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一见钟情吗?

真的有一见钟情吗?

一见钟情信吗,朋友?我不信。

以前我信。在很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个人,看他照片第一眼觉得心神荡漾,随后手足无措,就在身旁的朋友对我说的话,我都能一个字没听清。

就好像,你脑子里的内容全部被打散了,变成了粉红色的棉花。

后来跟他真的有了很深的交集,当过挚友,当过暧昧对象,甚至出现过占有欲,各自都会介意对方身边的异性,再后来有了几次争吵,关系里的亲密感逐渐消散。

到跟他的所有交集完全结束后,我发现我开始强烈地怀念遇到他的那段时间。每到那个季节,我都怅然若失,就连相似的气温都会让我感慨:我好想重来一遍。

可是东西嚼多了就变味了,再嚼,就嚼出了它的本质。快25岁的我渐渐发现,我怀念那段时间,不是真的多么舍不得他,是舍不得那时候自己年轻无恙,又身怀远大志向,舍不得那种在很漫不经心的时间里随便挥霍情绪的感觉,毕竟这两年步入社会后的我,什么都不由自己。

真相是,我以为我爱你,其实我更爱我们相遇的那个夜晚,我更爱你身后的海风,更爱那几个轻松的无人打扰的小时,更爱黏腻的对话中冰冷的杯沿,我的心像热带水汽一样飘荡,特别想找一个人缠绕。后来我回想,会惊讶地发现,其实在那样的时候,我很容易爱上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剥开一见钟情的内核,其实是那个人贴合了一种你想要的生活,是他伸过来的手的方向,正好指向了你想去的地方。

你会跟他一起奔逃,就像《罗马假日》里的公主,当烦了公主,受够了礼貌握手和八颗牙微笑,所以当有人半夜带她在城市里没有章法地闲逛,她会去。

如果她跟那个人一开始便相聚在乌烟瘴气的名利场,而不是清澈的凌晨时分,故事可能会不同。

日常生活是停不下来的,像无休止前进的股市的线条。我们内心深处一直需要一些停下来的时刻,让那个线条戛然而止,飞离股市的屏幕,去描绘一些别的,更浪漫的东西。这种时候,“一见钟情”最容易发生。

叫,际遇性爱

 

朋友讲过这么一件事,他还是个穷学生的时候,揣着很少的钱去毕业旅行,坐绿皮火车住青旅,艰辛的旅途里偶然遇到了一个女孩儿,从和他素不相识到改变自己原定的行程跟着他,“本来第三天的时候她就该北上回家,但她重新做了计划,决定跟我一起把那个省走遍”。

两个人只差最后一步就能在一起。女孩表白的时候,朋友想了想,拒绝了,对她说,你不一定是真的喜欢我。

朋友说:“我会这么想:一个人出门难免觉得孤独跟紧张,这个时候遇到我,一个年轻且正常的男的,会觉得依赖,觉得安心,是很简单的。可是…...这不是真正的喜欢。”

 

我也是近几年才发现,人都有妄想制造浪漫的病。21岁在初夏的海边认识一个人,浪漫吧,毕业的旅途里偶然相识并心动,浪漫吧?可是真实的浪漫往往千疮百孔,需要无数的想象去美化,去修缮。

就像一见钟情的时候,你觉得对方跃过了芸芸众生,比他们更高,更缥缈,你会追随他,像是试图抓住一朵云,其实你讲不出有多少成分是氛围助推,有多少成分是只针对那个人的实打实的心动。

但我真的不是厌恶了爱情,我是变得更崇尚扛得住真实生活的枯燥,踏得过寻常人生的爱情。

反正,爱情如果不跟着最平庸的长大变老的故事线一起进展,就往往要流于想象。

有时候你会遇到一个人,短暂交接后念念不忘,你会以为他是你的所谓白月光,直到你后来有机会跟他再见一面,终究发现他世俗得平平无奇。然后你就懂了,当时是你兀自让他代表了一种你够不到的轻飘飘的生活。

我拒绝了一个人带我去很远的海岛度假的邀约,拒绝的时候也极其心碎,之后的时间也在想,“就答应下来能怎么样”,可是,我以为我想念他,其实我是想念一种我从未有过的不管不顾的生活,我是倦怠了,要每天面对花哨的选题繁琐的数据,我想逃,其实是谁带我都无所谓,比“我喜欢他”更接近事实的,是“我想透口气”。

所以我有时候会觉得,我从未真正喜欢过谁,我总是喜欢别人能带给我的附加物,无论是满足虚荣心,还是应付无聊的生活,我总是图着对方身上的什么,还总是对此毫无察觉。

没有多少亲密关系,能完好无缺地度过这样的审视。

而所有白月光,都是来坑洼不平月球表面啊,不是么?

责任编辑:梅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