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空间有多重要?
人在世间行走,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外在人和事物作肤浅链接,于名利中筹谋,于交际中玲珑,于面具下逢迎,唯有当独自一人之时,才能明心见性,与自己有一个深度交流,真切感受空气新鲜与阳光辉煌。
因此,人懂得构建私人空间且对独处之境甘之如饴是难能可贵的。
反之,就会容易:
1.乌合之众,随波逐流。
没有自己的主观思想,亦无自己的critical thinking,或盲从“权威们”的金科玉律,抑或利欲熏心成为待割韭菜。
2.关系紧绷,界限不明。
“人们害怕独处,首先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没有足够的力量单独面对时间和空间;其次是因为没有参透人生意义,将世俗之事看得过重;三是故意麻醉自己,用人世的忙碌逃避残酷的人生现实。”
——李银河
内心不充盈,就容易妄图寄生于外界人和事物中汲取光热以抵御心中荒芜。
但是又趋于人与生俱来的独特性,如果距离太近,定会招致矛盾与争执,或过度付出以证自身存在感,或过度要求以证对方真心否。
日积月累就会人生失衡,生活一团乱麻,在剪不断理还乱里辗转反侧。
3.主场丢失,过度共生。
判断一个人是否足够独立的标志是:
“他能否在自己的思维体系里为己兜底,帮己发声,成己助力。”
如若一个人总是依附他人(父母/伴侣/朋友)为己护航,不懂得化被动为主动去背水一战,体验驾驭人生的欢愉与炽热,那么他的主场就会丢失,浑沌一生亦不知道自己的归途在哪里。
4.内耗严重,能量殆尽。
如若一人毫无边界与框架,不懂尊重自己的舒适感,不敢担“孤僻不合群”的“坏名声”,就容易招致吸食自己能量的吸血鬼,或占己便宜的庸俗人,到最后能量耗尽,既无法照亮旁人亦无法滋养自己。
5.止步不前,原地盘旋。
心在哪,进步就在哪。
不懂得把心收回到自己身上,精进自我,成就自我,那么即使外在光环多么耀眼夺目,终归是“彩云易散琉璃脆”,外在一有个风吹草动自己亦没有另觅出路的底气与牌面。
如何更好地营造优质的私人空间呢?
1.精简磁场,少即是多。
l 断舍离,将闲置旧物/积灰物品清理或送人。
l 不贪多求全,尽可能保持所有之物皆是己之珍宝。
l 定期打扫卫生,确保目之所及皆是窗明几净。
2.独自见天地。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去一趟“一个人的旅行”。如此更容易在毫无杂音的环境中更好地体会天高地迥和宇宙宏宽,从而更客观地看待生活中的高低起伏。
3.有己爱好,陶冶心性。
可以培养一门自己心之所向的静心爱好。
譬如:
瑜伽/冥想/书法/看书
在这个过程中专心致志,你会发现忙碌与忙碌之间的片刻安宁,在这个属于自己的小宇宙里你更能够与心交流,继而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未来该如何走。
4.与他人保持边界感。
l 控制自己的付出欲,不将自己的想象中的“好”安置在别人身上。
l 不窥探他人隐私,不凝视他人伤疤。
l 换位思考,根据对方的真实需求合理付出。
无论与人何种关系,张弛有度,保持界限感,大家都开心快乐。
5.妙笔生花,记录生活。
学会写日记,记录生活,能留住生活中的须臾美好,日后不如意之时翻看此前文字仍能感到温暖窝心。
与此同时,写日记的过程中也有利于与自己对话,整理思绪,有些本来混乱的逻辑,在写作过程中亦会顿悟自通。
以上内容,望能共勉。
爱你,加油~!
责任编辑:崔智皓