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什么看似可行的新奇想法?

你有过什么看似可行的新奇想法?

我之前在刷微博抖音乃至B站的时候,觉得大数据是个了不起的东西,因为它能根据自己看过的东西推荐你喜欢的东西,随着你用的时间和频率越多,这个推送就越精准,让你几乎无法停下来。

所以我脑海里忽然蹦出一个想法:是不是在未来人类再也不需寻找爱情了,两个人通过大数据匹配到,是不是不用相处就可以直接恋爱甚至结婚了。

现在的交友APP有几种类型,最差劲的可能是看照片左右滑的那种,首先照片是真是假,P了多少暂且不提,效率也非常低下,长得不好看的用户体验极差。还有的匹配机制是兴趣导向的,比如我俩都喜欢音乐,喜欢电影,这种效率高,几乎人人平等,但是性格长相各方面都是未知数,很多聊了半天发现对方其实根本不是想象中那个样子,而且很多人玩社交软件的目的各不相同,总之都是沟通与时间成本很高的软件。

于是我在想,未来是不是可能有一款软件,它能通过你生活中所有的大数据来寻找你的理想爱人,你甚至能主动上传自己的一切信息到一个大数据库中,当这个数据足够详细用户足够多的时候,它能自动帮你寻找到非常完美的爱人。

这个数据库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存储你的个人信息,比如你多高多重多少岁,做什么工作爱吃什么会什么乐器等等,另一个存储你对另一半的需求,比如希望多高多重,喜欢对方有腹肌,不喜欢对方抽烟喝酒等等。

当数据渐渐完善后,你无需做任何的事情,数据库会自动帮你搜索与匹配,速度取决于你提供信息的完善度和苛刻程度,你提供的信息越多,时间就会越长,比如你要求对方一定要180cm,还要刚好是75公斤,肯定比起170-180cm之间,70-80公斤会费劲非常多,而且匹配是双向的,如果对方刚好你提的要求都符合,但你的条件不符合对方的,你们也无法匹配成功。

举个例子,某男生上传信息,我身高175,希望对方160以上,自己是程序员,希望对方也有稳定工作,喜欢吃榴莲,爱玩游戏,那么他可能会匹配到一个,165,在银行工作,也爱吃榴莲玩游戏的女孩。但这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信息量比较少,万一男生睡觉磨牙,女生谈过十个男朋友,两个人都没提到,也没想到对方身上这个问题自己不能接受,当他们最终见面甚至相处后,会产生矛盾,最后大概率回到这个APP把这些新的条件加上去。

可是睡觉磨牙不磨牙这个事情,很多人根本自己不知道,也不会往上写,因此每次匹配成功很可能是对方没这条,系统默认它不存在。因此这个APP更新后会加入一个功能,就是标记必须补充回答的问题,比如匹配成功后,对方会收到信息被强制要求回答“睡觉是否磨牙”这个问题,如果对方选择“不知道”或者“拒绝回答”,那匹配会失败。

因此这个APP的缺点是效率非常低,当你上传了足够的信息量后,它极有可能花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时间去寻找你的完美恋人,但优点是不需要亲自去管,放在那时不时想起什么往里添东西就行,并且极其精准,匹配成功后你不必问对方任何问题,而且你能确定对方一定能喜欢并接受你,用匹配的时间省去了互相了解的时间成本。

而且它有一个极大的优点,就是一些心照不宣难以启齿却非常重要的问题,可能相处久了才会暴露出来的,比如性癖,生理缺陷之类的,在你们匹配成功后都不需要去聊,就知道两个人彼此都能接受。

可正当我为这个了不起的想法沾沾自喜的时候,我却立马意识到它的危险性。首先是使用者,尤其深度用户的个人隐私将完全不存在,它的数据库即使被保护得再好,不被挪为他用,你所匹配的对象对你也将完全了如指掌,如果你俩最终没成,你如何保证自己的信息不被泄露。

其次就是它无法识破谎言,比如你匹配了半年,对方强制要求你回答“你是否家暴”这问题,你完全可以信誓旦旦地说你没有,然后在一起后利用你对她的了解去控制她,如果目的更加不单纯的人,所有的信息都是假的,只是有目的地获取你的完全信任,那岂不是犯罪的温床?除非未来科技足够发达,所有问题的上传与回答都得通过测谎仪测试保证百分百真实。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开始思考爱情的本质是什么。即使这个APP被开发到极度完美了,能够保证所有用户足够真诚,信息也提供得足够完善,从大数据上看,匹配到的两个人简直是完美的一对,这真的能意味着两个人能走到最后吗?爱情或许根本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喜恶的吻合,一味地要求对方符合自己的想象,好的爱情往往是需要磨合的,需要作出一点妥协和自我完善,最终达到两个人共同的成长,找到一个适合两个人的相处模式的。

这款APP一旦真的出现,实际上让人变得更加自私与自我了,试想一下,你遇到一个本来很好的爱人,但仅仅因为对方睡觉磨牙,这个问题或许本来你并不是那么在意,但想到在茫茫人海中也许有个跟他其他方面完全一致,但睡觉并不磨牙的人,你也许就立刻放弃他,把这条加进数据里,继续匹配去了,只为找到那个“完美恋人”。但如果对方又有什么你没注意到的小问题呢,你是否终其一生都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要求,只因为你总有选择的权利与余地,也完全不担心没有替代品?

仔细想想,这不正是现在一部分人的感情观么,用“更新”代替“修补”,只因为现在社交太容易了,认识人也太简单了,反正不舒服不合适就分呗,下一个更乖。我认识一些人的感情是很儿戏的,他们条件不错,也不缺社交的渠道,一年居然能谈七八个对象。他们从未反思过自己的缺陷,只要求对方让自己开心和满意,总抱怨世间无真爱,其实是自己从来不经营也不愿花费时间去磨合。

人是很复杂的动物,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无法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人的包容度和底线,甚至思维方式也是随着年龄增长会变化的,爱情真不是局限于“条件的匹配”这么简单。而且所谓的一些兴趣爱好,并不能作为是否合适的理由,也许你遇到一个和你并不太相同的人,反而能让你体验到另一种不同的人生和精彩,

总而言之,我很害怕这真的会是未来的趋势,当我们的科技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类的所有喜恶与情感都能被量化与创造的那一天,是否我们真的会失去自我,变成了被大数据与机器操控的人偶呢,事实上这一切真的正在发生着,我们每天获取的信息与兴趣已经被操纵了,希望有天爱情不会最终沦为一种模式化的目的。

责任编辑:崔智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