?我是否需要研究一下菜谱?从各个方面去提起自己的兴趣。只有从兴趣点切入,做事才会有动力。同时的,你才不会觉得平衡健康与工作是一件那么辛苦而刻意的事,一切都自然而然。

很多人对于健康与工作的关系,是这样定义的:只要我的身体还健康,我就能继续工作。或者,我都能继续工作了,就代表我的身体还健康。

而很多人却忽略了这一点:即便你的身体出现健康问题了,你还是得继续工作。只不过你的工作岗位因为健康问题而下调,被另一个能力和你一样,身体素质却比你好的人替代了。健康问题会让你意识到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下坡路的。

说这一切并不是让你为了健康抛弃所有,而是希望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考虑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是说灵魂存在了,肉体就不重要,它是一个薄弱的载体,只有在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灵魂才能无畏。

正所谓苦海无边,我们务必要保持健康,才有机会去自己喜欢的城市,喜欢的岗位,做喜欢的事。

责任编辑:梅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