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90后作者还没出现“领军人物”?

爱写小说的水煮鱼问:年龄最大的90后都快24岁了,为什么还没出现类似80后一代里的“领军人物”?我是个普通的90后写作者,我该怎么冒出来?

相关人士答爱写小说的水煮鱼:

青年书评人李伟长:
当年80后异军突起,条件有三:新概念大赛提供人才输出;媒体大力推波助澜;出版商的市场化模式介入。等90后作者出来,传媒和商业出版的狂热浪潮已过,一夜成名的可能性减少,领军人物就不会那么快出现。这种环境下还在坚持写作的人,对文学绝对是真爱。
如果你是90后,热爱写作而且不是那么玻璃心,推荐你去试一下最近的“会师上海·90后创意小说战”,在新浪微博搜索“会师上海”。这个比赛是公益性质,没什么写作之外的功利因素,邀请了《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和葛红兵、阿乙、蔡骏、路内、周嘉宁等5678四代作家当评委,在微博上搞创意初选,不必交报名表报名费,只要用百来字说一个构思,打动了评委,你就能免费来魔都跟全国高手PK。
这个比赛要是赢了,没有高考加分没有自招名额没有巨额奖金,但能让你加入出版项目,还能受到专业人士的关注,再配个知名作家常年唠嗑扯谈,有疑解惑,无疑写作。上届的冠军是92年出生的,在传统文学里发挥创意;其他高手有写类型的、古典的、市井的、恶搞的、实验的、荒诞的……共同点就是有逆天的创意。
当然,所有的比赛都只能帮你跨过门槛而不会扯到蛋,以后能不能成事,还靠自己修行。

90后写作者陈冬冬:
没有哪个王朝盛世是穿越到别的朝代借来人才最后成事的。说一代人没有人才,要么眼瞎,要么还不到时候。青春文学,八零后出道的时候,是长辈作家们以抬举、培养的姿态在选稿,九零后开始发表作品,却是立足未稳的八零后在选稿。
英雄出于乱世,明星来自商业。这么多人想当公知,又没人愿意去死,所以没有英雄。商业的影响让编辑选人选稿都显得仓促。每天都想捧红几个,但抬头一看,你退学我也退;你华丽,我也会翻字典。人和事就那些,再花也花不到哪去。要么就不够成熟。如果文学最后拼底蕴,九零后们还在路上。 

(责任编辑: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