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时刻,你会怀疑世界的真实性?

哪个时刻,你会怀疑世界的真实性?

1.芝诺的乌龟

大一上哲学课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个故事: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有天坐在马路牙子上晒太阳,看见一条狗把自己徒弟咬了。徒弟气急败坏,拎着棍子追打那条狗,芝诺在一边说风凉话——别追了,你是追不上狗的。徒弟很纳闷,说这狗跑得也不快,为啥追不上?芝诺就跟他举了个例子,说博尔特跑得够快吧?假使让博尔特去追一只乌龟,先礼让乌龟100米,等博尔特追它跑完这100米时,乌龟在这段时间跑了1米;博尔特接着追,跑完这1米的时候,乌龟跑了0.01米;博尔特再追这0.01米……仔细想想,博尔特去追乌龟,只能无限接近它,永远追不上的。博尔特都追不上龟,你怎么可能追得上狗呢?呸!狗都不如。

(以上为我擅自通俗化的版本)

 

当时老师对此给出了一段解释,我觉得很有道理,可惜没听懂。

后来我突然想起一段论证:

0.9无限循环=0.3无限循环×3=1/3×3=1

即0.9无限循环=1

所以无限接近就是等于。博尔特无限接近于乌龟,就是追上了乌龟。

虽然芝诺的乌龟千百年来已遭受过很多角度的解答,但正是这个故事,让我对世界的真实性第一次有了怀疑。

 

2.缸中之脑

威廉姆·庞德斯通有本书,叫《推理的迷宫》,在看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本推理小说,哪知这tm是个标题党,是个关于逻辑哲学悖论的书,开篇就给我来了个“缸中之脑”的故事:

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院的手术台上,医生王铁柱(Wilder Penfield)正尝试通过一种试验性手术替牛翠花(J.V.)治疗她的严重癫痫症。手术已掀起了她的头盖骨(颅骨侧面),露出其大脑颞叶。为确定病根,铁柱找了个梦境记录员(一台脑电图描记器EEG),用电极探查她的大脑。手术需双方合作,牛翠花必须保持清醒,帮助医生确定病灶位置。铁柱发现,电极戳到颞叶的一个确定位置时,翠花发现自己回到了7岁那年的大明湖畔……

7岁那年,翠花在大明湖畔碰见一个陌生男人,男人对她说:“钻进这个袋子里陪我的蛇好吗?”翠花吓坏了,哭着跑回家找妈妈。此后,这个恐怖场景一直纠缠着她,心灵创伤开始伴随癫痫性抽搐。在EEG探针刺激下,翠花就是回到了这个场景,并且细节无比真实,恐惧分外清晰。与此同时,铁柱发现,戳不同的地方会引发大脑不同的感觉,就像选电影的遥控器,让她回忆不同的场景,比如某人责骂她做错了事、她被开水烫到了手……

(以上又是我擅自通俗化的版本)

 

缸中之脑是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1981年在《理性,真理与历史》书中阐述的假想,一说是来自于前文的真实故事。

试想一下,如果你以为的你,不过是泡在营养液中的一坨脑组织,在外界电极刺激下不断进入不同的场景,甚至现在读到的这篇文章,也可能只是外界刺激下的产物而已……

 

3.脱罪法门

这个名是我瞎起的。在学侦查讯问学时,我碰到了一个问题:

警方逮捕两名嫌疑人A和B,面对讯问,二人各说了一句话。

A说:我不是凶手。

B说:我们俩,只有一个说了真话。

 

那么问题来了,会出现四种情况——

(1)A真B真,不可能,因为B真的话A不可能真。

(2)A真B假,不可能,因为一真一假的话B即为真。

(3)A假B真,情况存在,A是凶手。

(4)A假B假,情况存在,A是凶手。

 

你会发现,无论怎样推断,A都是凶手。

怎么会这样?难道我被抓了就不能再说“我不是凶手”吗?讯问又将如何进行?

如果连人类自己的逻辑都琢磨不透,我们又怎敢断言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咨询了学霸舍友李某——

我:“你吃屎了吗?”

李:“你@#¥%?没有!”

我:“我们两个,只有一个说了真话。”

 

虽然最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莫名有些快感。

 

4.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已经是声名远扬了。2010年,一位“超能力研究者”菲安娜·布梅(Fiona Broome)发现自己跟很多人一样,记忆中南非总统曼德拉“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在监狱中死亡”,但事实是曼德拉后来被释放,还当上南非总统,直至2013年才逝世。

关于曼德拉效应,引起我思考的,更多的是关于人类的记忆。要知道,人类的记忆是极其不可靠的,在刑事辨认中,强调最多的也是这一点。你以为你对事件的深刻印象(比如车祸、跳楼),很可能与事实相悖,甚至这段记忆能轻松被外界引导塑造。我们老师给我们举了个例子:

在她读研究生的时候,刑事侦查课程正好到了刑事辨认的进度。一个周末,大家正在开班会,突然门外走进一个女生,在众人呆滞目光中,径直走向某“花花公子”面前,扬手就是一巴掌,边打边说:“你以后不要再找我了!”

其他几十个人乐乐呵呵地在一边吃瓜。

第二天,班长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纸,每张纸上有十几张照片,要求大家辨认出昨天出现的女孩,并且写下她说的话。

结果是这一群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辨认正确率不足一半。

甚至那栏“写出她说过的话”中,有一大堆如“你这个渣男”、“你骗了我”等等脑补文字,在现实剧本中压根没出现过。

 

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同样也只记住自己愿意记住的事。连业精于此的硕士生们,都不能保证记忆的准确性,那我们普通人对一件事的记忆,又谈何真实呢?就算参透了世界真实性,又如何保证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真实”的记忆是真实的呢?

就像你明明记得自己点了赞,现在低头,却发现小红心并没有点亮。

 

5.经历

(1)无论住在哪,都不时听到楼上弹珠落地的声音。

(2)莫名哼出一段旋律,确认自己从未听过,但能从网上找到原曲。

(3)听到有人喊自己名字,一回头发现没人。

(4)瓶子不盖盖子,应该不会洒吧。有过这个念头,随后一定会不小心碰到瓶子或桌子使其洒出来。

(5)五十六枝花,前面到底是五十六个民族还是五十六个星座?

(6)晚上明明接线充了电,早起发现没接线且电量不足。

(7)裤兜里手机震动,掏出来并没有新消息。


鉴定完毕,这个世界不真实。

责任编辑:一个App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